以心为居——探索人间真实的幸福密码
近日,当代家庭情感大剧《心居》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爱奇艺等播出。《心居》是腾讯影业与阅文影视继《人世间》后推出的又一现实题材力作。“真实”是看完该剧后最强烈的感受,包括人物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照见了每个人不可言说的内心。
首先,主线人物设置巧妙,真实而合理。故事围绕以冯晓琴和顾清俞为双女主的大家庭展开,以“买房”切入,聚焦当下社会关注热点。买房过程不同人的各异心态是该剧表现的重点。顾清俞代表的是都市白领高知阶层的女性,美丽理性、思路清晰、目标性强、优秀又独立。冯晓琴代表的是普通家庭主妇,她们关注的是一日三餐、孩子丈夫,望“夫”成龙、百变鸡娃,整日无我地忙碌,是大多数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也是当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常态与人间本色。本色与理想、世俗与完美、普通与智慧、人间烟火与广厦浮华,这样的对比本身,就更加有力突出了该剧的真实质感。人物设置具备鲜明的功能定位和符号意义,在此基础上的情感演绎,自然推演出一个接一个的冲突、矛盾、误解和不可避免的伤害。矛盾冲突在“顾磊意外身亡”事件后推向高潮,这一事件成为矛盾爆发点。矛盾爆发后,双方两位女主人公深刻反思,慢慢走向和解之路。该剧不仅表现了双女主的生活与情感之路,还穿插了顾昕不对等的婚姻家庭、顾清俞的职场竞争、冯茜茜在上海的艰难成长之路等几条相关联的次故事线。每条线索都是对某一现实社会热点的反映,凸显出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价值功能。整体看来,故事发展逻辑较为清晰,主次线索交错进展,自然流畅。
其次,敢于对人心进行直面剖析。顾清俞担心厚道的弟弟受制于弟媳,挂念父亲、奶奶无人照顾,“老上海”的身份直接影响了她对外来弟媳的认知,因此在冯晓琴主张买房的事情上,顾清俞不断掣肘,不但没有伸出援手还直接表明了反对态度。这一切乍看似乎不近人情,但细细体会,却又是符合顾清俞人物身份的。她的职业是金融投资,工作要求她能够在得失衡量中冷静决断,这也导致其在处理家庭问题上显得过于理性和冷漠。与此同时,顾家其他亲戚各怀心思,本地人过度的优越感,导致其对外来媳妇和妹妹理所当然的使唤,奶奶对冯晓琴的刻薄态度,同样真实地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元大家庭的各式面孔。随着剧情演进,人物刻画也在逐步深化,人物的心路变化与故事发展紧密呼应。顾清俞与初恋施源尴尬重逢,经历了纠结、试探,顾清俞勇敢表白进而闪婚,两个家庭、两段人生在忽然交织后引发强烈震荡,两个深情之人竭尽全力寻找和谐共处的平衡点……无论最终结局如何,观众看到顾清俞衷情而执著的另一面。立体化的人物呈现,让电视剧的“骨感”与“质感”并存,也让电视剧的现实感更为厚重。
第三,发人深省的人生真谛。“顾磊意外去世”无疑给“表象真实”一头闷棒,让剧中人、剧外人一起惊醒——精打细算不一定能算出最正确的结果,算来算去最终只能是“算自己”。自私、利己是人之常情,精于计算也许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回报,但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真情、信任、善意才是一个大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幸福所需,只有家人都幸福,个人的幸福才能真正实现。电视剧通过精心的人物设计,起起伏伏的故事冲突,拉家常式的生活流叙事,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对“真心实意的爱”才是人间美好的人生真谛,进行了耐心细致的阐释。
从人物真实到情感真实再到人生真实,电视剧对“真实”的展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人深思。一部电视剧的生命力,正在于真实性。真情真理,所以直达人心。正如叶昼点评《水浒传》时说,“《水浒传》文字原是假的,只为他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与天地相始终”。《心居》也是这样一种真实,用几近白描的手法,记录着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与不回避人性的弱点,它不刻意宣扬什么,只是用“至情至理”的故事、生动鲜活的人物向观众呈现出人世间的真实百态和幸福密码。
此剧也有一些遗憾。“现实”与“理想”如何深刻又合理地展现,一直是现实题材电视剧面临的一个难点。既要映照现实,又要满足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将两者在有限的剧集中进行“入情入理”的融合,是对主创方综合能力的考验。清代文艺理论家叶燮在《原诗》中提出,优秀的艺术家应具备“才、胆、识、力”,而这也正是对这种综合能力的总结。具体到《心居》这部剧,剧中对一些现实问题仅仅点到为止,“冯晓琴”的成功转型过于理想化,特别是后面线索展开过多,叙事和结尾稍显仓促,这些都是此剧可以继续提升和完善之处。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作家滕肖澜谈剧版《心居》:每个上海人都在寻心而居[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