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家庭与私人记忆 ——“80后”女性导演登顶世界影坛
《阿尔卡拉斯》剧照
2月17日,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闭幕,西班牙女导演卡拉·西蒙凭借《阿尔卡拉斯》夺得主竞赛单元最高奖金熊奖。这是卡拉·西蒙的第二部作品,她的处女作《九三年夏天》同样在柏林首映,获得最佳处女作奖。如果观察近两年“三大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可以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连着三届斩获最高荣誉的电影都出自女性导演之手,而且三位女导演还有两个共同之处:她们都在1980年后出生,获奖影片都是第二部作品——2021年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由法国女导演朱利亚·迪库诺的《钛》获得,2021年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由法国女导演奥黛丽·迪万的《正发生》获得。
三部电影有一个相似之处:刻画女性的困境,或许这正是它们获得电影节评审团评委青睐的原因。《钛》的故事并不复杂,本质上遵照典型的叛逆少女离开出走找寻自我的叙事模板,但导演朱利亚·迪库诺用爆棚的想象力对此进行包装,将性别与权利、家庭与亲情、身体与禁忌、性与暴力、自我怀疑和自我认知等议题有机地嵌入叙事织体,并用标新立异的影像视觉元素冲击观众的感官。故事的女主角阿莱克西娅因为童年的一场车祸大脑被植入钛片,身体发生后人类变异。这导致她的身体与情感都能与汽车发生亲密关系:从事汽车模特,并在与汽车的离奇“性爱”后怀孕。阿莱克西娅对人类世界有着无缘由的仇恨,每当与人发生关系都会拔出铁针刺入对方的头颅,并放火烧掉父母的住宅。为了逃避通缉,她改头换面,不惜以伤害身体的方式假扮成失踪的男孩,被男孩的父亲也即消防队长认领。两人间的相处从疏离到理解,渐渐萌生出混杂着爱与恋的亲情。最后,在养父的帮助下,阿莱克西娅生下了一个钛合金婴孩。
整部电影充斥着让人无法理解的设定,游走在正常与怪异、理性与疯癫、残忍与温情之间。朱利亚·迪库诺打破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将现实世界的不可能变成电影世界的可能,又通过后人类身体引发的叙事,有效地探讨了女性对身体的反应和认知。可想而知,这样一部自由探索的电影会招致多少人的误解,首映现场便有人因为不堪忍受愤然离去,但同样也有人为电影的想象力折服,包括该年的评审团主席、美国导演斯派克·李。正是由他之手,《钛》这样一部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类型化电影获得了艺术电影殿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这个奖不仅颁发给一位“80后”女性导演,表彰她对电影艺术作出的杰出探索,同样也在向具有商业价值的偏类型化艺术电影示好。青睐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可能是近年来各大电影节表现出来的共同倾向。此前一年,韩国导演奉俊昊捧走金棕榈奖的《寄生虫》也是一部极有商业价值又兼具高艺术品位的类型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朱利亚·迪库诺上一部电影《生吃》同样刻画了一种极端情境:生长于素食家庭的女孩在进入一所兽医学校求学后受到同学的排挤,在她决定尝试熟肉的滋味后,对人的身体产生嗜血的变态趣味。朱利亚·迪库诺由此探讨人性本真“食与色”之间的欲望关系,以及女性对父权制度的反抗。连着交出这样两部挑战人性底线的电影必然引人争议,朱利亚·迪库诺可谓“二”战成名。
相较而言,去年获得金狮奖的《正发生》显得更像一部艺术电影。它的故事更加简单,讲述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女学生安妮意外怀孕,为了不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她不得不将孩子打掉。电影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出版于2001年的同名回忆录,堕胎正是安妮·埃尔诺的亲身经历。如果追溯历史的话,法国直到1979年才将堕胎合法化,而在此之前,法国的法律明令禁止堕胎行为。可想而知,当身处上世纪60年代的安妮·埃尔诺想要私自堕胎,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过多少折磨。《正发送》通过将视角聚焦在单个人物安妮身上——手持摄影机贴身跟随她的活动,记录她的言行举止——带领观众一步步深入女性的心理世界,展现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其中最让人感到震撼的场景莫过于,安妮为了自己堕胎,用打火机烧热细铁棒,然后褪下衣物,在镜子的帮助下将铁棒插入下体。摄影机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了这个残忍的过程,安妮的表情发生着从恐惧到疼痛的变化,让人触目惊心。据说,当天在威尼斯首映时,有观众当场吓晕,直接送进医院。这一幕与《钛》里引发生理不适的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正发生》将场景放在日常生活里,让人更加感受女性面对的惊惧和恐怖。
放眼世界电影史,以堕胎为主题的电影并不少见,罗马尼亚电影《四月三周两天》和美国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特别有名的两部。前者获得了金棕榈奖,后者获得了银熊奖,实在可以拿来与《正发生》比对着看。如果说《四月三周两天》让我们了解到苏联解体前罗马尼亚政府对女性生育的严格控制,《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展现了小镇懵懂少女未婚怀孕后在表妹陪同下前往纽约堕胎的经过,那么《正发生》的价值在于它用类似纪录片的形式较为客观地记录了女性堕胎的细枝末节。因此之故,《正发生》引发观看者心理不适,实在情理之中。《正发生》更进一步的地方,还在于它刻画了安妮身边的人对她堕胎的反应,安妮遭受的侮辱与损害,镌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比如平时能共享一块口香糖的女友对安妮表示不解,在女友看来,堕胎不仅违法,而且也是一种生活中不可谈论的禁忌;男性朋友寡廉鲜耻,甚至想借安妮怀孕与她发生性关系,因为既然已经怀孕,他便不用再背负责任;当安妮向医生求助,医生反而给她开了安胎药保住孩子……安妮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但为往后人生的考虑,她必须把孩子堕掉。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求助于非法的地下堕胎诊所,拿变卖书籍和首饰换来的钱作为手术费。最后,当教授质问她前段时间干嘛去了,安妮把怀孕称为“会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这确实是一种女性不可承受的生命之“病”。
卡拉·西蒙获得金熊奖的《阿尔卡拉斯》虽然没有将视角全部聚焦在女性身上,但仍然是一部有着强烈女性关怀的电影。更重要的是,卡拉·西蒙用高超的影像表现技法呈现了一种细腻的女性感知,温柔又让人感伤。故事讲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阿尔卡拉斯村一户果农家庭因土地被挪作他用,遭遇驱逐威胁并引发家庭冲突的故事。果园是曾祖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富商口头授予耕种的,由于没有留下书面契约,果园主后代在数十年后开始打果园的主意,想用更具商业价值的太阳能电池板换掉种植的桃树。在这一背景下,家庭成员对果园的去留各有自己的主意,有人接受,有人反对,家庭内部矛盾于是爆发。在旧与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下,有人固守过去的行事法则,有人则急切奔向新的时代。片名“阿尔卡拉斯”是卡拉·西蒙的出生地,她的电影都以此地为灵感,采用加泰罗尼亚语,讲述家乡故土上的人与事。她的前一部作品《九三年夏天》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电影里的小女孩诠释的角色正是童年时的卡拉·西蒙。《阿尔卡拉斯》将视野从童年回忆里扩散开来,探讨现代化浪潮下遵循旧式传统的普通人面临的艰难抉择。这不仅是旧的人伦礼法与新的商业规则之间的冲突,也是家族代际间的冲突。相较于老一辈固守果园的态度,新一代的中青年人更加愿意拥抱新时代,选择推倒果园,放上太阳能电池板。卡拉·西蒙继续发挥了她在《九三年夏天》这部电影里刻画家庭群像的特长,细致入微地呈现了人物在矛盾与冲突间陷入的状态,让角色与观众始终保持一种亲近感。
通过《钛》《正发生》《阿尔卡拉斯》这三部获奖电影可以发现,女性导演更喜欢“把自己当作方法”,研究女性,从熟悉的身体和家庭出发构建叙事。与男性导演擅长“宏大叙事”相反,女性导演更加喜欢诠释“微小叙事”,以小见大,通过对身体和家庭的刻画呈现女性的生存困境,表现传统在现代化冲击下的进与守。更进一步,女性导演的电影在男性感知越发殆尽的情况下(老套的说教,很少再提供新意),提供了新的理解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这是比任何挑战底线的故事或标新立异的影像风格更加重要的事,它在让我们生成-女人(吉尔·德勒兹语),让我们对女性的切肤体验感同身受。
近几年,女性电影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这绝非偶然。《钛》《正发生》《阿尔卡拉斯》这三部电影接连登顶“三大电影节”最高奖,足以作为一个里程碑,标志女性导演在世界影坛扮演越发重要的作用:她们确实“顶起半边天”。这也是“80后”女性导演的集体亮相,她们不仅在与老一辈资深导演的比拼中杀出一条血路,而且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电影的多元和可能性。我想会有更多的女性导演加入她们的行列,为世界影迷创造更多迷人而深刻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