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协会举办首次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鹏波  2022年04月15日17:49

4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首次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智利作家协会主席罗伯特·里维拉在线致辞。中国作家周大新、西川、阿乙、乔叶,与阿根廷诗人埃克多·丹特·辛格塔、智利作家迭戈·穆尼奥斯·瓦伦苏埃拉、墨西哥诗人马加里托·奎亚尔、哥伦比亚作家克劳迪娅·伊文妮·吉拉尔多等通过视频连线,围绕“创作之源”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论坛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和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主持。

中拉作家“隔屏”相见,恰逢其时

铁凝致辞

铁凝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学和拉美文学始终保持着一种遥远而亲切的联系。拉美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也广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当下中国和拉美各国都有很多才华不凡的作家,他们以文学发出的声音期待对方的凝神聆听和会心回应。多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积极开展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和拉美国家的文学交往日益频繁,对彼此的了解愈益深入和多元。这次中拉文学论坛的举办,虽有只能“隔屏”相见的遗憾,却也可谓恰逢其时。

谈到论坛的主题“创作之源”,铁凝表示,唯有深深扎根在故土上、人民间,方能发掘和汲取不竭的文学资源和养分。这样的文学,无论从一座岛屿、一个村庄、一个小镇还是一座城市出发,最终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文化、语言和时间而抵达人心。她说,近年来,许多中国作家怀揣这样的文学理想,立足大地,思接千载,以勤奋而诚恳的笔触,描绘波澜壮阔的时代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锤炼出一批有生命、有生机的中国新时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但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也越来越被世界更多读者所了解和喜爱。

铁凝表示,对“创作之源”的回溯,富有意义又充满仪式感,是写作者的一次自我追问、重新确认和再度出发。她愿意将今天的论坛看作是中国和拉美国家文学交流的一次再度出发,希望双方可以携手走得更远、更宽广,让文学成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启迪、相互鼓舞、相互珍爱的美丽纽带。

罗伯特 ·里维拉对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表示感谢,拉美作家与东方、与中国作家的对话正当其时。他认为,在今天由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主导的世界,风险投资、期货股票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作家的创作和文学背后的智慧被忽视、被排挤和被“流放”。他提醒大家记住作家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揭示一般读者无法看到的被虚假新闻和后真相遮盖的 “暗物质”。这个“暗物质”就是文学,以及文学背后最真实、最真挚的创作灵感。他了解到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能力很强、创作技巧娴熟,希望能和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

阿根廷诗人埃克多·丹特·辛格塔则表示,创作不存在唯一答案,一个地点、一个人物、一个意象都能触发他的灵感。其中父亲的形象、土壤和记忆是他创作过程中三个主要的源泉。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世界比想象的世界更加美妙,通过诗歌,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胡邦胜主持开幕式

孙新堂主持论坛

中方与会作家

拉美与会作家

丰富和宽阔的源头,“酿造”文学之酒

周大新发言

在接下来的论坛中,中国和拉美作家就主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周大新自称是一位“在写作激情鼓动下的莽撞从业者”,因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写作训练,走过很多弯路。多年之后回望自己的写作生涯,他找到了三条汇成文学之河的细流:个人切身的生活经历,对故乡人与事的记忆,时代生活的剧烈变化引起的联想和思考。这三条细流是周大新的创作资源,他认为,“只须凭借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和个人的想象力去这三个地方寻找,创作素材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在脑子里,根本不需要担心无东西可写。”

智利作家迭戈·穆尼奥斯·瓦伦苏埃拉也是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作家的。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这些早期的阅读经验以一种神秘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博尔赫斯关于“所有作家都在一遍一遍地写着同一本书”的断言成为了现实。在瓦伦苏埃拉看来,作家是天生的骗子,通过文字探索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讲述真实的谎言。这些谎言对现实世界进行了处理,以一种更完整、更遥远和更接近的方式包含着现实世界。

“文学是对现实的再创造,就像所有的创造一样,它也是现实的一部分,与现实融为一体。文学的谎言必须以想象、无限和完全自由的方式来讲述:说出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创造一个明显的真相。”瓦伦苏埃拉进而表示,通向这条真实的谎言之路,作家可以从自身和他人的生活经历、阅读经验,以及前辈作家提供的各种接近现实的文学手法中得到帮助。

乔叶发言

提到“创作之源”,乔叶首先想起她曾出版的一本创作笔记集《我常常为困惑而写》,认为这个书名简要归纳了她几乎所有的创作动机:她常常为困惑而写,为好奇而写,为迷茫而写,为痛苦甚至为恐惧而写。她以五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藏珠记》为例,说明她的创作之源如何“丰富和宽阔”。除了对社会现象感到的困惑,她还从中国古典文学、世界文学和故乡汲取了灵感。

“怎样从源头有效地汲取活力和营养,是一个作家的终生课题。”以酿酒为例,乔叶对创作的过程做了形象化说明。一碗清澈如水的酒喝起来韵味悠长,是因为在酿酒的过程中,适宜的河流、土地、温度、湿度、草木、粮食、空气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等等起了作用。文学同样如此,丰富和宽阔的源头“酿造”出文学之酒。

墨西哥诗人马加里托·奎亚尔曾在2015年到中国交流,坦言自此之后爱上了中国古典诗歌。他认为,“创作之源”和创作本身一样古老。他以独角兽和龙为例说明,想象力肥沃的土壤如何培育了神话。“创作秘诀的核心是探索自己的内心。”奎亚尔个人的诗歌源泉是大海和鸟,忠实于他作为农家孩子的出身,以及后来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经历。他认为文学创作的源泉是生活本身,作家可以从一段段经历中汲取养分。

论坛现场

写作是严肃的游戏,“对称”于时代变迁

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里,阿乙通过阅读和旅行“游历”拉丁美洲。他熟读过拉美重要作家的作品,深受其影响;他还参加过中国作协组织的交流活动,并加入“中国作家拉美驻城”项目。阿乙对“拉美文学爆炸”取得的惊人成就印象深刻,认为是拉美充满激情和奇幻力量的土地和复杂多变的时势造就了这场运动。“土地+时代”(=“社会”)正是小说诞生以来最基本的甚至是全部的描写对象,但这种情形在20世纪发生了变化。“20世纪以它宽阔的胸怀接受了文学一切主动、被动、有意、无意的化合,接受了一切实验,接受了一切新。”

阿乙发言

阿乙将“自身,及被自身所包裹、溶解、吞噬的世界”看成他的“创作之源”。他表示,所有他写出来的,都是存在过并经过他的精神或意识溶解过的事物。他特别提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对他产生的影响——在四年的困顿和无措后,他回归自身的精神经历,决心写出日本批评家小林秀雄所言的“精神自传性”的作品。

“写作是一种激情,是你能玩到的最严肃的游戏。”哥伦比亚作家克劳迪娅·伊文妮·吉拉尔多从事写作二十多年,她一直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寻找自己的语言和讲述自己的国家。当她发现哥伦比亚作家总是以一种几乎直截了当或超现实的方式描述国家暴力和动荡现实的时候,她感到了困惑和陌生。她认为,好作品除了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还需要给人以启示。对奇幻故事的偏爱,暴露出了文学在逃离社会现实和人性温度。因为借助神秘质疑既定的现实,不仅逃避了社会和机构的审查,也逃避自我审查和自我谴责。作为一位读者和作家,她呼吁从不同寻常的角度看待事物,强调日常事物的独创性。

西川发言

西川回忆起第一次去拉美的情景,因为路途遥远,他很犹豫。在北大赵德明教授的建议下,西川踏上首次拉美之旅,这趟旅程确实如赵德明所言改变了西川的世界观。拉美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除了给西川带来启发,还给他强烈的刺激,他尤其受到拉美年轻诗人充满活力的创新意识的刺激。西川认为,文学应该与变迁形成“对称”,对时代做出及时的反应。“黑暗和光明中的能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奇观,语言需要与奇观发生‘对称’关系。”这意味着作家要与时俱进,革新语言和风格。

作为向来有革新意识的作家,西川坦言各种文学主义的信条和滋养还不足以与历史奇观发生关系。不过他相信,文学的可能性依然广泛存在。当作家深入生活,了解别人的文化,接受到刺激,或许会产生“略带”新意的文学。“文学永远面向未知,而作家是知道什么叫面向未知的人。”

今年是中国与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建交50周年。多年来,中拉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作家友谊愈加深厚。去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旨在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推动优秀作品译介传播,助力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智利作家协会、阿根廷作家协会以及多位拉美作家都是联盟创始会员。据了解,本次论坛是中国作协在“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框架下召开的首次多边文学论坛。

中方与会人员合影 

(摄影: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