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上踩出“新路” ——访电影《邓小平小道》编剧、艺术监制王兴东
由王兴东艺术监制、编剧,雷献禾执导,卢奇联合执导,卢奇、于慧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邓小平小道》即将于4月22日登陆全国院线。邓小平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其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还是由他改写的中国命运,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2004年起,王兴东深入江西陆军学院、新建拖拉机修配厂、邓小平起居室、邓小平同志故居将军楼等地实地采访,数易其稿,历时15年写就《邓小平小道》电影剧本。银幕内外,“小道”上如何踩出“新路”,王兴东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路直通他在南昌步兵学校的住所。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小平小道”是邓小平深入群众、探索发展新路的重要标志。在影片中,罗朋厂长和工人们为邓小平修建的这条小道成为全片点题式的重要意象。王兴东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条小道的表现是有层次的。“为了躲避社会上的发现与批判,同时节省邓小平上班路上的时间,工人们为他修建了这条小道。后来,这条小道在剧本中成为工厂到驻地陆军学校的交通线、专用线、情感线。所有在这条小道上发生的故事,都是在写邓小平与人民群众情感相系的大路。”
人物和冲突是电影的灵魂。王兴东的剧作始终揪住人物性格,其笔下的蒋筑英、孔繁森、乔安山、牛玉儒、许海峰、刘长春、雷经天、邹碧华、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法官妈妈”尚秀云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笔下的英模人物和别人的不一样,他总能在每一次创作中不断突破自我、找寻新意,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优我转。在他看来,“不嚼别人嚼过的馍”,有所发现才能有所表现,发现一个从未表现的题材是编剧最有探险和智慧的成果。
王兴东发现,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毛泽东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合法地接生新中国,于是王兴东聚焦毛泽东领导中共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完成了电影《建国大业》,他还创作了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帝制领导的《辛亥革命》电影。写好伟人更要有尖锐的戏剧冲突,写“文革”难,写邓小平更难。王兴东鼓起勇气,刻画了“文革”中处于人生低谷的邓小平。“‘文革’中除了保留邓小平党籍外,他被下放到江西参加工厂劳动。一个‘非凡的人’经历了‘反常的事’,作为中国的政治家,他在逆境之中挣扎,在谪居中思考,没想到能在人生低谷得到基层人民的保护,后来他东山再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者,这是世界绝无仅有的故事。”王兴东阅读了邓小平女儿毛毛创作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他发觉,邓小平很有性格,他善于思考、少言寡语、幽默乐观、软中带韧、静候时机。邓小平后来见到毛主席说了两个字:忍耐。王兴东意识到,剧本的主题就应当定位于“忍耐”二字——忍耐不是认输,而是想得开、挺得住……
王兴东试图通过邓小平“虎落平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出山返京”结构思路,踩出一条书写伟人的“新路”。影像叙事过程通篇没有使用写日记、文字、介绍、展览等文学语言的方式,而是通过影像语言的细节处理,生动展现了他同底层工人的情谊: 是一条通向工厂的小道,是一件钳工劳动的工具,是一碗解救小平的红糖水,是一个解决邓朴方翻身的吊环床架,甚至是一包菜籽儿、一锅粽子……不要小瞧了这些细节处理,小细节背后往往蕴藏了编剧的诸多苦心。王兴东举例谈到,例如“一碗红糖水救邓小平”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但他并不想做成一个简单的交代晕倒的事件。他试图在剧本中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段落。观众事后知道是低血糖,但戏剧悬念应该是以为邓小平累死了,从而激发了观众的同情心。在王兴东看来,邓小平喝下这碗红糖水的滋味里,应该有求生与挣扎,有感动与感激。
王兴东在剧本中设计得很清楚,“邓小平晕倒要报到上级,目的是让儿子邓朴方知道这个坏消息,从而引出邓朴方的动作。瘫痪的儿子冒雨去找父亲,邓朴方以为父亲不行了,在淋雨的情况下,他推着轮椅去找,又陷在泥泞的路上。然后,才有卓琳找邓朴方,和儿子有一场非常感人的对话……”在王兴东看来,如果仅仅完成“一碗红糖水救邓小平”这个情节,等于照搬表象事实,而不能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剧烈冲撞。编剧和导演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能用一个情节在人物关系上“挤出情感”。
邓小平与儿子邓朴方的人物关系描写是全片一大亮点。王兴东谈到,“邓朴方没有背叛父亲,为了父亲而跳楼,瘫痪后来到江西。邓小平必须白天劳动,晚上照顾瘫痪的儿子,为他搓背、擦澡、翻身。片中邓朴方心灰意冷,觉得看不到前景,这时邓小平故意把收音机拆坏,拿去让儿子修理。这里不仅要表现浓浓的父子情义,还有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的精气神儿。王兴东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唤醒更多选择“躺平”或身处艰难境遇的年轻人,成就伟大事业离不开坚强意志、忘我奋斗,这部电影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精神支柱。
“十年坐得板凳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王兴东着墨每一笔都有他的思考,例如他写下放期间的邓小平,他的工资被扣发、不准给中央写信,遭受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带领家庭开荒种地、节约开支,由一位总书记变成一位老工人,又由一位老工人转变成一位老农民,王兴东认为种菜这场戏,不仅是邓小平特殊情况下的求生方式之一,也促使他在此后能够对农村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从该片创作伊始,王兴东就告诉自己,决不能急功近利、心态浮躁,那样制作出来的电影是过眼云烟、明日黄花,而这部电影要成为一块城砖,永远嵌镶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城墙上。好电影是拍给时间看的,《邓小平小道》犹如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索引,它留下了什么,更待后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