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把童话写在三江源上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在众多儿童文学、动物小说中,是一个独特的新文本。一方面,它题材很独特,写的是三江源生态保护故事。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个重大话题,同时三江源也是大众很感兴趣但又不那么了解、有些神秘的地方;另一方面,作者的写作方式也独辟蹊径。
三江源本身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巍然耸立着雄伟的格拉丹东山,随处可见湛蓝清澈的湖泊;这里生活着“高原精灵”藏羚羊和古老物种野牦牛等诸多高寒生物,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乐园。但这部作品描绘的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世界,而是作者真实的表达。像这种隐秘的自然世界,如果仅仅用一个外来者的眼光来写作,是很难写深刻的。然而作者杨志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和文化底色,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他写的不是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而是一个真实的三江源世界。
作者写了一个丰富的野生动物世界,人和动物相互依存的世界。书里描绘了18种有名有姓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质。这也是这本书的趣味性所在。作者用一种迷人的童话的方式,将这些动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作品还写了人的世界:三代援边,那是生活在西部地区的知识分子的情怀;成立雄鹰支队、建设救护站,那是守边者保护野生动物的夙志。创造这样一个人和动物相互救助、美好共生的世界,是儿童文学写作与阅读特别提倡的。
从常态叙述来讲,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者是成人,但儿童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是儿童。当然,这部作品的主角还包括各种动物,作者由内而外从笔端发散的正是对动物世界的深切情感。对儿童而言,这样一种深切的情感,这种人和自然的关系弥足珍贵。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既不是俯视的关系,也不是仰视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基于这种平等的关系,作者在作品中书写了很多我们平时很难发现的细节,也是生活的真相。比如我们对狼的认识,狼是孤独的,狼是残酷的,狼是忘恩负义的。书里的爸爸李强为了救一匹受伤的狼花了5000块钱,买下来并收养了它。很多人都觉得爸爸不值得,狼后来确实跑掉了。但最后却因为这匹狼的帮助,爸爸得以被救。这个细节呈现出狼性格中的多面性,打破了我们认知上的偏见。作者在描写人和动物的关系、刻画动物的时候,是以一种非常真诚、不带成见、不带刻板印象的方式来讲述,这种写作观念,让人钦佩。
真实的讲述,真实的发现,真实的救护和被救护的关系(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是人救护动物,其实也有动物救护人的时候)、热爱和被热爱的关系、守卫和被守卫的关系,以这种方式构建出来的世界,恰恰是我们人类想要建立的一种天然的、和谐的生态关系。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成人)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世界的关系,用文字、形象来叙述和表达,形成了孩子阅读的儿童文学。文学是特别重要的媒介。从我们一开始进入这个社会,进入阅读层面的时候,就要感受。除了亲身感受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我们也通过阅读来感受、了解我们的外部世界,或者远方的世界,或者我和自然、我和社会的关系。儿童文学写作、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我们构建出来的这个世界观特别重要。这部书里的人物都非常可爱,除了个别人比如笑脸叔叔这个唯一的反面人物,但这个反面人物最后失败了。整个小说给孩子们描绘的是一个诗意的、充满爱的,同时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世界。作者真真切切写出了三江源的瑰丽、神奇和美好,让孩子们憧憬,让孩子们热爱。
儿童文学除了要有童趣和想象力之外,深刻也尤为重要。这部作品对深刻就处理得特别精彩。比如,作品写了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是由物质到精神,又由精神到物质,聚合离散,最后达到共同认知的关系。母子关系更加特别,通常成人小说里面的母子关系都不是这种写法。在这部作品中,作为成人的母亲在作为儿童的儿子面前是一个弱者的形象,不是母亲说教儿子,而是儿子在教育母亲或者说是儿子在帮助母亲成长。小说虽然没有回避凶险与残酷,但是它通过动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力量,冲淡了主题的沉重与残酷,将深刻表现得举重若轻。作品围绕小海的父亲李强的失踪事件,从寻找到失而复得,最后李强在高原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展开。起初我以为作者是用一个欢畅的语调写一个悲观的事,以为这是一个悲剧,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虽然有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作品把为理想付出和牺牲的幸福感、满足感写出来了,所以它并没有浓厚的悲观或悲剧色彩,这是一种正向的生命观。情感上当然也会有哭泣,但是没有着重突出,因为这不是一个悲剧式的、会消逝的故事。作品的内涵是丰富且深刻的,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写法。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知识性强、文学性强、趣味性强的儿童小说,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的丰富性和深遽性令人吃惊。这本书的知识性也值得关注,里面有丰富的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地理地貌、动物的分类等内容,可以给孩子们很好的关于三江源的知识普及。另外,虽然作者没有刻意强调,但他写到了多民族和谐和睦、人和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可以说把童话写在了三江源上,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