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书单 关注|2022年5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
1.《舒吉·贝恩》
[英国]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译林出版社,席小丹/钟宜吟 译
《舒吉·贝恩》是英国作家道格拉斯·斯图尔特用十年时间写就的半自传长篇处女作,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出生社会底层,在父亲缺席、母亲酗酒、哥哥姐姐相继离开的情况下,靠白天上学晚上打工,最终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小说把背景放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格拉斯哥矿山关闭,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爆发,道格拉斯·斯图尔特为此谱写了一曲回溯“英国铁西区”的哀歌。
《舒吉·贝恩》因其袒露私人记忆、抒写女性困境、直面成长过程中的爱与哀痛,出版后获得一致好评,勇夺各大文学奖项,包括2020年布克奖、2021年英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美国国家图书奖评价它是“一本让人痛彻心扉、久久难忘的处女作”。布克奖评委会认为,“《舒吉·贝恩》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英国过去历史中处于边缘的赤贫社会,悲伤而又近乎充满希望地观照了家的意义,以及欲望的破坏力。”
2.《错乱》
[萨尔瓦多]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花城出版社,后浪出品,张婷婷 译
《错乱》是“后浪·西语文学补完计划丛书”最新一本,由萨尔瓦多作家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创作,讲述一位流亡海外的毒舌作家被莫名雇去编辑军政府屠杀原住民口述档案的故事。小说原名《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背景是长达36年的危地马拉内战期间军队对国民犯下的种种暴行。这部小说生动展示了中美洲历史中的野蛮与疯狂,也深刻描摹了人类普遍的冲突与心灵奥秘,堪称一篇精妙的现实寓言,引人深思。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是萨尔瓦多著名作家,出生在洪都拉斯,曾在墨西哥及危地马拉的新闻机构、杂志社和报社担任编辑二十余年,现在美国艾奥瓦大学西葡语系讲授创意写作,获得过西班牙语文学界最高奖项之一曼努埃尔·罗哈斯奖章。莫亚被誉为“仿佛磕了药的卡夫卡”“中美洲的托马斯·伯恩哈德”,好友波拉尼奥评价他作品中犀利的幽默“仿如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又似一颗定时炸弹,足以威慑那些蠢蛋(民族主义者)脆弱的稳定感,让其失控”。《错乱》是莫亚的作品首次翻译成中文。
3.《生者与余众》
[安哥拉]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王渊 译
安哥拉小说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继续有新作品译成中文,仍由世纪文景出品。在《生者与余众》里,阿瓜卢萨继续启用前作《遗忘通论》里的记者丹尼尔•本西莫尔,让他和其他数十位非洲作家到莫桑比克岛参加文学节,通过制造小岛与外界断联的意外,让作家们反思自己的写作与身份,在写作中走向重生。
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是当代安哥拉乃至整个葡语世界的代表作家,被认为融合了库切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风格。他也是近年来竞逐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作品译为30多种语言出版。《生者与余众》是阿瓜卢萨的最新力作,曾获葡萄牙笔会小说奖,被认为“用澎湃的想象力,预言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困境”。此前,世纪文景已经出品阿瓜卢萨的《遗忘通论》。
4.《暗影中的人》
[德]娜塔莎·沃丁,新星出版社,赵飘 译
继去年《她来自马里乌波尔》获得无数荣誉后,“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的第二部《暗影中的人》正式推出中文版。《她来自马里乌波尔》讲述娜塔莎·沃丁母亲的故事,《暗影中的人》则开启她寻踪父亲的旅程,叙述1956年母亲自尽之后的故事。娜塔莎·沃丁的父亲出生于俄国,在乌克兰结婚,战后定居德国,随着冷战时期的到来,夹在两大阵营缝隙中的无数个他这样的平民成为大时代的牺牲品。
娜塔莎·沃丁在书中回忆了一段充斥着沉默、暴力、反叛的畸形父女关系:父亲对污垢、噪声、德语的拒绝,“我”对爱的渴望与爱而不得,成了全书的基调。与《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一样,娜塔莎·沃丁继续在不动声色的隐忍和克制中,不动声色地揭开边缘弱势群体的伤疤,聚焦那个特殊时代罅隙下生存的个体。
5.《帕特森》
[美]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中信出版集团,雅众文化出品,连晗生 译
《帕特森》是一部读者期待已久的诗集,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鼻祖卡洛斯·威廉斯的代表作,是国内首次完整译介。诗集中,“帕特森”既是一个人也是一座城市,威廉斯戏剧性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一个地方映照整个世界,展示每个沉默专注而内心丰富的普通人面对纷纭变幻的现代世界时共有的迷茫与奋勇。该诗集的出版被誉为美国诗坛的“地质事件”,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局面。
美国“自白派”诗人罗伯特·洛威尔评价到,“威廉斯已融入我们文学强劲的气息之中。《帕特森》 是我们的《草叶集》。”美国著名导演吉姆·贾木许则以该诗集为灵感,自编自导同名电影《帕特森》,以此向卡洛斯·威廉斯致敬。
6.《杰克之书:他们口中的凯鲁亚克》
[美] 巴里·吉福德 / [美] 劳伦斯·李,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品,蒋怡 译
正如书名所示,《杰克之书》是一部凯鲁亚克传记。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记,它由“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的访谈集结而成,可谓一部多声部的回忆录。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马尔科姆·考利……这些《在路上》里的人物原型纷纷现身,畅谈好友凯鲁亚克,披露此前未曾公开的珍贵口述资料:杰克与母亲有怎样的复杂关系?《在路上》的人物原型经历了怎样的多角恋?杰克成名后为何幻灭?由此拼凑出凯鲁亚克的肖像,还原“垮掉的一代”众声喧哗的场面。
艾伦·金斯堡读完该书后惊呼:“这就像是《罗生门》——众人撒谎,真相毕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为中文版做长序推荐,称“如果青春是一场必定要发的烧,《在路上》就永远有一群体温三十七度二的读者。”
7.《孤独与陪伴:挚交、损友、亲人、对头讲述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席尔瓦娜·帕特尔诺斯特罗,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出品,盛妍 译
《孤独与陪伴》可以看成对加西亚·马尔卡斯自传《活着为了讲述》的补充,是从挚交、损友、亲人、对头视角呈现的不一样的马尔克斯传记。2000年,席尔瓦娜·帕特尔诺斯特罗开始走访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亲友,为撰写这部口述史做准备。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里曾写到,“有时候,口述的故事比写出来的故事更精彩,而且不知不觉间,或许创造出了一种文学所需的新体裁:虚构的虚构。”这恰如对《孤独与陪伴》的评价,该书像是精心调配的鸡尾酒,读者从中能读到一个与主流肖像不一样的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同胞、当代著名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评价该书,“一部杰出的新闻作品,阅读此书是一种享受,仿佛你正与大师本人度过亲密的一天。”。
8.《弹子游戏》
[阿根廷] 塞萨尔·艾拉,上海人民出版社,大方/楚尘文化/世纪文景 出品,赵德明 译
塞萨尔·艾拉被誉为当代最有诱惑力、特立独行的西语小说家之一,是继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作家之后又一位深受推崇的阿根廷作家。他行为怪异,譬如从不在国内接受采访,总在咖啡馆即兴写作,坚持在纸上写稿,而且写好的稿子从不做修改,因此他的书大多是不足百页的中篇小说,现已出版80多部小说、短篇集和评论性散文集。因为善于从流行文化和各种类型文学中汲取养分,艾拉的作品想象丰富,形式多样。
“塞萨尔·艾拉作品系列”已经推出《野兔》《女俘爱玛》《女裁缝与风》三部作品,《弹子游戏》是最新一部。故事讲述一名失意的阿根廷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华人超市遭遇的离奇冒险,带有塞萨尔•艾拉特有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罗贝托•波拉尼奥对塞萨尔·艾拉推崇备至,称他是“当代极少数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一旦你开始阅读他的作品,便不会想停下来。”
9.《她只说“是的”》
[美]雪莉·杰克逊,中信出版社,企鹅兰登中国出品,李文婕 译
雪莉·杰克逊以心理悬疑和惊悚小说闻名,被誉为“哥特小说女王”,影响了包括斯蒂芬·金、尼尔·盖曼、唐娜·塔特、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等在内的诸多知名作家。她的小说往往关注普通人在温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变故,从中剖析人性的阴暗面,用讽刺的手法揭示浪漫幻想背后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现实。2007年,美国文学界为纪念她,设立了“雪莉·杰克逊奖”,以表彰全世界杰出的心理悬疑、恐怖和黑色幻想类的优秀小说。
《她只说“是的”》共收录雪莉·杰克逊16个精彩短篇小说。除经典短篇《摸彩》外,大部分为首次译介的作品,有“超自然恐怖”(涉及鬼怪和异时空),也有日常生活里由于人性的恶意而导致的失控场景。雪莉•杰克逊擅长置身生活的碎片中,挖掘其中的哥特元素。她曾说:“我一向热衷使用恐惧,抓住并理解它,让它产生效果,强化我害怕的一个画面,全盘接受,以此作为写作的起点。”
10.《潘帕斯人:苏佩维埃尔小说集》
[法]于勒·苏佩维埃尔,广西人民出版社,拜德雅出品,顾秋艳/张可馨 译,肖慧宁 校
于勒·苏佩维埃尔是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生前出版了十九部诗集与诗文选、十三部小说与故事集、六部剧作。1949年获“评论家奖”,1955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1960年获“诗人王子”称号。其作品深受里尔克、纪德、瓦莱里、拉尔博、米肖、艾田蒲、布朗肖、科克托、雅各泰等名家的推崇,也深刻地影响了戴望舒等中国诗人。
此次由拜德雅出品的《潘帕斯人》,收录于勒·苏佩维埃尔的两部小说:《潘帕斯人》和《偷孩子的人》。同期还将推出于勒·苏佩维埃尔的诗集《陌生的朋友们》。此外,于勒·苏佩维埃尔的多部作品也正在译介中。这将是这位重要的法国作家作品第一次被完整译介为中文。
11.《犬之力》
[美] 托马斯•萨维奇,新星出版社,新经典文化出品,李逸鹏 译
由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改编并执导的电影《犬之力》在2021年的国际影坛风光无限,并在2022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这让电影的同名小说再次进入读者的视野。《犬之力》讲述富有魅力的牧场主菲尔·伯班克不为人知的故事,当他的兄弟将新婚妻子及她的儿子带回家时,菲尔百般折磨他们,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对爱也存有一丝渴望。
作者托马斯·萨维奇成长于一个牧场主家庭,对西部牧场的人情风物观察入微,《犬之力》是他1967年的作品,以他熟悉的西部牧场为描写对象。该书思想内核超前,曾五次售出电影改编权,均未成功拍摄,直到简·坎皮恩在2021年将其搬上大银幕。坎皮恩称《犬之力》是一部值得被搬上大银幕的崇高小说,“将孤独与耐心、怀念与背叛等主题融入细腻的人物情节,制造出绝妙的张力,结尾出人意料又令人满意。我无法停止去想它,它实在令我魂牵梦萦。”
12.《老舍在伦敦》
[英]安妮·韦查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宝琴文化出品,尹文萍 译
1924年至1929年,老舍被传教士派到伦敦教授中文,他在繁华的伦敦西区见证了蓬勃发展的英国现代主义风潮:布鲁姆斯伯里派、旋涡派、各种流派的前卫主义者在这里聚集,对老舍产生了很大冲击。老舍在这个阶段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传教士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大众恐慌的体验,其中小说《二马》成为一部描写伦敦华人生活和苦难的伟大小说。
作者安妮·韦查德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老舍的伦敦经历,“将中英两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由傅满洲等虚构人物所产生的恐怖交织在一起,深刻地提醒人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偏见。”(大英图书馆中国收藏馆馆长弗朗西斯·伍德评价)。正如韦查德所揭示的,老舍在伦敦的岁月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最终影响中国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对于研究老舍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老舍在伦敦》是值得参考的资料。
- 2022年第一季度网络文学新作推介[2022-04-29]
- 关注|2022年4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2022-04-14]
- 关注|2022年3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2022-03-11]
- 关注|2022年2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