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英国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5周年 这样一脚好舞,真是少见
达西没有回答,好像想要换个话题。就在这当儿,威廉·卢卡斯爵士走近他们身边,打算穿过舞池走到屋子的那一边去,可是一看到达西先生,他就停住了,礼貌周全地向他鞠了一躬,满口称赞他跳舞跳得好,舞伴又找得好。
“我真太高兴了,亲爱的先生,跳得这样一脚好舞,真是少见。······”——《傲慢与偏见》
没有赶上“抢购热”
1955年,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出版,里面有40幅插画,画家名叫勃洛克,插画作于1895年。小说作者简·奥斯汀妙趣横生的语言,因着文学翻译家王科一先生的译本,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上世纪50年代,国内评论界认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不同类型的婚姻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为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婚姻自由的论断做了形象的注释,这是《傲慢与偏见》在当时得以出版的主要原因。
1975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完成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文译名《屏开雀选》,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1940年出品,主演:葛丽尔·嘉逊、劳伦斯·奥利弗)。《傲慢与偏见》是“文革”后期作为“内参片”,由中国电影公司将译制任务下达到上海电影译制厂。
1979年至1991年,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改编自世界名著的译制片陆续上映:《巴黎圣母院》、《简·爱》、《尼罗河上的惨案》、《基督山伯爵》、《水晶鞋与玫瑰花》、《孤星血泪》、《阴谋与爱情》、《蝴蝶梦》、《苔丝》、《汤姆叔叔的小屋》、《黑郁金香》、《伊豆的舞女》、《斯巴达克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三剑客》(续集)。在这个名单中,没有《傲慢与偏见》。
改革开放初期恢复出版的第一批外国文学名著名单中,也没
有《傲慢与偏见》。7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率先恢复出版外国文学名著,经历了“书荒”年代的人们,在新华书店门前排起了长队,争先恐后地抢购外国文学名著。《悲惨世界》、《九三年》、《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安娜·卡列尼娜》这些反映时代风云的作品是第一波“外国文学名著抢购热”的主角。既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宏大的高潮,只写了村镇里三四家人的日常琐事的《傲慢与偏见》当时没有被人注意。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1990年,孙致礼重译的《傲慢与偏见》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是《傲慢与偏见》的第二个中文译本。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
简·奥斯汀创作的六部小说都曾被搬上银幕,改编次数最多的是《傲慢与偏见》。米高梅公司拍摄的1940年版和美国焦点电影公司拍摄的2005年版是两个比较著名的版本,这两个版本都遵循了小说原著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风格。
故事以班纳特先生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和富有、聪明、英俊的青年达西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简·奥斯汀擅长刻画人物,她的拿手好戏是嘲讽,借助生动的对话和有趣的情节,伊丽莎白、柯林斯牧师、班纳特太太、班纳特先生这些人物好像可以从书中跑出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米高梅公司拍摄的1940年版和美国焦点电影公司拍摄的2005年版都十分尊重原著,几乎完全依靠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1940年版影片中的对话,大部分是简·奥斯汀的原话,少数几处做了改动,增加了一些对话。
1940年版的《傲慢与偏见》删掉了伊丽莎白到彭伯里庄园的情节。彭伯里庄园是达西的家,彭伯里的美景,让伊丽莎白叹赏不已。“透过彭伯里庄园,伊丽莎白看到达西的生活情趣,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一点一点地改变了”,简·奥斯汀写道:“伊丽莎白顿时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伊丽莎白的彭伯里之行,为故事提供了戏剧性的转折点,伊丽莎白逐步开始欣赏达西的品格。小说第59章,当姐姐吉英问伊丽莎白怎么会爱上达西先生的,伊丽莎白说:“这是慢慢儿发展起来的,我也说不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过我觉得,应该从看到彭伯里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
故事的结局是大团圆。伊丽莎白和吉英姐妹俩的婚事既有爱情,同时还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现实中的简·奥斯汀未能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幸福。简·奥斯汀不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生活窘迫,终身未婚。1796年,21岁的简·奥斯汀在史蒂夫顿开始撰写《第一印象》(后更名为《傲慢与偏见》),英格兰的旷野风光,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1813年,简·奥斯汀在查顿庄园完成《傲慢与偏见》的修订,同年,《傲慢与偏见》出版。1817年,简·奥斯汀英年早逝,享年41岁。
今年是简·奥斯汀逝世205周年,《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汀最令人愉快的作品,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作家毛姆说:“无论你多么疲惫不堪,你都会沉醉在简·奥斯汀的小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