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词的文艺范植入科技心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形态“活”起来?这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用贴近当代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方式,与当代受众产生共鸣。科技在这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科技的现代感有利于通过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人们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科技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传统诗词的文艺范中植入科技心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中华诗词学会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拓展科技诗词半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刷新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给文艺创作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科技与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让文艺有了更多的可能,丰富着文艺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愉悦。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表示,文创工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前途远大。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雕琢、交易,青铜器的生产全流程管理,周代的艺术品管理,汉唐的碑铭市场,宋代的瓦肆勾栏,元代的杂剧和青花瓷,明代的小说出版,清代的绘画市场和京剧戏园,民国的电影,这些都可以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简称“科创委”)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科创委要通过引领文创馆、文创产品开发等手段,对优秀科技诗词作品加以归类分析、创意策划、融合开发,推动原创诗词插上文创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中华诗词学会各委员会尤其是科创委要下功夫调动全国诗友的积极性推动创作,各地诗词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从联系对象上讲,不仅要注重联系科学家诗人、院士诗人,而且要积极联系基层科技工作者、普通科技工作者。从拓展学习和体验的深度来讲,诗人们不仅要在纸页上学习科技,还要以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深度体验科技实践。科技诗词活动半径要向全国拓展,广度深度同时发力,不断拓展科技视野和科技诗词创作空间。”周文彰指出,大家要适应形势发展,主动加强与网络诗词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的联系,扩大工作覆盖面,团结、吸引、引导新的文艺群体成为繁荣中华诗词的有生力量。
诗词写科技 文创促传播
科技激发了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创意灵感,带来了文艺创作内容、形态创新、传播方式的变革,推动文艺实现高质量发展。诗词与科技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工作中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词与我一直以来创作、传播、倡导的‘写意雕塑’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从笔墨到凿刀,从无形到有形,诗词与塑像都在用形象思维诠释着文化的厚重、民族的风骨。诗词家和雕塑家都在用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民族的自信、弘扬着时代的精神。”吴为山表示,“近40年来,我专注于中国精神在雕塑创作中的渗透与表达,创作了60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有李四光、竺可桢、周培源、顾毓秀、涂长望、陈省身、钱学森、吴健雄、钱伟长、吴阶平、杨振宁、周光召、袁隆平、南仁东、高锟等近百位科学家的塑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为科学家塑像,感到十分幸福。”
中华诗词学会科创委负责人赵安民表示,科创委成立后的定位是诗写科技、艺兼文创、情入万家。通过“诗写科技”可以团结科技界内外广大诗词家,大力书写科技实践及其成果,努力写出优秀科技诗词;通过“艺兼文创”,可以凝聚文创界海量创意,以多样化艺术手段对优秀科技诗词进行再创作、再传播;通过“情入万家”可以使有关创作创意适应百姓审美需求,不断增强群众对诗词文化的认同。此外,业界将以科技兴国为主题,以原创科技诗词及其文创活动为载体,以形成品牌为目标,组织“中华科技诗词文创大会”,并建立诗词加AR、VR体验场景。
此外,科创委将担负起自身的职责,用诗词写科技,再用文创把科技诗词传播出去。业界将把握新时代科技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契机,广泛联系诗词、科技、文创等各界的知名专家、有生力量,共同策划,精心筹办,使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领域高端论坛成为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引领传统文化领域创作风气、丰富中华诗词学会工作抓手的重要学术论坛和传播盛事。业界将积极响应中华诗词学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倡议,为建立健全培养诗词人才的社会网络和培养体系作出贡献。
- 守护好我们的“文化家底” [2022-05-28]
- 把诗词之美唱给全世界[2022-05-16]
- 广州诗人雅集 “湾区诗会”启幕[2022-04-07]
- 姜震 当下是诗词爱好者,未来选择守护“万家灯火”[2022-03-31]
- “诗词给人以力量和慰藉”[2022-03-21]
- 小众诗词文化不断破圈有何奥秘[2022-03-16]
- 厦门“诗词达人”黄美晖写下近万首诗 他的诗文充满人间烟火气[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