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敌》:展现中国禁毒之路
近日,纪录片《全球公敌》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在央视频上点播量紧随黄金档电视剧,相关话题更是登顶微博热搜榜,获得超过1.9亿的阅读量,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禁毒题材影视作品。
该片是中宣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集团)出品,全片以《毒影重重》《暗流汹涌》《命运与共》三集容量,分别从应对毒品犯罪新形势、斩断海上贩毒通道、消除毒品是国际共同使命三个角度,全面展示毒品是人类公敌这个主题。本片选取了中外合作打击毒品犯罪的经典案例,充分反映了中国禁毒工作的成绩与中国对国际禁毒事业的贡献。
毒品侵蚀人的身体,对社会造成危害,是全球公敌。在毒品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禁毒工作,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中国彰显大国风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打击毒品贩运、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从纪录片拍摄制作角度而言,《全球公敌》在“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方面,做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
首先,作品以全球视野表达中国禁毒之策。毒品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公敌,国家间加强合作、联手禁毒,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中国与美国、菲律宾、老挝等国家合作的扫毒行动,在该片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如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中美合作的王坚章案件、中国与缅甸合作的谭晓林案件、中国与菲律宾合作的邵春天案件、与老挝合作的替代种植方案等,该片的场景跳跃性很大,从陆地到海上,从东南亚到美国、欧洲,风光旖旎的景色里深藏着阴谋与邪恶,但最终的结局殊途同归,集中展示了中国的反毒之策与禁毒之路。
其次,用纪实影像展示中国禁毒之路。禁毒题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与故事性。但由于工作独特性,禁毒警察一般不能出现在镜头前和日常生活里,这无疑给拍摄工作增加了难度。《全球公敌》创作者不惧困难,在艺术表现和真实还原方面的成功做法,值得肯定。作品讲述的禁毒案件几乎全是重度犯罪,案件侦破曲折,罪犯捉拿不易。导演运用多种艺术方式加以呈现,新闻片断、监控录像、情景再现叠加剪接,令故事富有悬念。镜头摇摇晃晃,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案件发生现场。大量移动设备拍摄起来流畅自然,模拟在场感,让人跟随镜头感觉到当时的紧张气氛以及警察和歹徒之间的对峙关系。
再次,以建设性视角提出中国禁毒之措。《全球公敌》提出了中国政府主张,对毒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联手打击毒品犯罪,经济上的跨国合作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家正在通过卫星技术,帮助“金三角”有关国家监测当地的鸦片种植情况。在“金三角”地区推广经济作物以替代鸦片种植,核心目的是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减低“金三角”毒品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严重危害。中国扶助老挝开办了橡胶厂,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工作一个月的报酬约等于本地农民一年的收入。此消彼长,当地罂粟种植产业快速萎缩。还有广东汕尾地区的博社村,昔日一度堆满制毒垃圾的地方,如今被种上了粮食作物;曾经海边滩涂上加工制造冰毒的窝棚,也改造成连片的鱼塘、虾塘。旧貌换新颜,蓝天碧日下,空气里飘散着悠闲、清新的生活气息。中国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展了“火焰行动”,到2018年澳大利亚几乎未再缴获来自中国的冰毒。中国先后帮助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培训3000多名禁毒警察,还向缅甸、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援助了禁毒设备,支援这些国家开展禁毒工作。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民族精神,建构国家形象,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使命。提供给世界关注中国、感知中国、议论中国的影像视角,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纪录片《全球公敌》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回避中国存在毒品问题,但坚定传达了露头就打的决心。结尾,开放式的设问,令人深思,我们的敌人不仅是毒品,还有人类自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战争中,我们要战胜的,不仅是毒品,还有人类自己的欲望。厉行禁毒,禁绝毒品,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人民的承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担负的使命。
(作者:禹成明,系中国视协融媒体文化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影视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