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娟:寻找一些发自内心想做的事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安俐 刘利琦 龙燕婷  2022年07月05日08:12
关键词:李娟

“李老师,其实我不怕别人否定我,而是害怕他们的鼓励。”在《中国青年作家报》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开展“第六届浙江青年阅读节”系列直播中,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李娟谈到自己和一位同学的对话。她认为,这位学生所害怕的正是《倦怠社会》一书中被称作“肯定性暴力”的概念,就像人们常说的“没什么不可能”“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做到”“你没成功那还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近年来有一句流行语叫“越努力越幸运”,李娟认为其背后有一句潜台词:“幸运作为一种偶然性,同样被人们道德绑架。如果你不够幸运,那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那么我们只能怪自己,最终变成了自我攻击。”

李娟回忆,曾经“肯定性暴力”是指一种网络的、虚拟的暴力,一种温和却具有毁灭性的、交流式的暴力,这种暴力是病毒性的,因为它并不正面作战。如今的主流话语总在展现一个幻境: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过上这个时代某种美好的生活,能够实现财务自由、身体自由、阶级自由,同时,它潜藏了这样一个逻辑:你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过上这样的生活。

“优绩制造成了一种‘暴政’,让社会撕裂、背离正义,也让工作丧失了尊严。”李娟表示,不少同学觉得自己没有背完今天该背的单词、没有完成该做的任务就会对自己产生不满的情况,“这时候并没有外界的压力,但‘肯定性暴力’导致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把每天应做的工作、任务,内化成了一种判断自己的标准。”她说道。

“很多时候,我们好像把‘躺平’当成是年轻人面对精神困境的一种暂时的选择。”李娟说,“优绩主义本质上把我们变成了一个机器,能达到绩效标准的就是好的机器,如果你没有达到标准,那么你就是一个转不动的,要被淘汰的机器。”

李娟认为,绩效标准、KPI等优绩主义将人固化,是具有深刻道德内涵的达尔文主义,将成功与否归结于道德层面的原因。“真正的‘躺平’‘摆烂’是不再想我必须去完成某件事、是我不再服从某种被打造的标准,而是我们真的能够保持一种松弛的状态,去寻找一些发自内心想做的事并且从中收获愉悦。”

每个人是否有真正平等的机会去竞争理想的商品和社会地位?李娟认为:“我们关于价值的分歧不仅仅涉及公平,也涉及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赢和输——还关于成功者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毫无疑问,这是关乎整个社会的问题。”

讲座中,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王韵晰同学认为:“人生是一片原野而不是一条轨道。并不是达到轨道的终点才算是优秀的人,在这片原野中找到值得追求的事并且达到了自己的期望,从中获得愉悦也可以说自己是优秀的。”

“当你在确定这种想法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去和优绩至上的社会观念斗争,其实是一个坚定自我内心的过程。”在讲座最后,李娟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