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作客江苏书展:儿童文学如何记住童年记住乡愁
为童年点一盏灯,为乡愁煮一碗茶,在烟雨江南中观车水马龙,在合欢花香中看时光流转。7月4日下午,儿童文学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一梅作客“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以“记住乡愁,记住童年”为题,分享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心得,特别是在写作时如何将“记忆”化为“文字”。王一梅绘声绘色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听众。
王一梅的成长小说代表作“乡愁里的童年”三部曲,包括《合欢街》《校长的游戏》《童年的歌谣》,分别讲述了沙小雨、袁达儿、胡地丁三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物的成长命运都与合欢街这条弥漫着江南气息的老街相连,乡情亲情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便不言而喻。对王一梅而言,“乡愁里的童年”是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写作,把回忆写成故事,让她感到童年不曾远离。她忽然发觉,自己在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中寻找到一把尺,在构思故事塑造人物的时候不那么笨拙了。她拿上通往童年的车票,打开了记忆的匣子,站在一个烟雨濛濛的车站,登上属于自己的时光列车,穿梭回略微泛黄的岁月画卷中,重温了童年。
在讲座中,王一梅就她从记忆到文字的创作思路,与读者们进行了交流,她将创作过程总结为记住景物、记住人物、开拓思维和形成主题四个步骤,最终她把“家、乡愁、成长、温暖和爱、梦想”付诸笔端。
画地图是王一梅常用的构思方式,整个创作过程中,她要时不时看看地图,方便理清思路。“离开这幅图,我的创作是完不成的。”她向读者展示了几幅她在创作“乡愁里的童年”系列时的地图手稿,二维的平面图在她脑中成了三维的“立体空间”,逝去的岁月活过来了。
王一梅接着分享了“一寸虫”的故事,示范如何开拓思维、打破思维定式。“写作要有顺应的思维,有逆向的思维,有求异的思维,还有追问的思维。所以写作不光要有情商,还要有智商。有了这些思维,后面接着怎么写就有数了。这就叫构思。”在思维的发散中,灵感与素材碰撞,擦出火花,便能奏出一曲独一份的灵魂交响乐。
“写作就是写生活,从观察生活出发,从回忆生活出发,基于构思再加一些观点,最后用我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是一个系列的过程。”王一梅笔下的合欢街随着众多故事的展开不断由青涩变为成熟,街上的嬉笑言闹、琐碎家常相互串联,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合欢街,这样的合欢街永远留存着王一梅的童年记忆,也见证着沙小雨、袁达儿、胡地丁三个孩子的成长。追忆童年,回味成长,乡愁就有了“家”。
作为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全民阅读办主办的一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自2015年4月23日落户江苏以来,已有莫砺锋、郦波、康震等40多位知名作家、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在南京、徐州、苏州和扬州等地开讲,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场场阅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