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探访复旦旧书店新址:这里为何是爱书人的天堂
来源:澎湃新闻 | 程千千  2022年08月08日07:39

复旦旧书店回归(05:22)

周六早晨的城市,醒得往往比平时要晚一些。然而位于上海杨浦区的一家书店,却早早开始了繁忙的一天。那便是暌违大半年,终于再度与书友见面的复旦旧书店。从政肃路搬到了伟德路,这家已经经营了20余年的实体旧书店,依然选择在复旦周边,延续它与无数爱书人的温暖记忆。

位于伟德路88号的复旦旧书店新店,门口摆满花篮

8月6日一早,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伟德路88号的复旦旧书店新址时,店内已经人头攒动。店门外摆满了庆贺开业的花篮,而店主张强坐在门口,用平和的微笑迎接新老读者,不时与人握手交谈。“筹备新店的这段时间,每天都能接到不下于20个读者的电话,都是询问我们何时开店。”张强说。显然,店内热烈的气氛并非此时才出现。在闭店的230余天里,复旦旧书店的热度从未消退。而今,上海的爱书人终于如愿以偿地迎来了与它的重逢。

店主张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新店:延续旧有装修风格,也有升级变化

搬家后的复旦旧书店,面积相比原来翻了一番,总共180平方米。但仍延续了老店的装修风格,保留了上下两层的结构,还有熟悉的木质扶梯和木质书柜。墙上的叔本华画像,以及两幅题字——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所题的“有福读书”和上海大学于建海教授所题的“复旦旧书店乃吾读书人之天堂”仍旧显眼。对此张强表示,新店的装修是按照老店的模子来刻的。希望走进新店的读者,能找到老友重逢的感觉。他说:“我特别希望老读者进来,能跟我讲他们找到了原来的味道。”

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所题的“有福读书”,旁边是新开辟的古籍善本展示区

上海大学于建海教授所题的“复旦旧书店乃吾读书人之天堂”依然醒目

如他所愿,读者们纷纷表达了对装修风格的赞赏。同时,他们也留意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74岁的贝老先生22年来始终是复旦旧书店的忠实读者,也与张强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试营业当天,家住闵行的他换了两部地铁、两部公交车,花费两个多小时赶到店里时已是大汗淋漓。“老店没有空调,现在这里很凉快,很舒服。”他站在空调的出风口满意地说,“老的楼梯你上去过吧?摇摇晃晃,挺吓人的。”而现在,这一安全隐患自然不存在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店多出了一块展示区,用来展示民国以前的老书、老报纸,以及老式幻灯片。其中最老的书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这些算是镇店之宝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强笑了:“谈不上镇店之宝,店里的书也不是我全部的书,还有很多放在我老家,里面有多少宝贝我自己都不清楚。”

很多书还来不及上架,堆在地上

尽管不是全部,但眼下店里的藏书量就已经足够读者淘很久了。据张强所说,目前上架的书籍有3万册左右,而店里可容纳下约5万册图书。由于开店仓促,书架还来不及填满,很多书都还堆在地上。“希望读者可以原谅我们,多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会尽快把书架填满,然后归类。”不过张强也表示,和过去一样,他并不打算将书做细致的分类,只会粗略分出外文区、儿童区、艺术区,其他的书还是笼统放在一起。

读者:淘书好比钓鱼,乐趣和收获同在

这一做法看似为读者带来了不便,却被热衷于淘书的他们视为乐趣。“钓鱼的人坐在河边几个小时,终于钓上来一条会特别高兴,淘书也是一样,”深谙此道的贝老先生说,“从千万本书里找到一本合自己心意的书,这种成就感难以言喻。”

展示区里最早的藏书,可追溯到乾隆年间

淘书绝对是门学问。当记者无所适从地站在这一座座书山面前时,却看到不少读者从容地走过来,娴熟地翻阅着杂乱无章的书籍,不时挑出两本。不到一小时的工夫,便抱着一摞书去前台结账了。41岁的何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拎着装了七八本书的袋子的他告诉记者,他从2012年起开始光顾复旦旧书店,现在早已是资深的淘书客。何先生说,与别的书店不同,复旦旧书店的藏书侧重于文史哲和艺术类,能为读者提供深度的人文阅读。“这里有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很多都已经绝版了。我还在店里买过影印本,确实是找不到了。”他说,“有很多旧书网上都找不到的书,也会在这里突然出现。因为店里的书一直在更新,每次我都能有新的收获。”

此外,毗邻高校的复旦旧书店,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何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偶尔还会出现复旦大学资深老教授的讲义。“我就买过一本,”说到这里,他的眼里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这就不仅仅是绝版了,这可是宝贝。其他地方是绝对不会有的。”

张强认为,书不仅仅是商品,更能联络人们的感情,传递知识和文化

店主:身负盛名,就更要肩负起自己的文化责任

复旦旧书店能成为爱书人的天堂,与店主张强的理念自然脱不了干系。“把一位学者的书拿过来,然后给下一位学者,我觉得我不仅仅在卖书,更是在促成一种知识和文化的传递。”张强说。在他看来,这也是做实体书店的意义所在。“做网店是很容易赚钱的,但我觉得网店缺乏一种情感的交流,只建立在一种交易上。而我是不愿意把书仅仅当作商品的。”他认为,书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络感情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熟悉的二层环形阁楼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多年经营中,张强也确实践行了他的理念。经过了20多年的淘书生涯,已经和张强夫妇成为朋友的贝老先生反复跟记者强调:“老板夫妇人缘好,心好人好。他们接待顾客很和气,如果你想要什么书跟他们说一声,他们会记下来,等书有了,就会打电话来提醒你来查缺补漏。”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复旦旧书店已负盛名,成为了无数爱书人的天堂。但是贝老先生觉得,张强夫妇依然没有变,对待每一位顾客,依然是数年如一日的亲切和气。因此虽然店址变迁,他还是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感觉。

专注淘书的读者

而张强表示,最初他只是把经营书店当作自己的生计,而现在他已渐渐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责任。他认为,既然自己得到了这么多读者的支持和赞誉,就需要承担起回馈社区、传承文化的责任。“经历了这么多年经验的积累,目前我好像确实有了那么点能力,就应该这么做。”他笑着说自己不怕亏本,对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社会对书店的未来普遍悲观,可他还是会坚持下去。

曾有其他书店店主跟张强说过,也许他们就是最后一代做实体书店的店主了。“但我觉得即使是最后一代,我们也要做好这最后一代。”说这话时他的语气并不沉重,倒是有一分坦然和从容。

这种坚定也得到了回应。“我跟他们夫妇俩已经认识20多年了,”贝老先生说,“希望他们能再干20年,到那时我90岁了,也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