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怎么拍? ——“庐山国际爱情电影高峰论坛”侧记
“一部《庐山恋》不仅让观众记住了庐山,也记住了我。其实,这部电影不仅开启了爱情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美学上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庐山恋》主演郭凯敏首次在庐山为爱情电影发声。8月21日,第三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庐山国际爱情电影高峰论坛”在庐山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第三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组委会联合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国产爱情片数量维持高位,质量有待提升。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在致辞中表示,国内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展很多,但真正以 “爱情电影周”命名并持续办下去的并不多见。据华夏电影发行责任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介绍,中国拥有极大规模的爱情电影市场,截至目前,今年全国上映的211部影片中,仅以爱情电影为主线的影片就有20多部,国产爱情影片的优势愈加明显,并多有惊喜。相比于其他类型,爱情电影具有明显的话题性、市场性、性价比高、刚性需求足等先天优势,核心受众与主流观影人群高度契合。
浪漫庐山,光影不息。论坛上半场以“传承庐山浪漫精神,赋能爱情电影繁荣发展”为题,与会专家学者以《庐山恋》为起点,解读爱情元素的动人情愫、爱情电影的星光魅力,赋能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市场化发展。专家认为,作为经典,《庐山恋》的地位不可撼动,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拥有得天独厚的浪漫基因,需要将这种浪漫精神传承下去。目前,国内爱情电影数量维持在高位,但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并不多。爱情元素不是调味品,而是重要的辅料,甚至是人物的主要精神动力。但爱情电影不能简单就爱情谈爱情,电影工作者需要不断拓展爱情电影的外延和视野。优秀的爱情电影需要具备思想性和观赏性。在创作时回归理性,实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中国式爱情的阐释,并通过类型糅合,满足多类型观众的观影需求。
重视时代视角,为观众打造差异化情感体验。活力庐山,青春爱情——论坛下半场以“爱情电影的青春化表达”展开,围绕爱情电影的时代视角、青春特色、与年轻受众的互动共鸣等,与会嘉宾进行了妙趣横生的分享与探讨。有嘉宾谈到,从观众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第一类型具有最直接的购票吸引力,“爱情+”是重要的突破方向。而纯爱情电影则需要分层营销,以进口纯爱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为例,该片针对失恋、热恋、上班族等人群,打造不同主题,与年轻观众交流和互动,强化观影理由,这种交流互动不仅需要发行人去思考,更需要创作者深入体会。有业内人士表示,爱情电影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让观众体验到生命力与荷尔蒙的爆发,在观影的一刻得到释放,并带着满足感再次回归。因此,差异化的情感体验尤其重要。情感的创造性表达离不开“一心三意”,即有创作初心,故事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事实上,所有的情感都是时代的投射。优秀爱情故事需要有时代的支撑、生活的质感和创新的表达,让观众在娱乐感之外,体验感染力和生命力。作为爱情片中的重要分支,青春爱情片则需要在创作时就锚定时效性与仪式感,强调话题性与观影意识,将其变为一种功能性需求。
论坛结束后,主办方还发布了《中国爱情电影调研报告(2021)》,对爱情电影的内涵、外延以及近年来爱情电影的创作、制作、市场及观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析,并发布了2021年度爱情电影。《爱情神话》获得年度爱情影片。此外,活动现场还启动发布了庐山爱情电影创投基金。作为该基金拟投资的首部影片,立足庐山本地、续写庐山情缘的电影《庐山别恋》在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