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二人台民间传习状况调研的思考和认识
二人台是广泛流行于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河北北部的民间小戏,它集民歌、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二三人表演,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二人台剧目和演出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集中体现了百姓的情感愿望,展示了这一区域民众的集体记忆和传统习俗。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通过对乌兰察布、包头、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等地的二人台剧目流传形体、民间传承机制、新时代创新成果、新文艺群体和组织、演出市场业态和现代传播等方面所做大致的了解,现结合调查情况,笔者将在本文中阐述对内蒙古西部二人台传习状况的认识和建议。
一、内蒙古西部二人台的历史与现状
(一)民间小戏的形成和发展
二人台形成于清末特定历史时期,是由山西、河北、陕西的人们从家乡来到内蒙古地区,带来自己家乡的山曲、爬山调、信天游,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形成的民间小戏。并在文化交流中形成蒙歌汉唱或汉歌蒙唱的“风搅雪”。这些都是汉蒙民众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汉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内蒙古二人台以呼和浩特为界有东路二人台和西路二人台之分。东路二人台又叫蹦蹦儿、玩意儿,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等地;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儿、漫瀚调,流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盟、陕西榆林和山西河曲一代。
二人台在一定程度上是伴随移民的历史而形成和发展,多反映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爱情和习俗。在历史上,二人台因为其演出便捷性和民众的高参与度,成为民众接受教育、价值观念培养和闲暇娱乐的重要载体。
(二)内蒙古西部二人台传承现状
二人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一般在乡村和小城镇演出,服务于城乡民众、统治者,甚至在赌场等场所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倡导和鼓励下,二人台走进剧院,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加上演出人员、研究人员、创作人员的增加,促使二人台走向繁荣。
二人台是蒙汉民族长期交流和文化融合的民间艺术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有多重模式,既有最传统的民间戏班的师徒传承、家族传承模式,也有各地二人台剧团的社团传承模式,还有高校、职业学校二人台表演专业为主的学校传承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也为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二人台艺术做出贡献。
二人台表演场所建设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如近年来土默特右旗就成立了五十多处文化大院,组织起基层社会的民众,激发了他们学习、表演和观看二人台艺术的热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敕勒川的博物馆展示了二人台服装道具、戏剧书籍、二人台表演乐器以及二人台的名人名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传承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样式的丰富和城镇化的发展、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二人台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如学术研究和实际表演脱节;二人台艺术传承后继人才不足;多年来二人台沿用传统剧目,缺乏标志性的创新作品。
二人台的传承发展在当今社会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二人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发掘、创作、传播二人台可以传承中华文脉,增加区域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在丰富民众生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促进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和基层工作者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激发民众的创作热情、表演热情和观看热情,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不断增强民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解决大多数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助推社会发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第一,作品创作方面。二人台艺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在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并不久远,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交流互鉴是二人台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当下的二人台艺术也应坚持这样的传统,充分吸收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宝贵经验。
第二,作品形式和传播手段方面。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二人台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弘扬二人台艺术。另外,在城市和乡村环境设计上,充分利用雕塑、绘画等展示二人台艺术的内容。
第三,传承人培养和二人台组织建设方面。制定非遗新人培养计划,下力气扶持和培养二人台中青年接班人,发挥各级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传承基地、二人台艺术学校和培训机构等。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打造二人台名家名角。
第四,传承体系方面。全面构建二人台小戏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首先需要社会各界强化完善传承发展体系的认识。充分发动民间艺人、优秀传承人的力量,建设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成立兴趣团体,将民歌、二人台带入课堂,以丰富多彩的二人台艺术熏陶青少年儿童。利用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进行二人台艺术的研究阐发,利用国家文化部门、高校、职业学校、中小学等机构进行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同时在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
第五,表演场所建设方面。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为数不少的文化大院,这样的大院,接地气、聚人气,是老百姓喜欢的文化场所,是村民们创作演出二人台、展示自我、交流文化的绝佳舞台。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增加文化大院的建设,采用地方出资和村落融资结合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文化部门提供针对性专业辅导,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繁荣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三、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的内容,在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方面,要加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经验总结和成果运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整准确记录二人台代表性文本。二人台剧目、二人台艺人的口述本、口述整理本和手抄本,要兼顾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既要考虑到二人台在不同省份和民众中的流传,也要选出能体现二人台地域特色、剧种特色、民族特色的剧目。记录时要注意保存好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和乐谱、曲谱,而不仅仅是文字。同时注意辨别和标注文本性质,如历史文本、当代文本、书面文本、网络文本。此外还要关注多样化传承载体。
第二,立体记录二人台剧本和相关活动、相关要素。不同于作家文学的书面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要充分尊重二人台艺术的表演性特征,记录时注意在文本之外还要记录所用乐器、道具,对方言土语做细致准确的注释,与之相关的仪式、风俗习惯、表演者、整理者等信息都要记录完整。
第三,注意记录在近年来二人台跨区域比赛中的精彩剧目。二人台是民族融合和区域文化交流的产物。近些年来,各地组织了一些跨区域的二人台演出比赛和展演,二人台艺人们精心准备、悉心参赛,都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表演和美好记忆。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要对这类比赛予以充分重视。把优秀作品悉数收录进来。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