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作品—— 戴彩英:海虞画卷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戴彩英  2022年08月24日11:49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大美海虞,无忧小城”说的是位于苏州市常熟境内的海虞镇。于2017年获得了全国特色“无忧小城”的殊荣,为产业优、文化优、生态优、配套优、服务优之五优,亦曰无忧。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虞镇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乡镇:镇区高楼林立、商业繁华,形成中新海虞花园城、新材料产业园、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城三园”布局,其中,新材料产业园自2013年起连续8年入围“中国化工园区30强”。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苏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构建起奶牛、生猪养殖业与优质稻米产业相结合的农牧循环、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了新峰美术馆、当代苏作红木艺术馆、铜官山历史文化馆、吴方言馆、九君艺术馆、书画名家汇客厅和江岸艺术团“五馆一厅一团”的文化格局。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海虞画卷”渐次铺展。

海虞镇第一家美术馆说起来和我有些渊源,成立前期的文字材料是经我手打印整理的,并且当时还有了去那里工作的契机。

2013年,江苏省首家私立乡镇美术馆——新峰美术馆落户海虞。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300米展线的多功能展厅、画家工作室、活动室、教室和作品储藏室等设施。馆长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姚新峰,这位海虞籍的画家经过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清雅秀逸的独特艺术风格,最终把根留在了家乡。

由于种种原因,去美术馆工作最终没有实现,但我却是无数次走进其间。无论是活动还是展览,徜徉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画卷里,心会变得宁静,也会变得澎湃或激情四溢。无数的海虞人同我一样,也许不懂绘画之道,但就是被吸引,这种家门口的艺术熏陶潜移默化,慢慢浸润在心间。美术馆成立以来除不定期举行画展之外,还常年开办少儿素描、中国画培训,摄影、书画讲堂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并深入学校、社区进行巡回展览,海虞书画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少年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工程、传统文化的启蒙工程,把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带到神奇的线条世界,他们在画布上放飞着自己的梦想。

新峰美术馆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自此之后,海虞的文化事业越发蒸蒸日上。2018年,揭牌投用“书画名家海虞汇客厅”,时卫平、庄剑刚等书画名家入驻。同时,九君艺术馆、张钟美术工作室、林永水艺术工作室和苏州市女书画家协会、常熟市美术家协会等26家书画协会、机构相继在海虞镇入驻或挂牌。有许多的村、社区也适时成立“新乡贤工作室”、“书画工作室”等。并以此为契机,利用已有资源,收集市民需求,结合走访调查,开办海乐万家百姓公益课堂,让书画名家和乡土人才担岗老师,开设书画、旗袍、太极等十大课程,把比比皆是的“送文化”变成了独树一帜的“种文化”,让海虞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2021年,“海虞书画”入围首届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成了无忧小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姚新峰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铁黄沙。

铁黄沙原来叫七横沙。六十多年前,长江上游的泥沙冲下来逐渐於结,形成了七个沙堆,曰为七横沙。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江心滩,它四面环水,最后成了一个半岛状的沙洲。

一个野生的沙洲,荒芜人烟,蛇虫出没,再加上潮急浪险,一般无人涉足。姚新峰却希望去岛上看看。说来你可能不相信,他去的目的是希望把铁黄沙的初始面容记录下来。因为当时有计划将铁黄沙打造成一个万吨级的港口,处于沿江经济圈核心区,和常熟港实现区港联动,成为长江下游一个生金吐银的聚宝盆似乎是最优的选择。围堤吹填工程已经启动,他怕那些原生态的东西会随着一起消失。

2018年,随着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提出,铁黄沙的命运迎来了转折,明确生态开发定位,建成集水、草、地于一体的生态绿岛,成为“长江——太湖”节点生态涵养区。

姚新峰依然去铁黄沙写生,他希望用画作来记录铁黄沙的变迁、见证生态建设。不久,在苏州国画院“听枫读画——中青年画家作品展”中,姚新峰的《轮休》成了一大亮点。巨幅的人物写意画栩栩如生,他们就像从画中走下来了一样,造型、神态和墨色的处理极具冲击力,成了铁黄沙建设者最闪亮的记录。

铁黄沙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治理,变成了一个葱茏的绿色岛屿,舌尖状,似一块绿毯嵌在蓝宝石般的水域间。3000亩绿化林带、7000余亩自然生长植物群落,栖息着100多种湿地植物、200种鸟类、60多种鱼虾……呈现出七彩洲的生态美景,成了长江岸线上一张亮丽的“城市生态名片”。驾车一路沿着南侧江堤就可逆时针绕岛一周。一侧是宽阔江面与天空连成一片,一侧是金黄色的芦苇随风摇曳,铁黄沙生态岛尽收眼底,蓝天碧水绿草间有着诗意的留白,犹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海虞镇推进沿江“三化五治”工程,不断加大河湖治理保护力度,建成多个生态美丽河湖点位,完善螺蛳湾生态湿地功能,形成了“一岛一湾一江滩”的生态画卷。

说起海虞的山,不得不提七峰村的铜官山。铜官山的海拔仅四十三米,面积约三百十五亩。别看她不高,却是有仙则名。历史上的常熟山就是铜官山,唐天宝六年,因为此山在原常熟县城内而改名常熟山,但福山地区一直称其为铜官山。

过去,七峰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里唯一的一家企业是砖瓦厂。为增加收入,村里开办了采石场,经过常年挖掘,好几座山都被挖平了,铜官山的东侧也被挖出了一个宕口,要不是及时制止,恐怕如今也难觅踪迹了。后来,那些被夷为平地的山丘慢慢变成了一片片茶园、果园,为七峰村的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再后来,海虞镇充分挖掘铜官山的历史文化,对山体植被、文化景观和步道设施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改造,把稻谷茶叶、南沙古城等元素一起注入田园乡居的青山绿水之间,使其成了一座青山。

七峰茶就生长在这里,从明清、民国至现代一路走来,从成立茶叶公司到组建“七峰茶叶合作社”,一代代种茶人接力发展,将七峰茶变成了响当当的绿色产业和特色非遗文化,借助共享农庄——同观山庄,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实践体验,形成了一个特色的文旅休闲项目。

山上林木葱茏、山腰垄垄茶园、山下多彩稻田。山间的七峰亭飞檐展翼,如天地之间的一处琼台玉阁。山顶之上,一个大大的茶壶被几个金娃娃环绕,壶嘴里流水潺潺,在清风里婉转。铜官山的美景在画家庄建刚的笔下尽情描摹。巨幅的中国画卷徐徐铺开,原创喜剧《好来围圆》拉开帷幕,舞台、画卷、喜剧,共同讲述着从挖青山到养青山的海虞故事。观众们笑出了泪,感慨良多,说现在的美好生活与美丽风景恍如隔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生活会变成一幅蒸蒸日上的画。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悠长的健身步道、精巧的生态游园,海虞的乡村是诗和远方。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创意农业为手段,整合资源,三产联动,构建起一座座宜居又富足的生态空间,且精细化推进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海虞,用一支妙笔绘就特色田园乡村人居环境的“工笔画”

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打造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虞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粮、产、加、销”全产业链服务。创建久诚培训园,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入力度,打造常熟北部先进制造核心产业集群。塑造城乡融合“新风貌”,打造“一环、两带、四点、十二景”公共景观体系……气势恢宏的画卷正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描绘着,海虞的壮美、恢宏正在延伸拓展。

大美海虞,无忧小城。这曾经是所有海虞人的愿景,如今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