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根:质本洁来还洁去——痛别汤锐同学
汤锐(1958~2022),四川巴县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朝花少儿出版社副总编辑,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比较儿童文学》《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北欧儿童文学述略》《酒神的困惑》《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合作)等。
此刻在电脑上手写这篇文章,手腕真有千斤之重,泪眼模糊对着显示屏,耳畔还回响着97岁的蒋风老师在金华那头电话中的声音:“白发人送黑发人,没有比这更伤心的了。汤锐怎么会走呢……”
是啊,汤锐怎么可能已经走了呢?上月我还与她通话,告诉她已联系好了火箭军总医院一位中医针灸名匠。汤锐其时正在西郊八大处的北京康复医院理疗,因疫情管控不能出来。我还在期待着奇迹的出现,虽然明知道就连大医院都束手无策,但万一银针扎出了神效呢?
现实是残酷的:汤锐真的走了,在8月的艳阳天,在遥远的山那边,挥挥手安然远行……
泪眼迷幻中,难忘第一次见到汤锐。
那是1982年春天,我与汤锐来到浙江师范大学读研。我们都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77级”本科生,汤锐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我们也冥冥之中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批现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读本科之前,我于初中毕业后已当了十多年的知青、军人、铁路工人,且有家室之累,可谓已是“饱经风霜”。那天,当我在蒋风老师的浙师大教工宿舍里,第一次见到扎着马尾的汤锐,听她介绍高中毕业后去京郊当过短时间的知青,还跟着在商业部工作的父母住过“五七”干校。望着汤锐轻声细语害口说羞的样子,我差点把她看成了一位高中生。
1983年秋,蒋风教授与汤锐、王泉根在浙江师范大学
那一年,浙师大全校就我们两位研究生,而且都来自部属高校,学校视同珍宝,把我们按教师对待。住宿安排在教工宿舍,吃饭在教工食堂,可以进图书馆书库找书,政治学习党团活动与中文系教师在一起,教工发电影票我们也有份,而且外出开会游学按讲师待遇报销差旅费,还有出差补贴,浙师大待我们真是优厚有加。
当时还是票证年代,因按教师对待,我忽然发现每月定粮只有27斤,完全不够吃,汤锐当然完全够吃了。我写信回重庆,问我也刚读研的三弟。三弟回信说重庆研究生定粮按学生对待,每月35斤。于是我去找学校后勤、校长办公室,又往金华市粮食局跑了很多次,最后终于办成了学生定粮,还要补发粮票。那天中午,我在教工食堂排队打饭,汤锐过来对我说:“师兄,膳食科叫我们去领补发的粮票,你知道吗?”我一脸苦笑,我腿都快要跑断了,怎么对这位师妹说呢?她还说现在变成35斤定粮了,吃不了这么多的。
难忘浙师大,很快,我与汤锐在蒋风老师指导下投入了读研生涯。蒋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他能办到的最好的学习条件,其中之一是外出游学,那真是求之不得。蒋老师的良苦用心是要把我们引领到文学的第一线,直接面对文学现场,尽快进入研究课题。
6月初,我们游学的第一站是去上海图书馆、高校查阅资料。《儿童时代》杂志社陈丹燕帮忙联系安排住处,记得那天在《儿童时代》还见到了王安忆。在上海我们会合周晓波(诗人圣野的女儿),一起坐火车去沈阳,蒋风老师已提前飞到了那里。
我们在沈阳空军招待所,全程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东北华北地区儿童文学讲习班”,近70 位中青年作家参加,其中有张之路、夏有志、蒋韵、庞天舒等。陈伯吹、叶君健、郭风、任溶溶、蒋风、洪汛涛、葛翠琳、郑文光等前辈组成的讲师团为大家讲课。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儿童文学讲习班,我们感到实在受益匪浅。
在浙师大,蒋风老师还安排我与汤锐直接为“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班”的学员们上课,他们都是来自各省的一线骨干教师,年龄普遍比我们大。1983年冬,蒋风老师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将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室的老师与我们两位研究生整合在一起兵分三路,分领章节后外出查阅资料。黄云生与吴其南一组,周晓波与汤锐一组,韦苇与我一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于1986年由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我与汤锐承担了三分之一的章节。
由于当时浙师大还没有资质独立授予硕士学位,因而是与杭州大学中文系联合培养。1984年12月24日,杭州大学中文系在对吴其南(早年研究生毕业)、汤锐和我经过规定的研究生课程考试后,举行了我国首次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吕漠野、郑择魁、陈坚等五位教授组成,答辩通过后,由杭州大学授予我们文学硕士学位。难忘那一天,我们在杭州太平洋电影院看完《胜利大逃亡》后,握手告辞。汤锐回北京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我分配回重庆到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今西南大学文学院)从教,吴其南后来去了温州大学。我们虽天各一方,但似乎都憋了一股劲,要为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贡献绵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儿童文学理论建构与创新的重要节点,汤锐先后出版了《比较儿童文学初探》(1990)、《酒神的困惑》(1994)、《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1995)、《北欧儿童文学述略》(1999)等专著,提出了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比较儿童文学的中国表达等重要观点,产生了积极的学术价值与影响,赢得了儿童文学界的普遍尊重。汤锐还为《文艺报》出谋划策,1987年1月24日《文艺报》创设“儿童文学评论”专刊,该刊最初几期都是由汤锐帮助组的稿。汤锐先在中少社《儿童文学》编辑部工作,以后又成为北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在国内重要的儿童文学评奖、研讨、交流等活动中,人们都可以见到汤锐娴静温婉的身影,听到她轻声睿智的发言,汤锐已然成了儿童文学的一道“美的风景”。
世纪之交,汤锐调任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几乎同时,我从重庆调到北师大中文系工作。虽然同在京城,但都是最忙碌的年龄段,因而我们更多地是在会场上聚面。2004年,北师大成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聘请汤锐为特聘研究员。凡是北师大儿童文学博士生、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北师大举办的儿童文学研讨活动,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只要不出差在外,汤锐总是准时赶来,但往往快到吃饭时间,她又忙着回单位去了。汤锐与北师大儿童文学学科有着深厚渊源与友谊,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汤老师”,视同一门。
以后,汤锐又担任了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领导职务,工作更忙了。但在繁忙之中,她不断撰写出版了《复调时代》(2009)、《浮躁与坚守:汤锐儿童文学论集》(2011)、《童话可以这样读》(2012)、《呵护人间诗意:汤锐文论集》(2013)等著书,她的心永远系在儿童文学这条被安徒生称为美丽的“光带”上。
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多少次会议、评奖、交流,我与汤锐,还与同样具有浙师大教育背景的吴其南、方卫平、周晓波、汤素兰等教授们经常相聚在一起,那是多么值得怀念的时光。
汤锐对我的帮助支持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难忘的是“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的征集评奖工作。这一活动由大连出版社等牵头举办,于2013年启动,每年举办一次,以“保卫想象力”为主旨,全程匿名评审,只看作品不问作者。截至2018年,先后征集到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的3000多部作品,有百余部佳作获奖。因是匿名评审,发现并推出了王林柏、赵华、麦子、龙向梅、马传思等一批青年才俊。30多种“大白鲸”优秀作品荣获各种殊荣,包括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等。汤锐是该奖终评委的“固定”评委,我作为主评委,有了汤锐在场,心里就特别有底。她的意见和评析,总是那么中肯犀利逻辑严密,常常“一锤定音”。
冰雪聪明的汤锐,天机清澈,胸次玲珑,她的言谈与批评,总会让人感到儿童文学的高贵,从事儿童文学实在是人生的幸福选择。但汤锐的身体却是越来越差,终于到了需要有人搀扶的地步。
2019年4月23日,第七届“大白鲸”终评委评委在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研讨会后合影,前排左2汤锐
2019年4月,我们先在大连参加了第七届“大白鲸”终评活动,接着去天津参加汤素兰新作《犇向绿心》的研讨会,刘明辉社长特地为我们买了高铁头等座。那一天,汤锐、汤素兰、刘颋、李利芳、崔昕平、李红叶、舒伟、姚海军、陈香等同车前往,一路上欢声笑语,同框合照。汤锐的笑容总是那么娴静温婉,从容淡雅。谁知道那一幕竟成了永远的记忆……
就在昨晚,曹文轩在与我的电话中几度哽咽:“汤锐是唯一为我小说作序的人,她有一次讲述早年与父母在‘五七’干校的经历,如电光火石,瞬间接通了我创作《青铜葵花》的灵感。” 如春风般和暖,如微风般离开。汤锐同学,一个临别也不愿惊扰朋友的人,更让朋友们如此地伤痛而怀念…….
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