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白烨:独辟蹊径的红色书写
来源:解放日报 | 白烨  2022年09月26日17:01

搁笔多年的先锋作家孙甘露又投入小说创作,而且写的是红色题材——地下革命斗争的殊死暗战。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的面世,在文坛内外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千里江山图》以上世纪30年代初为背景,主要描写我党的上海特别行动小组在实施“千里江山图计划”——“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中的一段异常艰危的地下斗争故事。那时的上海,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城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在外有特务跟踪、内有奸细潜伏的境况下,上海特别行动小组步履维艰。但他们审时度势找机会,克难破险勇往前,前赴后继和不畏牺牲地完成了看似难以实现的“千里江山图计划”。

小说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氛围,原原本本描述事件经过,在此基础上,铺陈奇崛的故事情节,点染复杂的世态人情,使得作品既以真实而传奇的故事引人入胜,又以人物性情的细致刻画、人性隐秘的深入挖掘,揭示出理念与信仰的支撑作用与重要意义,在启人思忖的同时引人回味。这些都使得这部作品在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中别开生面,在此类题材的众多作品中引人瞩目。

此作的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我择其要而言之。

其一,别具手眼的小说技法与文学内力。

长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多样,不一而足。就革命历史题材的写作而言,多年来似乎形成了一个大致相近的范式,那就是在线性叙述中描写事件或描画人物,力求还原历史事实,忠实于历史人物,因而大多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千里江山图》所反映的寻找中央领导机关的浩瀚同志并把他“安全地送到瑞金”的“千里江山图计划”与行动,是历史本有的,实际发生的。但作品所着力表现的并不在于事件的最终结果,而是事件的实施过程。而在这一过程的具体描述中,作者运用自己善于营造悬念情节、制造悬疑氛围的手法,经过行动小组会议的突然暴露,发觉组内有奸细又不知是何人,上级派来的“老开”也不知是谁等蹊跷事件与事变,把上海特别行动小组所面临的谜题、所处的危境表现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在这个关键时候,临危受命从远东派赴上海领导小组工作的陈千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他与其说是行动小组的负责人,不如说是连环迷案的侦破者。由陈千里的暗查分析和设局捉奸,作品自然而然地转入谍战与探案相交织的故事叙述,并由移取银行保险箱的金条和派赴组员远赴广州接通地下交通线的两次特别行动,用亦虚亦实的特别手法,使潜藏在组内的国民党特务崔文泰、易君年先后暴露。这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写法,使得作品故事始终充满悬疑的气氛与紧张的节奏。

其二,引人思忖又令人感奋的精神伟力。

这部作品表现了党史历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塑造了地下斗争中的英雄群像,但若进而细读,深加品味,就不难发现,作品实际上更想要表现和揭示的,是由特别行动组的共产党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信念的作用,信仰的伟力。

革命的信念与意志,比之斗争的策略和艺术要更为重要。作品写到“平时喜欢发点牢骚”的卫达夫向陈千里声言自己“并不软弱动摇”时,陈千里肯定地告诉他:“真正到了关键时候,也要看心里坚定不坚定。心里想得明白,想得坚定,平时马马虎虎,到关键时候,煨灶猫变成一只老虎,倒也有出人意料的奇效。”他们正是抱定为了实现党的崇高宗旨和推进革命事业不断向前的坚定信念,在腥风血雨的暗夜里无畏地坚守,在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写作中,既能在故事叙事上做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较高的文学品质,又能在作品内容上蕴含丰富,令人荡气回肠,做到文学性与思想性交相辉映的作品,委实并不多见。而《千里江山图》以自己的方式做到了叙事的文学性与内含的思想性的有机融合,这显示了作者写作时的用心用力、用情用意。这样的写作,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对于作者的小说写作,抑或是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写作,都堪称是一次重要的艺术突破。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