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悬崖村巨变
来源:文艺报 | 阿克鸠射(彝族)  2022年10月14日14:48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

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京开幕。其中,有3张跨越了7年的照片,展示了凉山州昭觉县古里镇悬崖村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巨变。

大凉山,山连着山。悬崖村,就位于这群山深处。要跨过这连绵不断的山,就得拐过一道又一道弯。驱车到悬崖村,道路两旁是峡谷,陡峭的石壁雄伟险峻。快到悬崖村时,路的两边停着来自各地的车辆,沿途都能见到举着手机拍摄或直播的游客。

“在电视上看到过关于悬崖村的报道,就觉得很不可思议。趁着周末带着娃来体验一下、感受一下。”来自成都的王先生带着家人自驾来到悬崖村,他说,想来亲眼看看这里的村民是怎么生活的,还有就是想挑战一下这个钢梯。

和王先生一样慕名而来的游人如织。有的扶老携幼,相互搀扶慢慢前行。有的独自前往,健步如飞。还有的是“网红”,跟着直播团队介绍悬崖村。悬崖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在山下,停车成了一件难事,有的小吃店在节假日时最多可以收入6000多元,赶上了以前一年的收入。

在悬崖村脚下,家家户户都可以搞接待,有的村民还专门进行过厨师培训。在村里,除了彝家传统的腊肉、香肠、坨坨肉等美食,还能吃到川味家常菜。不少村民家里都开有小卖部,饮料、饼干、零食等东西都可以很方便地购买。

悬崖村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古里镇,位于昭觉、美姑、雷波三县交界的美姑河河畔,距昭觉县城72公里,坐落在海拔628米到2400米的山坳中。2016年11月以前,外人入村、村民外出,都必须顺着悬崖绝壁攀爬12段218级藤梯,故得大号“悬崖村”。

悬崖村脱贫奔小康的历程,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缩影。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特别讲到了悬崖村。他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绝大多数去过了,还没有走到的吕梁和凉山会尽快去。

2018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习近平总书记如约来到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赴一场“春天里的约会”。站在三河村的高处,远眺三河村全貌时,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询问了悬崖村的情况,昭觉县主要负责人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悬崖村的发展变化。

2018年2月12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2月13日,总书记听取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讲道:“从2月10日《凉山日报》报道中得知,被称为悬崖村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不仅有了新的钢梯,而且村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村民用电困难已成为历史,互联网已经进入,让人不再揪心了,我看了很高兴。”

如今的悬崖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全力推进乡村振兴。201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评为凉山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且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2022年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一年多的时间里,悬崖村发生了巨大变化。2556级钢梯,极大地改善了出行条件,扩建的村小学和“一村一幼”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实现了4G移动互联网全覆盖。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4人走下钢梯,离开已经生活了七代人的山村,陆续搬进72公里外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实现了村庄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巨变。悬崖村见证了伟大的脱贫攻坚,它成了一个样板、一份历史遗存,因此凉山州将其整体纳入脱贫攻坚实景博物馆,编号003。悬崖之上的生活从此成为家族的记忆。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与来自四川的益西达瓦委员有一段特别的对话。在联组会现场,益西达瓦委员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两张悬崖村的照片,藤梯与钢梯对比鲜明,反映了大凉山各族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的生动图景。

作为土生土长的昭觉人和第一个报道、拍摄、书写悬崖村的记者、摄影师和作家,我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悬崖村更有着深深的牵挂。

2010年7月,我在古里镇调研时第一次得知,乡干部到悬崖村要攀爬很长的藤梯才能进村。2013年2月,我终于有机会赴悬崖村采访。爬悬崖、攀藤梯,一路走、一路拍、一路采访,费时14个小时,终于从阿土勒尔村的牛觉组穿越到支尔莫乡布色来洛村的大平台上。我将这次探访的经过、感受,写成8万字的系列报道《探寻昭觉古里拉达秘境》,于2013年3月在国内媒体刊发,向外界讲述了“悬崖村”的故事。渐渐地,阿土勒尔村和古里拉达大峡谷引起了外界关注,“悬崖村”的名字传开了,我也与“悬崖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2013年2月起,我60多次到悬崖村实地采访,在一次又一次爬藤梯、攀钢梯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了悬崖村人,与村民干部同吃同住,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3月和2020年10月,我的两部长篇报告文学《悬崖村》《天梯》分别出版发行,并获得国内多个奖项。我是一枚幸运的“种子”,不仅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长,而且有幸参与见证了生我养我的彝家山寨发生的沧桑巨变,并与悬崖村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悬崖村的村民们奔忙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人成为了职业追蜂人,有人种植青花椒、脐橙等经济作物,有人变身为户外旅游的领队,越来越多的村民开民宿、直播带货……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乡亲们坚信,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尤为可喜的是,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进入家家户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学前学会普通话”给孩子们的成长插上了翅膀……

透过悬崖村,可以看见凉山彝区的美好未来。悬崖村的路还在延伸,峭壁之上,一条蜿蜒盘旋的新公路正在建设中。路通产业旺,油橄榄已挂果,脐橙长势良好,村里姐妹们手中的彝绣飞针走线,努力绣出新天地。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悬崖村成为了一个面向世界、拥抱世界的彝族村庄,见证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