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贡献出版应有力量
■受访人:康 伟(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红杰(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 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建军(辽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志华(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彭 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康伟:以出版之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文化工作进行了总结,专门在第八部分对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并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五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目标精准、任务明确。报告让我们文化工作者看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高度,更领略了中国精神达到的新高度,进一步坚定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北京出版集团作为首都北京唯一综合性出版集团,将以首善标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职责使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为建设生机勃勃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支撑,为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矢志不渝坚持为人民多出好书。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北京出版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出版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坚持精品战略,着力提质增效,在获国家级重大奖项、入选重点规划的项目数量上屡创历史新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明确了原则和方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紧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满足“审美的需求、艺术的享受、心灵的陶冶、精神的富有”四个维度策划出版更多攀高原、登高峰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奉献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生动呈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目前,《尖锐对话》《新征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西海固笔记》等一批精品力作已脱颖而出。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快推进“纪录小康工程”丛书(北京卷)、《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报告》、“北京文化书系”、《苍生大医》、《北斗牵着我的手》、“中国生态博物丛书”等一批“双效统一”的重点图书,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展现京版担当。
主动求变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新时代的十年,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文化工程相继实施。北京出版集团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创新提出以文化为核心,以出版为基础,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并以文化新地标为引力场,大力推进“出版+”聚圈、破圈、跨圈发展,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始终在服务和融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走在前列。“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写入报告,为我们继续走好出版融合发展之路,构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底气,坚定了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行业深耕、跨界协作,融合多元业态、开拓全新领域,提升北京出版集团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全时段活力,打造以“出版”为发展基石,充满“文学”调性,具有“文化消费目的地”属性的泛文化生态开放社区,更好地展示文化新形象、聚集文化新资源、承载文化新服务,为新时代首都建设发展贡献文化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拿出有力行动和实际成果。
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话语权问题,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新时代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北京出版集团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前期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基础之上,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原则,立足“多出好书”这个根本,继续加大版权贸易,提升集团品牌的海外知名度,争取在版权输出数量和种类上实现新突破,在品牌图书入选国家级外宣项目数量上进一步增长。同时,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以新视野、新构思、新路径拓展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形态,推出更多如《平凡的世界》马来文版新书发布会暨路遥系列作品海外分享会、“潮北京2021”北京—伦敦双城连线交流活动、“文学之桥连五洲”诗歌朗读活动暨首届全球华侨华人青少年征文活动等广受海内外读者关注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积极采用“借船出海”等方式,以科技赋能出版,探索借助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平台实现出版“走出去”的新模式,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辟新路径,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杨红杰:谱写天津出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章节中,一如既往提出了同样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句话的后面增加了一句: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平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出版行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发挥好政治上定向、思想上把关的作用,认真落实与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的选题论证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三审责任制度等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出版物内容的可管可控;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建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匹配的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舆论生态贡献出版人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全国出版战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与履行好出版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相结合,与集团“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相结合,切实将二十大精神转化为集团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
一是创新内容和形式,不断深耕主题出版。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提前谋划统筹,加大引导投入,积聚资源力量,加大内容形式创新,向纵深挖掘,以国际化视野策划选题,做好国家重大主题出版工程图书的选题规划、组织实施,努力打造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主题出版物,不断扩大主题出版的创新力、传播力、影响力,在体现中国特色、贴近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服务大局、服务读者。
二是持续推动精品出版,打造特色出版品牌。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三大奖”后备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为主要抓手,精心研究、精细谋划、精准实施,在重点项目储备上下功夫,在提高内容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上下功夫,构建重点出版项目产品矩阵。以学术精品出版筑垒学术高峰,以大众文化出版丰富产品结构,以特色出版激发出版活力。把品牌建设作为出版单位向市场要生存、要效益、要发展的重要抓手,支持各出版单位在自己的专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构建差异化的出版品牌,形成赖以生存的支柱性产品线。
三是加大版权输出规模,积极推动津版图书“走出去”。积极探索创新版权输出方式,善于用津版图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道路,善于用中国故事拨动世界心弦,引发外国读者共鸣,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全面展示天津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积极参与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规划一批对外出版项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讲好新时代天津故事。
四是坚持创新思维,积极推进融合出版。坚持内容为本技术为用、内容为体技术为翼,充分发挥集团各出版单位资源优势,改变传统出版内容生产方式,打造数字资源库,实现集团优质内容资源全面数字化,持续加强二次开发和运营。推动内容生产向实时生产、数据化生产、用户参与生产转变,实现内容生产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将优质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融合出版产品,加强与消费者互动,按需提供服务、精准推送产品,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和黏性,形成一个立足应用场景、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内容运营价值链。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效率建设、高质量完成“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争取用3~5年时间,孵化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融合出版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使数字融合出版产生规模效应,成为集团出版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出版资源的优化整合、创造、转化、更新和增值,形成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资源互补共促、相互赋能的良性格局。
五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杨柳青年画元素,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展览、主题论坛等,扩大文化符号影响力。深挖年画中的天津元素,打造精品图书,采用市场化方式开发杨柳青年画创意产品,打造“天津礼物”,突出艺术品位和实用价值。加强对天津历代文化典籍梳理、出版,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赓续城市文脉。编制适合青少年的非遗教学材料,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用活天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独家馆藏的丰富资源,加强数字化进程,引入视频、音频、图像等新媒体技术,实现从传统博物馆到感知博物馆再到智能博物馆的转化,实现非遗与出版的深度融合。
我们将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杨建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在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是指引全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出版业深刻认识用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出版业继续扎实履行好责任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筑牢根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包括出版业必须担负好的重要战略任务。辽宁出版集团要不断提高站位和定力,守正笃实,自觉增强应对意识形态领域严峻风险挑战、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形势的能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出版,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不断优化具有出版产业特色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巩固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稳健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当前,我们还要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部署要求,在出版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进一步健全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持续激发出版创新活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鼓励原创、扶持精品的引导机制,进一步深化选题策划、项目研发的产品生发机制,进一步强化内容为先的出版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展新技术赋能的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引育、培塑机制。
坚持“二为”方针,推出更多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融汇于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使得中华民族既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又培育了共同的理想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出版业源源不断的内容之源。二十大报告中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增强文化自信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阐释,为出版业更好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应有作用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高扬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主题出版始终作为统领出版发展的龙头引擎和第一方阵,巩固发挥重大选题研发中心的作用,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主题读物、新时代文化成就等方面加强规划。全力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等重大出版工程,深入挖掘阐释辽宁“六地”等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的“辽字号”精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贡献出版力量。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促进转型融合,坚持不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文化产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我们要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不偏离,以提升数字时代的出版文化传播力为定位,推进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完成攻坚突破,加快成为“全面现代互联网数字化的新媒体出版集团”。一要重点推进全产业链的技术改造项目,以更大力度发展融合出版,推进数字资源、数字产品、数字渠道、数字服务建设再上新台阶。二要重点推进传统产业板块的转型升级项目,从版权的打造、保护、运用的新高度助推产业新发展,扩大版权资源规模,创新版权运营开发模式,从“出版商”向“版权运营商”加速转变,带动出版领域产业形态的不断创新、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三要重点推进数字经济新产业的全面布局项目,以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为重要承载,稳固构建涵盖版权、商标、专利的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围绕优势资源的集聚、交易、运营及深度开发,巩固扩展综合性文化产业生态圈。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扩大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内在要求,出版人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出版“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伟大实践,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国际传播规律,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加强全局性、前瞻性的外向型选题策划,搭建运用好对外交流交往平台。加快推出一批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外宣优秀作品和文化精品,浓墨重彩呈现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把握使命任务 锻造世纪精品
黄强:努力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和美好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主题鲜明,博大精深、继往开来,全景展示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全面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展现了磅礴的思想伟力。在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工作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带着信念、感情、使命学,感悟理想之光、信仰之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集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积极锻造世纪精品,汇聚起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必须认真研读报告原文,做到全面准确、学深悟透,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增强斗争精神,增强奋进之志。一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牢记“三个务必”,依靠顽强斗争战胜未来的一切风险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二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三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四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五要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传承和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六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概念和重大论断的提出,是党的二十大最为突出、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作为出版工作者,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更主动、更能动、更生动地向世界和人民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美好前景做出新的努力。
一是增强政治自觉,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课题,在继续建设“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的基础上,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等重点选题板块,推出一批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学理化、系统化研究著述和普及性、大众化理论读物。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主题出版物和重大文化工程的组织策划,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和美好前景的优秀作品。抓好集团列选国家古籍整理中长期重点规划的80个项目建设,筹划建设“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敦煌文献与文物”学术出版中心,为冷门绝学和中华精粹构筑更为坚实的高精尖出版基地。同时,策划推出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主题出版原创力作,以书写和纪录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中国传奇、中国史诗,赋予主题出版更为丰沛鲜活的当代价值。
三是立足民族自强,进一步贴近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科技创新主战场、最前沿,聚焦一批重点学科领域,持续跟踪和反映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的重大成果,策划推出一批代表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工程领域崭新成就和一流水准的原创精品力作,生动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在上海的探索实践,配套启动建设对外译介工程,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出版支撑和内容服务。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和价值引领。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近30次,其中在第八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未来我国文化建设作出系统阐述。我们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一要坚持守正创新。牢固树立导向意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自觉承担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的崇高使命,高举新时代思想旗帜,反映新时代伟大变革,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主题出版物。二要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为人民出好书,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精品出版工程,积极酝酿、策划、开发新的重大出版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出版文化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三要坚持深化改革。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加快出版融合发展步伐,打造新增量,拓展新空间。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辞海》出版暨《辞海》出版80周年之际,专门发来贺信,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党的二十大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为广大出版工作者干事创业注入了“动力之源”。我们要深刻理解二十大对出版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的行动上、在推进世纪出版事业创新发展的实效里,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生动实践,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不凡业绩。
张志华:遵循二十大精神指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盛世盛会!在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是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成为出版业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遵循。
扎根齐鲁大地,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为集中体现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山东出版集团系统整理了历代儒学传世文献,汇集2000多年的儒学精华,出版了共230函、1816册、4798卷的《儒典》。其中,精解典146种、170函,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义理典、志传典69种、60函由齐鲁书社出版。克服重重困难,《儒典》历时10个月终于完成,这也是山东文脉工程《齐鲁文库》的首部系统文献。接下来,《齐鲁文库》将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同步建成齐鲁文献数据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完成齐鲁文化集大成之作。山东出版集团将继续加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筹划实施《齐鲁文库》整理编纂工程;同时,在济南市的支持下建设好山东省古籍中心。
此外,山东出版集团深度挖掘传统文化魅力,聚合“文化+”,培育新增长点。在建的曲阜“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被确定为2021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并加挂中外友协“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牌子。营地能容纳3500人开展研学活动,预计2023年5月完工开营。
未来,山东出版集团将立足主业,充分利用齐鲁资源优势,加大对包括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民俗文化、石刻文化、医学文化及传统艺术等在内的齐鲁文化的继承创新,做好阐释和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同时,深挖非书“富矿”,积极尝试打造传统文化IP。
做好推中华文化之船“走出去”的“摇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纷呈,要将文化之船推向世界的浪潮之中,我认为,出版人便是“摇桨人”。
近年来,山东出版集团“走出去”工作实现大跨越,从原来的排名后位一举跃升为全国省级出版集团第1位。2015年集团率先提出并成功打造的“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已成为业内知名文化“走出去”品牌。2015年至今,共输出版权1157种,输出国家43个,获得国家级资助2417万元,版权输出数量由全国后位跃升至全国第4名。此外,“中日韩出版合作共同体”在今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正式成立。
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是要有对外传播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谁来讲中国故事、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进行引导、统筹和规划,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二是要构建多元化国际传播渠道。利用国外主流发行渠道、海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和国际新型传播渠道,不断扩大“走出去”覆盖面。三是探索在国外设立出版机构。逐渐实现本土化发展,提升海外发展整体实力。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系统培养对党和国家忠诚、谙熟中国文化的翻译队伍。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一直以来,山东出版集团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全力推动传统主业的转型发展,在“科技+出版”上下大功夫,以此抢占新形势下全国出版行业创新转型的制高点。2020年,集团成功申办“山东省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是30家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中唯一入选的国有文化企业。
山东出版集团坚持改革创新、融合转型,努力推动集团的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在五个战略性创新项目。
一是“出版产业大脑”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产业流程优化升级,该项目已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十大应用场景,并获得资金支持。二是国家“融合出版内容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数字资源版权不清晰等核心痛点问题,并逐步构建数字融合版权服务矩阵。三是“智慧校园”教育服务平台项目。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数字平台,赋能“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四是“数字融合创新创业产业园”项目。计划与中科院国科控股合资合作,依托山东科创大厦创业空间和“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聚焦科研攻关、产业培育孵化和产业生态建设。五是发起设立“山东数字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孵化和培育优质创新项目,为山东省打造数字融合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提供资本支撑。
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出版业肩负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任。我们将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策划出版更多好书,同时推动实体书店由单纯的图书经销商转变为综合文化服务商,不断涵养人民精神世界。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为出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彭 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出版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是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引领时代、催人奋进,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报告中提到“文化”近30次,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未来我国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作为文化从业者,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湖南出版、中南传媒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化力量,展现出版新作为。
在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为党的出版传媒机构,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社、办报、办刊、办网,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把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当前重点是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宣传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宣传好全党全社会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好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彰显和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见行见效。
在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价值属性。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工作理念,聚焦聚力出版核心主业,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推动精神文化领域共同富裕。聚焦时代主题,对标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进行全方位出版规划,推出一批优秀主题出版物,让更多人读懂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之治的本质。以工匠精神抓精品创作,催生原创精品,树牢品牌意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教育、文学、少儿、艺术、科普、心理自助七大战略主打板块,集中力量策划推出精品图书,着力打造更多时代精品,铸就更多扛鼎之作。
在推进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从出版业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跨越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变革的推动。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快速迭代,极大地丰富了出版的传播方式、载体形式,也拓展了出版的业态空间,出版业未来一定是与科技深度融合在一起,出版强国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坚持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将新兴技术融入内容生产、传播、营销、服务全过程,加快业态转型升级,推动出版与科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马栏山的定位、嘱托、希望和要求,以入驻马栏山为契机,在数字出版、互联网教育、媒体融合、“一老一小”服务等领域加强产业布局,孵化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湖南出版“梦工厂”。
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为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我们将继续发扬湖南出版“走向世界”的精神,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认真做好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推动图书、版权、产能、机构、资本等“走出去”,积极推进与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进行系统翻译,成规模成体系向外输出,实施好文化教育援外项目,提高海外年轻一代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打造文化“走出去”升级版,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制度、中国模式,努力扩大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2022-10-26]
- 感受时代脉动 凝聚奋进力量[2022-10-25]
- 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少年儿童[2022-10-24]
- 发挥文化精神引领作用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2022-10-21]
- 在民族复兴历史与人民奋斗征程中书写新时代文学的新辉煌[2022-10-21]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青年出发![2022-10-20]
- 凝心聚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2-10-19]
- 唱支山歌给党听[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