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给予创作更多现实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创作了不少富有正向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和责任担当的电视剧、网络剧,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动力,显示出了影视和网络视听作品介入现实、反哺社会的强大动力。
从近期电视剧领域的重要事件也能看出些许端倪。在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上,《山海情》《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大决战》《绝密使命》《功勋》《装台》等16部电视剧获得优秀电视剧奖;在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觉醒年代》获评最佳电视剧,《百炼成钢》《对手》《人世间》等获得优秀电视剧;在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以下简称电视剧盛典)上,现实题材剧目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相关话题热度不减……
梳理电视剧盛典多个论坛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作为在党的二十大后举行的行业盛会,本届盛典始终贯穿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及现实题材也在多个论坛被频频提及。不少与会者针对当前的热播剧集和行业发展现状,尤其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分享了各自的观察、经验和思考,共同研究探讨现实题材在当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路径、新方法、新进阶,为中国电视剧精品化创作提供参照。
贴时代贴群众 温暖正能量
近年来,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大放异彩,达到了全新的艺术高度。近段时间,全国广电系统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大考》《我们这十年》《那山那海》等电视剧广受好评。而什么是现实题材?重大现实题材和一般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理解?在电视剧发展论坛上,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国家一级编剧马继红认为,重大现实题材和一般现实题材其实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单独把重大现实题材拎出来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火热的激情时代,有些事情是需要被记录的,比如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民抗疫等,这些事情如果不去记录,可能电视剧题材的视角就会变窄。因此,重大现实题材剧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
编剧王小枪也表示,不管是哪一类题材和提法,对于编剧来讲,想得更多的是人物和情节,这几年不管是主旋律剧、献礼剧还是重大现实题材剧等,提法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紧贴时代。
作为制作方,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认为,重大现实题材的“重大”体现在这类作品社会效应重大、社会意义重大,社会效应高于经济效应,高于娱乐效应。近几年,华策影视集团通过出品《外交风云》《我们的新时代》《我们这十年》等电视剧感受到,重大现实题材不是单单几家公司可以承担的,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共创,以及主管部门指导创作。除了记录和展现,还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想要传递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毅认为,重大现实题材主要体现在导向性、关怀性和倡导性三方面,它需要最终输出或者表现的产品导向性非常明确,对故事中人物生活的形态要有一种情感,要有一种温暖的正能量。
作为平台方,爱奇艺副总裁、绿眼睛工作室负责人梁仁红则表示,重大现实题材和一般现实题材的主要区别在于能不能反映时代主题。“一般现实题材往往聚焦家长里短,个人化、片段化都可以呈现。但重大现实题材要能反映一个时代,要么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要么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节点、历史主题。”
接地气不俗气 与观众共情
电视剧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2中国电视/网络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现实题材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现实主义表现力、锐度与建设性的、积极的创作主题之间达成了统一的“温暖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温暖的现实主义”一直是北京卫视品质剧场的关键词。“温暖的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徐滔谈道,一般来说,现实主义指对当代生活进行准确的描绘和体现,在电视剧中则体现为描述普通观众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同时,“温暖的”又对这种现实主义的描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者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打破地域、文化,甚至年代和时间的界限,从日常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的韵味和诗意,起到温暖现实、抚慰人心的作用。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也观察到,近年来,现实题材网络剧的数量在明显增长,这种变化正在日益突破传统网剧题材。他说:“近年来,现实题材重新被网络剧创作者重视,而且质量在不断提升。这个变化是积极的,特别是在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层面上,网络剧也在积极发力,而且有些精品网络剧已经超过了一些现实题材电视剧对生活的表达力度。”
《报告》中还提到,2021—2022年,荧屏涌现出数量可观的“平民生活史诗”,改编自严肃文学、现实题材小说的电视剧佳作频出,口碑收视双赢。这些精品达到了文学性与戏剧性、现实性与哲理性、戏剧角色与艺术形象的统一,为影视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驱动性力量。
无数优秀的经典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表示,近年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等热播剧都改编自优秀文学作品,成为现实题材剧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凯表示,当前,各艺术门类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常态,文学影视转化绝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需要充分尊重彼此的创作规律、传播规律,尊重观众的审美取向,是一个复杂的再创作融合的过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文学与影视结盟一定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一定能够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邓凯说。
当然,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火热,也得益于不少优秀编剧、制作团队等加入到创作中来。不管是剧本创作还是剧集制作,现实主义题材同样面临着难点和挑战。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难点在哪里?因为它就在当下,它和观众贴得很近,所有观众都是亲历者,都可以是评判者,哪一点细节不对、背景不对、物件不对、说的话不对,观众都可以挑出错。所以,做现实题材很大程度上要有自己的定力,把握好分寸。”马继红分享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体会。
向来以谍战剧、医疗剧等类型剧见长的王小枪,近年来也加入到多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当中。在他看来,观众想看到好的故事,就需要剧集不断创新,这也对现实题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剧中表现的生活是不是熟悉的生活?塑造的人物是不是最熟悉的那个陌生人?情感链接上能不能共通?剧中的悲与欢是不是观众能共鸣的悲欢?如果不能,观众就会觉得悬浮,或者标签化和口号化。”梁仁红认为,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难点在于跟观众情绪的共通。
重创新重精品 为时代放歌
在本届电视剧盛典中,记者观察到,众多行业人士从剧目前期策划开始,便注重对现实题材电视剧高品质、好口碑的打造。那么,如何不断创新,做好现实题材电视剧,提升其可看性?大家也纷纷从不同角度予以了诠释。
马继红认为,衡量一部电视剧的优秀与否,不是看写的是什么题材,关键是写的人物能不能深入人心,能不能和观众达成一种共识和共情。“做一名编剧也好,一名制作者也好,当你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使项目接地气,一定要树立好人物。”
王小枪则以自己在《功勋》中的创作为例谈道,其负责编剧的于敏部分内容,人物可发挥的戏剧性较小,在原型人物面前,不能为了强冲突而捏造强情节。在创作中,首先用心研究于敏的生平,找到人物的感觉和发挥点,发现他在研究氢弹上屡败屡战,和自己写剧本时不断修改有相似之处,便立即找到感觉,创作过程也瞬间柳暗花明。“还是人物第一,人物立住以后,情节强不强是另外一回事,不冲突。”王小枪说。
如果说创新是王小枪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的难点所在,那么,导演刘江则把创新贯穿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说:“只有创新才能使文艺作品保持活力,创新历来是创作提升的关键。现实主义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但是现实主义方向从来没有终点,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不停探索和拓展现实主义的有效落地和创新表达,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近3年来,爱奇艺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播出比例逐年增加。爱奇艺副总裁、影视文学研发中心经理张恒透露,在爱奇艺平台上,现实主义题材的播出量在2020年占播出总量的69%,2021年占播出总量的74%,2022年截至目前是80%。爱奇艺追求工匠精神,在电视剧精品创作上也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一是紧密团结艺术家,扎根现实,精益求精。今年播出的《警察荣誉》,编剧赵冬苓就通过扎根现实的方式积累题材,寻找艺术创作灵感。二是放弃盲目迎合市场,放弃追求悬浮IP,注重打磨原创精品。在内容获取探索中,爱奇艺有意识地逐渐从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回归,尤其是向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回归,向主流编剧要现实主义原创作品。
同样作为平台方,优酷也在近年来推出多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坦言:“我们要形成头部效应,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一定会影响后面的生产,比如优酷播出的《觉醒年代》,一定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爱奇艺播出的《人世间》,也一定会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在现实题材上耕耘。因此,要选择好什么是未来的方向。”
徐滔相信,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能够取得市场的成功,更可持续获得长久的效益与口碑,现实题材创作必将走到舞台中央发光发热,为人民美好生活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