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中,倍感职业的荣光与自豪” ——访参与《复兴文库》出版的编辑们
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 中华书局 供图
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新近出版的《复兴文库》位列其中展出,令新时代出版人欢欣鼓舞、倍感自豪。
这部以民族复兴为总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和编选逻辑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文库》序言中指出:“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复兴文库》的编纂工作于2019年1月全面启动,其编纂宗旨“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能够参与《复兴文库》出版工作,最为自豪的莫过于身临其中的中华书局的编辑们。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绚隆说,围绕《复兴文库》出版,中华书局专门制定了工作制度,从几轮编校到几轮通读、审读,书局各个团队参与其中,大家协同作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实现《复兴文库》编纂启动伊始即明确的目标要求——“倾力打造无愧于民族和历史的传世精品”。
从《开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为历史转折作准备》……已经出版的前三编共计37卷、195册、6190万字……呈现出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踔厉奋发的足迹。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表示:“参与这个项目,使我有机会与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金冲及、张海鹏、郑师渠、陈晋、张树军、谢春涛、张宏志等先生近距离接触,受益良多。”复兴文库编辑部编辑朱兆虎慨叹:“能和书局同事们协同作战,高质量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书局的重任,是作为一名编辑职业生涯的荣光。”
复兴文库编辑部编辑李闻辛坦陈,“参与《复兴文库》出版工作近4年,自己的沟通能力、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其实,令中华书局编辑们喜悦的还有其他收获,那就是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什么是担当精神、什么是敬业精神,以及团队能力的整体提升。这种感受无疑更值得分享。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华书局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参与《复兴文库》出版工作的编辑,请他们讲讲《复兴文库》出版背后的故事和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感受。
“从老先生们身上学到敬业精神和专业本领”
李占领是较早参与《复兴文库》出版项目的书局领导。在和史学专家合作过程中,李占领特别敬佩先生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担当、敬业精神和专业过硬的本领。
李占领回忆,“邀请金冲及先生做《复兴文库》总主编的时候金老已近90岁,副总主编张海鹏先生也年近80岁。但是,当得知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意义和要求后,老先生们都爽快地答应承担这一重要任务,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担当精神。”
在李占领看来,学者们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也令他感动。他说:“从大纲修改,到成稿之后一卷一卷、一本一本地审读,学者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超乎寻常。这些学者都是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对很多问题的把握都非常准,对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每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出台的背景也十分了解,由他们负责编纂,丛书的质量得到基本保障,他们具备的过硬的专业本领,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提升了编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兴文库》共五编,已经出版的前三编多达37卷、195册。抚摸着皇皇巨著《复兴文库》,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总结道:“作为一套大型的文献选编图书,在工作中编辑们对于文献编纂体例的设定、细节的把握,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外,我们有好几次集中办公,从早8点到晚10点,朝夕相处,加深了交流,促进了学习,巩固了集体意识,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
回忆3年多前的情景,时任中华书局学术著作出版中心(复兴文库编辑部)主任的俞国林记忆深刻。他说:“《复兴文库》收入文章的前后跨越百余年,尤其是第一编、第二编的文章,文言、白话以及半文半白夹杂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来源也很复杂,所以编辑审稿工作难度极大。”
俞国林向记者介绍,“书稿经过前期的初步校对、编辑,基本定稿之后,我们采取集中编辑、集中审稿的模式,将此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作问题清单。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书稿中具有的共性或特性问题,同时编辑与编辑之间互相探讨,提升了编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书稿高质量出版。”
对此,李闻辛深有体会。他说:“编辑部领导除了按照常规大项目的工作流程安排集中统稿,方便编校人员及时沟通共性问题,更特别针对统一体例的需要,在按正常顺序‘横向’审读书稿的基础上,制定了‘纵向梳理’的工作方法,安排专人审核目录与正文标题、时间、作者、页码的对应,一、二、三级标题的层级关系,以及书眉、题注、文献出处、图表等部分的规范统一,要求审核人员在纵向梳理登记表上签字并存档,便于回溯问责。经过横向、纵向双重审核,《复兴文库》书稿编校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
“很荣幸参加这么重要的一项工作”
朱兆虎主要负责《复兴文库》编辑、校对、设计、印刷各环节的协调工作。作为复兴文库编辑部的编辑,他深知大项目卷帙浩繁、周期长、压力大,各种事情错综复杂。尽管如此,朱兆虎称自己很荣幸参与其中,不仅积累了对于重大出版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的经验,培养了他做详细备忘录的习惯,也提升了他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和个人的管理能力。
采访中,朱兆虎反复向记者提及一件令他倍感温馨的事。他说,从编辑到校对,到美术编辑,再到古联公司、出版部、行政部、财务部、总编室、办公室,大家都是通力协作,相互支持,绝不推诿。所有人都带着一种使命感,无私奉献,以及学界同仁、多家兄弟出版单位都在编校工作攻坚阶段给予了大力支援。“《复兴文库》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只有身历其事,才能真切感受到来自所有环节支持的高效与温馨。”朱兆虎说。
“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编辑”
朱兆虎的感受深深地影响着复兴文库编辑部的年轻编辑杨延哲。杨延哲是2019年因《复兴文库》工作经考试招聘进入中华书局的一名新编辑,那年他刚刚毕业。
杨延哲介绍说:“复兴文库编辑部对我的培养是从校对做起,最开始安排我校对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献,因底本是白话文、简体字,文本的准确率也较高。随着对校对的规范、文字的处理逐渐掌握后,编辑部开始给我安排校对第一、二编的书稿。所有的校对过程,编辑部鼓励要多疑多查多核,多画问号,多作沟通交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杨延哲认为,核对核红是他受益最多的一个工作环节。他说:“核对或核红的过程相当于高手喂招,要求关注知识点,需要技巧、学识,学会把握尺度分寸等,细心核对,用心体会,妙不可言。”
杨延哲记得自己作为编辑初审第一份书稿时的紧张心情。当时,他除处理文字外,还仔细核对了目录和正文的对应(文字、时间、署名、页码等),目录的回行,正文各级标题的回行,书眉和正文标题的对应,书眉的回行、书信电报落款的格式,出处的格式回行以及同一本书的一致,图表的格式等,生怕有所遗漏。“一本书的细节太多,每一项都要排查,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我的编辑能力正是因为《复兴文库》,才能在这3年内得到较快的提高。”未来,杨延哲的目标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书局编辑”。
“通过《复兴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我深切感受到中华书局这家百年老店的底蕴和厚重,它是一个做得成大项目、干得成大事,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出版‘国家队’的重要成员。”朱兆虎的感受体现出中华书局员工应有的自信。
目前,《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已出版发行,第四、五编正在编纂出版中。中华书局的编辑们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撰写的序言,全面把握实施《复兴文库》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意义和要求,使这部大型历史文献丛书所具有的“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的出版价值得以全面体现。
- 修史立典 存史启智 以文化人[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