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追思会在沪举行 深秋思“秋”,延续对孩子“爱的火种”
来源:文学报 | 张滢莹  2022年11月24日14:51

“我想,当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对他的记忆却越发清晰,那这个人就没有走。”在11月21日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行的纪念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的追思会上,作家金波通过视频所说的这段话,也是在场许多作家、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共同感受。今年10月4日,张秋生在沪病逝,享年83岁。他从此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儿童文学事业、惜别于“小巴掌童话”和读着他的作品长大的一代代孩子,但他又似乎从未走远。这场于深秋举行的“‘秋’思会”,是儿童文学界的朋友们、后辈作家、往昔同仁们对他的深情缅怀,也是瞻仰前辈作家高洁品格、汲取精神力量的一次再出发。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张秋生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早年写诗,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集诗、童话、散文于一体的“小巴掌童话”,他创作的多部作品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陪伴一代代小读者的成长。金波与他几乎同一时期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所经历的文学历程也很相似,他们的文学创作足迹一直相伴而行。“他刚刚开始写‘小巴掌童话’时,我每读完一篇就陷入沉思,常感觉‘小巴掌’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转过身来,就看到了那个小精灵。”如今,金波看到的,更是那个高个子、质朴沉稳的张秋生。“秋生很高大,但他不需要仰视,因为他永远低着头弯着腰和孩子们知心交谈,也看着土地上的花花草草。他收获着‘小巴掌童话’,也用一双温暖的大手,把那些童话握在手心里,等焐热的时候才送给孩子。因此当我们读这些童话时,我们永远感受到童话的温暖,作者的心的温暖,这也温暖着我们的心。‘小巴掌童话’永远在我们记忆中,秋生也永远在我们记忆中,他是可以载入中国儿童文学史册的一个人。”

曾与张秋生共事、如今的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表示,张秋生是一位力学笃行的作家和学者,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出版家、教育家和一位仁爱待人的长者。即便退休多年后,只要邀请他给孩子们讲课,他总是有请必到。“他曾说,儿童的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而受教育的根本一点,是怎么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把理解和倾听儿童的心声当作一份责任。”2020年6月,在已经身染疾病、不便走路的情况下,听说《少年日报》的小读者盼望着听到他的故事,张秋生仍坚持在家为孩子们录制了视频课,叙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在六十余载的创作生涯中,先生将儿童文学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小巴掌童话’带给一代又一代孩子纯真的快乐,将爱的火种埋入他们的心中。”

从文心、公益心、赤子之心,到诗意、情意,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秦文君忆及自己与张秋生交往的多个细节片段,并感怀于他所拥有的这宝贵的“三心二意”。秦文君表示,张秋生的精神品格与作品,需要在儿童文学工作者手中继续薪火相传,“老作家的精神财富要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将好作品继续推荐,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的作品。”上海市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作家殷健灵就此想到的是一次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讲述自己的亲子阅读,他并不熟悉张秋生,却仅凭阅读感受,对张秋生的作品赞不绝口,并认为其中充满了西方经典的风格和智慧。

“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大大的人,一个大写的人。”1971年作为少年通讯员时,作家简平就已与张秋生结识,追思会上,他讲述的一段张秋生将“吴氏族谱”郑重托付的故事,令在场所有人感佩于老作家的赤诚之心与责任感。在魔法童书会创始人、作家张弘心中,张秋生像是儿童文学界的一棵大树:“张老师对儿童文学界的全力支持几乎是‘来者不拒’的。在病痛中他依然在攀登写作高峰,他也曾说,只要身体许可,自己愿意为中国儿童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人品、修养、道德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在《少年日报》之外,张弘一直记得曾读过的《童话报》《我们一百万》等儿童报刊,这些刊物在张秋生的办报理念下,领导、团结了一批如今儿童文学界的中坚力量,“以内容丰富的报刊,他真正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每个细节都那么用心,这在当时是一种开创性的理念。作为办报人,他心中始终装着孩子。”

詹咏、陈伟新、周晴、陈苏、郁雨君、庞婕蕾等儿童文学界作家以及张秋生的家人与会共同回忆了老作家的生前点滴。会议由《少年日报》总编辑赵玉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