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山峰优势”碰撞“黑暗森林” 中国科幻国际竞争力几何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2年12月02日13:15

11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主办的“增强中国科幻文化国际软实力论坛暨年度科幻新作发布研讨”线上会议在京举行。文学、出版、影视、传播、游戏、动漫等文化科技界人士就如何增强中国科幻文化与科幻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充分研讨。论坛期间还举办了科幻作品《天幕征途》的首发仪式。

科幻思想交流碰撞

北京的大地经历了一次寒潮的袭击,但关于科幻想象力的思想交流却在线上论坛如火如荼地展开。

科幻是人类想象力与科技的结晶。它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创作类型,兼具极高的包容性,甚至超前于时代。《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一直是广大读者广泛探讨的话题。《天幕征途》作者朱宇清在作品中提出的星际文明“山峰优势”法则,对《三体》“黑暗森林”法则做出了再思考,引发了与会者的思想碰撞与热烈讨论。

“山峰优势”法则提出:“如果一个文明比你更发达更强大,在你发现她之前,她往往能够先发现你;虽然这并非绝对,但自然概率如此。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之间,好比站在山峰与平地上的两个人,往往是站在山峰之人先发现平地上的人,这就是文明的‘山峰优势’。一个文明迟早会被一个更强大于你的文明所发现。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不必整日心怀恐惧、战战兢兢地躲藏在黑暗的角落,因为无论森林多么幽暗,躲藏终究是藏不住的。”

在“山峰优势”法则的基础上,作者在作品中既不赞成非理性寻找异星文明,祈求外星文明像救世主一样来拯救地球;也不赞成消极选择“闭空锁球”。小说认为,一个星球的星际征程如同一个国家一样,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又要坚持独立自强。走好自己的路,在对无限宇宙的不断探索中让自己变得日益强大。

与会嘉宾认为,无论是“山峰优势”法则还是“黑暗森林”法则,没有对错之分,都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对宇宙文明的一种探索与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联合会理事长原平方认为,科幻创作者要突破从单一的地球视角看宇宙的自我局限性。他指出,周有光老先生曾提出要“从世界看中国”,《天幕征途》的写作手法是从宇宙看世界、看地球的视角。商汤科技数字首席文化官张宛娴将此总结为“升维视角”,她认为,作品正是基于此种视角,才衍生了诸如“物质陷阱”、“时空感融”、“系统自限”、“系统鸿沟”、“山峰优势”等科幻概念。

在研讨中,朱宇清提出了“宇宙文明生态链”的概念。他认为,科幻作品需要打破常规的二元对立结构星际文明未必就是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体系,而应该是一个宇宙文明生态链。如果说有外星文明的话,那么就会存在诸多的智慧生命星球及社会文明组织,拥有或显性或隐性的规则与制衡。宇宙丛林或许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屠宰场,星球文明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猎鹰和羔羊。

推动中国科幻文化

科幻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源动力,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思考。科幻文化的发展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传播国家科技文明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原平方谈到,除了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近代以来,中国科幻文化思想的起源要追溯到120年以前。梁启超在自己主办的杂志《新小说》中开设了“哲理科学小说”专栏,还亲自创作了一部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以畅想中国的未来,其中提到未来有一天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1903年,鲁迅先生翻译了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还打算亲自撰写一部科幻小说,名字就叫《月界旅行》。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深厚土壤和根基,还有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所以中国发展科幻文化还是有优势、有潜力,也很有信心的。” 核工业学院副校长朱向军在主题演讲中谈到,科幻承载着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重任务,中国科幻就是要讲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故事。发展科幻文化产业是体现科技创新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与新时代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安庆先后孕育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气象学家叶笃正、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等40多名院士。作为地方代表,发言嘉宾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爱武也分享了她的体会:“从安庆的发展实践来看,科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有利于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加强中国科幻文学原创力

在“加强中国科幻文学原创力研讨”环节,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在研讨中说道:“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所以在拯救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幻世界里,中国的科幻故事、科幻英雄不能缺席。”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宣传信息处处长王志祥认为,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科幻作品,但相比欧美科幻大国,科幻文学数量偏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较为匮乏。归根结底是我国科幻创作的原创力还不够,需要更多科幻作家积极参与,让科幻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王志祥谈到,科学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而科幻是普及科学知识最贴合的形式。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赵晖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今年重磅推出了包括刘慈欣、王晋康、何夕、李毓佩、叶永烈等一众名家的经典作品,此次推出《天幕征途》,也是因为此小说辽阔而古典的风格在当前的科幻畅销书市场上不可多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编辑部主任王卫英表示,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科幻文化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我国的科幻界创造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科幻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中国科幻作品极其延伸的文化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挖掘。”中国科普作协科影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认为,我国目前诞生了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看似离大众遥远的内容通过科幻的想象融入国人的认知,让科幻意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人,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增强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国际软实力

在美国,科幻创意产业是仅次于航空工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特别是以好莱坞科幻电影为先锋,不仅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还占据了全球科幻文化市场的绝大份额,被视为全球科幻文化发展的风向标。那么,目前中国的科幻产业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据掌阅科技副总裁陈永倬分析,中国科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从科幻小说到影视,游戏,周边,主题乐园,科幻演绎等原业态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科幻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也超越了产业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思维范式。他认为,在未来,有望形成“科幻+”的产业生态。

保利文化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李卫强认为,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和人的关系等问题都将极大地影响未来世界的走向和格局,不论是小说《三体》还是电影《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都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深刻结合,极好地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这为我们科幻创作和海外推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国创智库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呈军表示,与美国相比,虽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但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快发展趋势。从2021年科幻产业总产值的数据来看,我们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以及科普发展的带动下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勃勃生机。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同比增长超四成。2020年,我国科幻产业总值也达到了551.09亿元。

如何为科幻产业赋能,让科技与科幻相互交织,助力中国科幻产业能够更加自信的迈出国门。未来,无论是故事创作、绘制图片,AI都可以帮助科幻创作者将脑海中的想象化为炫酷的实体。AI还可能赋能科幻电影行业,解决拍摄科幻素材中遇到的困难。

快手副总裁周晓晗认为,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需要根据人群,对科技时代发生的风起云涌的变化有充分的感知力,并将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反映到科幻作品中去科幻创作应该打破小圈子,积极跨界,打破科学、人文、艺术、教育之间的隔阂,与“圈外”融合,才能营造共融生态,产生更大动能。

据爱奇艺副总经理岳建雄介绍,科幻作品也是爱奇艺重点发力的品类。爱奇艺自制了科幻电视剧《超时空玩家》,同时,爱奇艺在100多个地区和国家播出了中国的科幻作品。原创科幻作品《地球小站》正在影视和动漫的改编中,银河奖得主潘海天目前在爱奇艺小说平台连载最新的科幻作品《前进的最远距离》。

“增强中国科幻文化软实力,过硬的作品才是硬道理。”北京蔚领方舟科技总经理、导演王小伍表示。继《三体》《流浪地球》之后,还能不能有更好的作品?这是科幻领域要作答的一张考卷。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的科幻基因亘古通今,科幻的指南针始终没有变更方向。科幻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新兴文娱消费的重点方向,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发展科幻产业是国家的战略布局,是承担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界正在努力打造科幻产业新高地,中国科幻文化产业的星辰大海充满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