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22年年会发言摘登
11月11日,儿童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22年年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大家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儿委会工作和儿童文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积蓄精神力量。现刊发部分代表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 者
曹文轩:文学永远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引申和演绎出大量内涵丰富的论题,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我曾做过一个发言,其中说到中国对世界文明之海的贡献是大江大河式的注入。
中国显然不只是人类物质、科学、思想遗产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奉献者。火药、活字印刷、拱和榫卯建筑法、瓷器、十进制、机械钟、尾舵、运河水闸、铁链悬索桥、地震仪、空位表零法、曲柄、独轮车……仅在15世纪之前,中国人就曾在华夏文明的蔚蓝天空下完成了百余种重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不只是科学发明,还有伟大思想源源不断地输出——哲学的、伦理学的、社会学的、美学的。
尽力对历史进行客观叙事的学者李约瑟,曾将中国的发明称之为“簇”——他认为,中国的发明常常是以一簇一簇的密集态势出现的。但回溯历史,我们也许会发现,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虽然是巨大的——比我们以前所描述的情形要壮观得多,但贡献给世界的只是成簇的科学技术和部分思想,而并未向世界呈现完美的富有魅力的又一种文明形态。世界看到只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成簇的科学技术和少部分古代中国思想,而并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与任何其他国家都不一样的“中国”,一个在组织上、结构上、社会形态上、世界观上、价值观上、伦理观上、哲学上、美学上、家国关系上都很独特而又很向上的中国。
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恰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觉、自省、自信、自强,我们已经站立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地。过去,我们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未来,我们还将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而新的辉煌不再是各种发明的数量“成簇”奉献,而是“新的”“文明形态”的集中展示。这是中华民族的胆识、气魄和信心。
提出“创造文明新形态”并非是要输出中国模式,而是展示文明的成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向外输出广博的文化,让世界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使人类文明更加富有内涵魅力。作家的事业是文学,中国文学应当走向世界,既吸纳又给予,也许才是更完美的格局。可喜的是,中国作家正以中国文学特有的美学态度和方式,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任何想象力都难以达到的无与伦比的中国故事,而这些故事的底部蕴藏着的却又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和共同精神。
张之路:肩负引领未来少年儿童成长的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建设,其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深刻论述,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长远意义。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和领会论述的深刻内涵,并融入到我们的编辑工作和创作实践中去。
我们从事儿童文学、儿童影视、儿童戏剧的创作和普及工作,在未来的时间里,不仅承担着培育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职责,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复杂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令人鼓舞的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目标与新课题。
进入互联网时代,家长出于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和其他多方面原因的综合考虑,或许会产生一些对儿童读物的议论。我们要冷静分析,审慎对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准则,坚守繁荣发展儿童文学的初衷,肩负引领未来少年儿童成长的责任。
孙云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儿童文学发展之路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儿童文学以光彩夺目的传奇画卷证明,它是与祖国建设紧密相连而又独具魅力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既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儿童文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值得每个儿童文学作家深入学习。
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探寻儿童文学发展之路,我们或许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或许可以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承担着如此艰巨而神圣的使命;二是儿童成长的需求。欣逢盛世,成长有望,当代青少年儿童是强国一代,是有信心、有目标、更有奋斗精神的一代新人;三是儿童文学的使命,有责任感的儿童文学作家,要深入生活,仔细探究中国儿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活,才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杰出作品。
我认为,杰出的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既要具备世界儿童文学的优良品质,也需要拥有自信自强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前景,这既是儿童文学作家的难得机遇,更是服务于民族与儿童的历史责任。
方卫平:期待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走向更好的明天
近十余年来,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火爆,构成了我国出版业现象级、神话般的一个领域。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认为,实事求是地问诊把脉,解决问题,对于社会进步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许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情。
概括地说,目前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所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系统性的。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儿童文学作家的人文与艺术素养。这些年来,儿童文学作家群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一些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文学素养、心理准备与创作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部分写作者的创作态度也比较散漫随意,缺乏“十年磨一剑”的严谨与敬畏。二是为儿童文学事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要认真思考如何严守童书出版的质量标准和艺术门槛问题。三是儿童文学评论界要自觉、努力抵制市场化时代的种种消极诱惑,积极承担起批评应有的专业职责与守望精神。四是审慎思考体制的力量如何更好地推动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
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我非常盼望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能够更加珍惜这个时代,珍惜陪伴童年阅读和成长的责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儿童文学事业的明天能更好。
汤素兰:守正创新,努力构建儿童文学的中国叙事体系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联系儿童文学创作实际,让我深感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伴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的中国儿童文学,从一开始就深受西方儿童文学叙事体系、价值取向和儿童观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儿童读者和儿童文学工作者,几乎和西方读者同时共享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最新创作和出版成果。儿童文学是为孩子的精神打底的文学,真正关系到培根铸魂的大问题,因此,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如何在广泛吸纳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的成功经验和精神养分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民族化道路,构建儿童文学的中国叙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任务。
如果将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前景比喻为一棵大树,这棵树一定要既扎根于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又扎根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既要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儿童文学的精华,也要从一切文学艺术中获取营养。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众多前辈作家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范式,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守正创作,继往开来,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构建儿童文学的中国叙事体系,书写独具中国特色的故事。
张晓楠:打造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儿童文学
文学作品在出版版图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担负着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使命。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通向孩子心灵世界最优质、最美妙的传音符。
少儿出版从业者,应该以儿童文学的多样表达方式,聚焦主题出版,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方面着力,加强少年儿童价值观引导,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主题主线,面向少年儿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以儿童视角见证新时代,书写新生活,记录和描绘时代主旋律。更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儿童群体中的普及和宣传工作,通过书写讲话中的故事,笔触直达少年儿童心底,借以进一步强化对少年儿童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科技关乎国运”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为中国科学事业培养未来的“接班人”为出发点,积极推动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的繁荣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创作及其出版质量,坚持少儿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深耕儿童文学品牌是必然选择。我们在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的同时,完成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少年儿童培育美好心灵、打牢精神底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
李利芳:聚焦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合儿童文学学科特点与专业属性,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显著特征,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根本的思想指导与方法论资源,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推进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愈益活跃的中外儿童文学学术交流开阔了我们的学术眼界,促进了对世界儿童文学前沿问题的关注与介入。基于文学路径的儿童发展认知规律、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实践特征、复杂的权力关系等,均是世界儿童文学学术界致力的基础课题。以此为参照与借鉴,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与自主意识便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立足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语境,面向当前我国儿童文学肩负的价值引领的时代重任,需要将中国儿童文学放置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历史中去透视,系统总结与阐释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整体社会系统、全生命系统视域内建构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同时,研究指向中国儿童文学价值建设的路径及经验的总结概括,突出中国儿童文学价值内核的凝练与阐释,追求理论建构的主体性与原创性,充分凸显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与学科自觉。
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潜心治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构建中国特色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自己的成绩。
韩进:心怀“国之大者”,发展儿童文艺
以文艺的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文艺工作者必须把牢的“国之大者”,作为党的文艺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文艺也没有例外,反而因为服务对象儿童处于党和国家接班人以及代表民族未来的特殊地位而更为重要。
我认为,对儿童文艺工作者来说,心怀“国之大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新高度谋划儿童文艺发展;二是要把自己的行动落实到以儿童为创作导向的根本立场上,深刻体会关系民族未来的儿童文艺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文艺。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儿童文艺工作者举好旗、走好路、讲好故事、把好方向。
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大旗,指的是儿童文艺工作者应该自觉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前列,忠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艺使命;走好以儿童为中心的创作之路,是要求儿童文艺创作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儿童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儿童文学作家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解放儿童,在儿童“第二次成人过程”中,发挥文艺的引导力量,让儿童健康成长;给中国孩子讲好中国故事,是希望他们读懂中国历史,培育爱党爱国的精神、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儿童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儿童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单瑛琪:群策群力,促进儿童文学发展繁荣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少儿出版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的基础上,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更加凸显了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涌现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之作。
作为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桥梁,儿童文学能够帮助儿童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丰富的生命体验,肩负着教育儿童,成为民族未来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儿童文学工作者应该关注新时代中国儿童生活,创新、创造性发展,书写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有梦想的中国童年。
为促进儿童文学发展繁荣,儿童文学工作者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深入发掘创作主题,贴近儿童生活,塑造具有典型特点的中国儿童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精心创作、潜心磨砺,致力于推出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给中国孩子提供优质的阅读蓝本。二是结合各方力量,综合立体开发。除图书形式之外,可进行多元转化,如电子书、听书等数字媒介形式,立体书直观的图画视觉表达形式,以及文创产品研发、儿童剧巡演、IP影视转化、动画动漫改编等丰富各异的具体实现方式。三是大力开发海外版权,积极与世界对话,努力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力量。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自然文学和儿童文学写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个自然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我自认为自己是有责任和使命的。
其一是认真创作真诚、善良的作品给孩子们,用自己作品引领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建立健康和科学的自然观。创作的过程永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学习本身显然比创作更为重要。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之中,草原和森林中的生活让我有幸接触到那些行将消逝的传统,努力不让自己仅仅成为背影的记录者,在其中寻找新的生命力,创作真正能够触发孩子内心的自然文学作品。
其二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世界上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近些年关于我的作品输出,一直坚持一个骄傲自信的理念,那就是作品翻译输出,必须真正进入国外的出版市场,要在书店中出售。十多年来,我的团队和合作出版社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和组织沟通,接触更多的翻译团队,寻找到一条走向世界的道路,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世界了解色彩斑斓的中国。
徐鲁:儿童文学作家需要在场,更需要立场
论及近些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新变化时,我曾谈到过这样一个观点——“笔墨当随时代”。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属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也就不必奢望还能属于历史。巨变的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为作者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题材,如果视而不见,或是置身事外,文学还当何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毫无疑问,儿童文学是“人民的文学”,当然也应该追求它的“人民性”。生逢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仅仅“在场”是不够的。作为作家,也应该以最大的热情和真诚去关注日新月异的当代生活,发现当下现实中闪亮的故事,让自己的作品参与到伟大时代的“创业史”中,参与到重大主题的思索之中,像小溪奔向江河、万水归于大海一样,汇入磅礴奔腾的时代力量的大河之中。
殷健灵:挖掘生活的深井,激发真实的情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我对这点深有感触。2012年春天,首次深入贵州黔西县山区体验生活,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段颠覆认知、经受精神洗礼的经历。亲见贫困,更感受到童年力量和梦想的感召。时隔8年,因写作以守护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为题材的小说《云顶》,2020年的我再次深入贵州绥阳县山区,亲见了脱贫攻坚对于贫困山区生活环境的改造,虽然留守儿童仍是普遍问题,但乡村振兴所描绘的美好图景正召唤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回到家乡、改造家乡,这样的变化确实振奋人心。
由此,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关于报告中所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这样的要求对于儿童文学写作者是一种鞭策。当写作者早期的天赋灵感渐渐消退,更需要汲取创作的源泉和激情,尤其需要深入生活,投入生活。生活是一口深井,在深井中挖掘,去经历,去感受,激发真实的情感,才有可能创作出饱蘸真诚情感和睿智思考、境界阔大、真正传达真善美的打动人的作品。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攀登艺术质量的巅峰,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和目标,重点还是在“人”,对于儿童文学来说,重点仍旧在“儿童”。新时代对儿童文学创作的要求,也是在文学性、艺术性和儿童性上下功夫。因此,当创作和出版出现某种潮流的时候,身在其中的写作者、研究者、出版者,都需要保留一份警醒,在创作和出版潮流中保持独立的艺术探索的敏锐和自觉,道阻且长,惟其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常新港:儿童文学作家选择的重中之重
品读二十大的精神内核,回顾过去十年的历史成就,作为一名为孩子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就像一杆秤——秤的这一头,是国之大事,染满世纪风霜;而另一头,是为孩子书写,再塑未来民族性格的大任。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和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考量的时代课题。
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儿童文学创作,是中国40年儿童文学路上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正逢中国儿童文学回归之时,作家都憋着劲儿想写出好作品,大量揭示人性、反映现实、挖掘心底之声的作品,构成了一道非同寻常的风景。90年代,儿童文学作家进入了反思期之后,兴趣阅读和快乐文学显现出它特有的价值。也是从那时起,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分流,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荣态势。
好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路上,已踩出千百条弯曲脚印,都是年轻作家们用今天的见识和勇气踏出的泥中带露的小路。百川归海,都奔着东方,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之道。写好时代,观照现实,为今天的中国孩子提供一面面真诚的镜子,让成长中的孩子看见自己,发现别人,展望明天。文学养人,锻造中国未来的民族性格,才是我们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选择的重中之重。
崔昕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构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儿童文学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我对此有深切体会。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文化产品的教育影响作用,优秀文学作品、文化产品的生产现状与传播接受,直接关系着民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与今日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情况联系紧密。
近年来,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求的指引下,儿童文学展现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新气象:大力推进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坚守儿童性,塑造典型人物,讲好中国孩子的故事,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主流。“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给予了近年儿童文学扎实、丰富而富有新意的表现内容。
与此同时,儿童文学理论要更好地发挥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指导、引领作用,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也已然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高速发展的儿童文学与日益丰富的创作面貌,将如何以理论引领、推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本土道路,推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面对新的、快速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态,儿童文学理论话语的声量还弱于创作,儿童文学批评的在场度与甄别引领能力也未达到期待。中国儿童文学文论的良性发展要建立在客观评价、全面总结既往成绩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彭学军:努力拓展创作疆界,讲好中国孩子的成长故事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选题,这些年儿童文学创作已经表现出了题材的丰富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技兴国、英模故事等,许多重大主题都在儿童文学中有了生动的表达和呈现,形成了主题写作的热潮,这些作品对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和精神气质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助推作用。除了主题写作,弘扬传统文化也是近年儿童文学创作的热点之一,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民族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基因。
新时代新征程为儿童文学创作提拱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拓宽视野,深入生活,深入儿童的心灵世界,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形象传情达意,让孩子从我们的文字中感受到爱、友善、勇气和正义,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受到鼓舞和启迪。这应是每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职责所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孩子的成长故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陈诗哥:建构多元的儿童文学评价标准
儿童文学是千姿百态的,有着丰富的美学维度和深度。儿童文学美学中有一重要的类别——荒诞主义美学,有着自己的逻辑和文法,正是这种荒诞性,使儿童文学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荒诞美学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饱含着深意,与儿童的世界天然接近,更符合儿童“万物有灵”和“万物平等”的观念。在儿童的世界里,万事万物,皆为平等,皆有生命。我认为,这样的审美水平便是较高的审美水平,这样的教育便是真正的教育。并非只有貌似崇高、优美的读物才适合孩子们阅读。朴实、有趣、智慧的作品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更能培育孩子们开放、自由、自然和美好的心性。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理论评论界应该开阔眼界,为建构多元的儿童文学评价标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