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以力度感温暖感沉浸感展现中国之治的基层实践
作为今年压轴播出的现实题材大剧,《县委大院》无疑承载了观众的高期望值。而相比于同样由正午阳光出品的《山海情》,《县委大院》的创作难度更大,因为表现的内容更靠近当下,聚焦的现实更为宽广,比《山海情》的“脱贫攻坚”单一主题更为宏阔。
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县委大院》勇于攀援,迎难而上,呈现出了相当的创作水准,在多个层面为新主流影视剧作出了拓展。
正面强攻现实的力度感
《县委大院》顾名思义,表现的是县级基层现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面临着如何正面强攻现实的压力。如果不敢碰触根本问题,最终只能用一些常见的套路去进行宣教式的剧情演绎,很难避免落入“悬浮剧”的境地。主创以直面现实的创作勇气,不但在剧中大胆地呈现了当下某些政府机关所存在的种种顽疾,诸如数据造假、形式主义等不良工作作风,以及部分领导的不当政绩观,并且将批判的锋芒进一步指向背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因此,无论从剧情的新鲜度,还是在锲入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县委大院》都突破了同类题材易出现的“悬浮感”,体现出正面刚现实的力度感。
如梅晓歌首次在干部大会上亮相,就提出要把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数字和目标全部抹掉,因为这是一个完全不可能达到的任务,由此抽茧剥丝地呈现出以光明县为代表的基层所面临的问题:一边是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一边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一边是亟待破局的发展思路,一边是捉襟见肘的资金制约;一边是不断提升的考核评比指标,一边是积弊难除恶性循环的各类问题。面对一团乱麻的现实困境,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和疲惫感,这正是形式主义、懒政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如剧中各级基层领导自己所吐槽的那样,上级以形式主义的方式下发文件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各级领导以层层汇报的方式来避免担责,奉行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等做事原则等,这些来自现实的犀利台词和事例,诸如将“APP开发”这类专业化书籍送到乡村并完成虚假的借还程序、“回炉夜话”演变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驻村干部“三进农家”活动被懒汉村民当做让驻村干部为自己服务的砝码等等,现实积弊的如实展现,体现出对于真实矛盾和现实困境毫不回避的创作态度,为《县委大院》成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观照酸甜苦辣的温暖感
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是剧作避免“悬浮”的重要基础,但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不是照相主义式的呈现,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主观把握和能动反映,是创作者站在更高立场上的现实观照。这既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所提到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原则,也是避免剧作过于灰暗、陷入“贩卖焦虑”误区的重要指针。
《县委大院》秉承的,正是被学者胡智锋归纳为“温暖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在直面现实种种积弊的同时,观照阴晴雨雪酸甜苦辣,努力穿透生活表象,从中提炼出温暖的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温暖。剧情以梅晓歌面对困境重重的现实寻求解题思路为线索而展开,但在叙事上,剧作抛弃了常见的“爽剧”套路,以及强节奏、强情节等叙事特征,而是依循着多头叙事线娓娓道来,表现梅晓歌、艾鲜枝为代表的基层干部直面困境、艰难破局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物没有被赋予夺目的主角光环以及各种神勇的表现,更多的是奋力前行中的艰难。如梅晓歌和艾鲜枝为争取农业厅的资助资金,明知希望渺茫但依然尽力去做,这种担当和执着让人感动,甚至有些令人心酸。但正是这种担当和执着,却让光明县意外地收获了“光明”的前景。这种峰回路转的剧情设定,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不但造就了强烈的戏剧化效果,也很好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诠释。
理想和希望的投射,还在于剧中塑造的各级基层干部的群像,在温暖的人性底色上又独具个性风采,经胡歌、吴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绎,更加令人过目不忘。梅晓歌作为剧中的重要角色,从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为官之道等方面都被浓墨重彩地描绘之余,还展现了他家庭生活的一些侧面,一个极为接地气的优秀县委干部形象得以脱颖而出。女县长艾鲜枝性格果敢,行事干练,拆迁问题处理中,利用妇联干部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工作,对女当家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解决问题。面对利用虚假材料漫天要价的油坊老板,她又用税务政策来机智地应对。艾鲜枝对下属要求严格,但是也充满温情。比如她了解到乡镇女干部王晚菊遭受丈夫家暴,立刻带着派出所的人去为她伸张正义。信访局长郝东风在奶奶的寿宴上说服长辈最终同意迁祖坟;县委书记吕青山请退休老领导周良顺吃饭并交心,后来周良顺带头拆除了自己打理了十年的小院子等等。这些温暖感人的情节散落在全剧中,建构起了县级领导整体的人性化形象。
县委大院之外,乡镇基层领导的刻画一样生动传神,比如鹿泉乡的书记李来有、长岭村的三宝书记,他们有着小狡猾,但骨子里又淳朴厚道。这些像救火队长一样默默忙碌着,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基层领导,没有说一句高大上的口号,有的时候甚至带着粗俗与泥土的气息,但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暖光,也成为了光明县的“光明”之所在,让观众倍感踏实和温暖。
营造烟火生活的沉浸感
对于一部贴着鲜明主旋律标签的电视剧,打开观众进入的通道,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日常叙事来完成的。《县委大院》虽以展现梅晓歌等县领导引领光明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基本叙事架构,但在这一基本叙事框架之中填入的都是充满烟火味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让观众在充满沉浸感的观剧状态中体味剧中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进而收获共情和共鸣。
大院之内,有生动的职场生态:新入职的公务员小林进入县委大院,伴随着他对县委大院或明或暗的各种处事规则的熟悉,以及对县长、常务副县长等各级领导特定称呼的介绍,这些信息堪称民间的公务员教科书;也有一般观众难以看到的特殊风景:虽然整体风气还比较清朗,但小林也难免遭受职场霸凌,同办公室的小赵不但屡次让他帮助干活,同时还霸占他的劳动成果,出错了则要让他背锅等等。大院之外,日常生活的烟火味更加浓郁。穿插在剧情之中的家庭生活故事,一如普通人所经历的生活日常,诸如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家庭中的琐碎矛盾等等,因为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理想愿景,演绎出不同生活空间和人生选择的碰撞,静水深流,冷暖自知。剧作以这样的叙事方向,将所有的人物嵌入到他所生活的时代氛围、家庭背景中,立体化地呈现各个人物的精神气质,并勾画出不同的人生图谱,让剧情更接地气,也让主题有了更深的拓展。
梅晓歌、乔麦与小林、小萍两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在剧中互相映衬,这一设置极富叙事创新,不但真切地传达出世俗生活的人情百态,而且完成了对日常生活意义的提炼和升华。梅晓歌一开始并不被岳母认可,想去外地工作的想法也受到岳母的干涉。乔麦结婚后忙于工作,后来又去藏区挂职,两地分居的同时还不断遭受婆婆的“催生”等等。但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矛盾完全干扰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心之所向”。小林和外地女友小萍的爱情不被母亲认可,两个人都选择以专心搞事业来应对:小萍最终成为了县里的优秀教师,小林主动报名去做驻村干部,也干出了优秀的业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父母对这段感情的支持。这两个爱情故事的隔空映照,不但让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也以其厚重的人生智慧启迪着电视机前的观众。
直面现实的力度感、探寻希望的温暖感、烟火生活的沉浸感,这些都使得《县委大院》既让观众耳目一新,也为国产剧如何书写中国之治的基层实践探索了新路。期待在后面的剧情中,看到光明县的种种故事被逐渐布局为完整的一盘大棋,光明县的基层经验由此整体性展现在观众面前。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授)
- 年度压轴大剧《县委大院》开播 演绎基层县治中的鲜活故事[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