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东:再说我的儿童文学创作
前两天整理自己创作的作品,发现到今年年底,我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竟然恰好出版了100部。这100部中,有儿童诗,儿童散文,童话,寓言,科学童话,幻想故事和儿童生活小说,还有一册儿歌。除了儿童戏剧外,几乎涉及了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
我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宣老师,她责编了我的一套儿童文学文集(6册),正好让我的创作集达到了100部。这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我们计划开春找个时间碰一下头,搞个活动庆祝一下,也顺便宣传一下这套新的文集。
自1995年在《小溪流》杂志发表一组儿童诗,我已经有27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历程。如果从2003年我出版第一本儿童诗集算起,我的自觉的儿童文学创作也有了19年之久。回顾我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有几点似乎和别的作家不太相同:
一是我的创作是从自发开始的,渐渐到了自觉的境地。开始写作时,带有偶然性,记得最初给儿童报刊投稿,是在街边的报刊亭里翻阅杂志,偶然看到了童年时喜爱读的《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和《早期教育》等杂志,于是再买几本回到宿舍翻阅,发现自己写的一些短诗、短文适合这些刊物,于是主动投稿,没想到被编辑采用,于是,就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儿童文学,学习中外名家的作品,渐渐地找到了感觉,才开始主动地去创作。后来,又因为对儿童文学理论感兴趣,于是,更注意理论与创作相结合,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创作水平。
二是我的创作是从儿童诗开始的。因为我一步入文学殿堂,就是从写诗开始的,最初发表作品都是新诗,因此,我学习儿童诗也与新诗创作密切相关,这也决定了我一写儿童诗,就注意它的新诗的属性。此外,我出版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集,也是儿童诗集,它的名字叫《母亲与孩子的歌》,被当时担任《儿童文学》杂志诗歌编辑的罗英列入他主编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新世纪诗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金波老师为这本诗集写了《心灵开的花》的序言,樊发稼老师也写了《浓郁的幼儿情愫》的序言,给予了我热情的鼓励和指导。这本诗集也成为我唯一有名人作序的个人作品集。
三是我的作品几乎都没被列入别的名家主编的大系列里。这些年儿童文学丛书很多,以“百年”“经典”“名家”为标签的大系列出版了很多,但没有一个大系列有我的个人作品集。当然,这一方面说明我没进入这些主编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的创作不从众,也不追求热闹,更很少去宣传和炒作。第三个原因,也和我害怕自己列入那个队伍,反而易被大名家淹没有关。我写儿童文学,开始是好奇,是喜欢,纯属业余爱好,后来,才有了些自觉意识,要为儿童写些纯正的文字,同时,也显示自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人士。我有个看法,作家、诗人的创作虽然会受到大的社会环境、文学环境的影响,甚至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但很大程度属于个人行为。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写,这些问题都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自己的事,和别人关系不大。更何况,写作对我是无功利的一点爱好。用写作充实自己,督促自己,也可以通过写作和更多的人交流和对话,这已经非常有意义了。
当然,我的创作之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理论、创作、翻译和教学同步进行,而且相互没有冲突。虽然这几个方面努力并非都达到了理想目标,但都自然地结合起来,好像一个人有四条腿在一起走路。有一次和几位诗友聚会,我自嘲地说:“我像一匹老黄牛,迈开四条腿在辛勤地犁地,辛勤地耕耘。”诗友们哈哈大笑,我也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理论、创作、翻译和教学都是我喜欢的,也就是说,我的工作和我的业余爱好是一致的,因此我觉得无比快乐。每每想到这一点,我的心里多了一份自信,增添了一份坚定,且更有了轻快地迈开步伐的勇气。
2023年就要来了,我的作品集肯定会超过100部。但过去的每一部作品集都是垫脚石,而不是路标或丰碑。我愿意继续做一头老黄牛,满怀激情和希望去追求,去创造,去耕耘。
作者简介
谭旭东,湖南省安仁县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与创意写作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讲席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出版《中国少儿出版文化地图》《童书出版新观察》《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和《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等多部理论著作,独著国家级教材《儿童文学概论》。获得鲁迅文学奖、宝钢教育奖、全国畅销书奖和优秀版权输出图书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