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国漫崛起路上有得有失
时至今日,2023年春节档影片的比拼已经跑过冲刺区。其中,《满江红》摘得头筹,《流浪地球2》作为系列序章也在春节档打了漂亮一仗,《熊出没·伴我“熊芯”》得益于精准的客群定位票房位列第三也属正常发挥。此外,还有《无名》《深海》《交换人生》这几部影片共同发力,让春节档形成了一波强大的观影热潮。
不过,细细看来,蛰伏7年的影片《深海》夹在春节档的重磅比拼之中,还是略显飘摇。先从这6部电影背后的资本阵容来看,《流浪地球2》体现出绝对优势,联合出品方中包括但不限于万达、阿里、华策、华谊、英皇等头部资本,排片优势和宣传容量显而易见;《满江红》的态势同样有利,猫眼利用强大的发行渠道,给影片率先开辟了一条花路直通终端用户;淘票票则是春节档唯一一部纯正喜剧《交换人生》的主阵地;《无名》背靠博纳基本也是占据有利位置。但《深海》呢?光线作为其主要出品及发行方,近两年似乎尚未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没有发行方的“带飞”,《深海》仅凭借国产动漫超一流特效的亮点,终究是慢人一步的。
经媒体报道,《深海》制作成本超两亿元,相比田晓鹏导演上一部作品《大圣归来》3000万元的成本更显大制作,这个数字足以窥见导演和制作团队在这部作品里投射的信心、决心和野心。但换来的却是1月26日晚田晓鹏导演的直播道歉,承认自己过于执着制作,导致电影投入过多,没有顾及观众感受,没有对投资人负责。导演的深度自责源自市场评价两极分化,票房成绩尚不足以覆盖成本,豆瓣评分7.3,热评第一“华丽的特效,单薄的人设,廉价的情感,混乱的剧情”似乎就足以概括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争议。看来除了宣发之外,《深海》更大的问题在于华丽的表象之下,没有展现出与之匹配的精神内核。
《深海》早在2015年便已确认制作,曾在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姜子牙》的片尾预告中初次亮相,当时命名《深海大饭店》,定位我国第一部科幻悬疑动漫,一时间拉满期待,同时也伴随担忧,毕竟创新就是挑战。
技术层面,为了呈现极致的视觉效果,《深海》首创粒子水墨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与三维相结合,美轮美奂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很多单帧画面的粒子数就高达1—2亿。其中,“深海之眼”的镜头,粒子特效数量高达20亿,色彩分层多达200层,仅仅这一个镜头特效师就要为之耗时数月,这个技术水准放之国内首屈一指。同时,深海世界中的动植物种群丰富多样,仅珊瑚就有4000多株,超过150个品种,80余只海獭各有设定,制作团队1478人为每一个角色的动作反复模仿演绎,主角参宿的配音演员因为长大变声,团队又找来更符合的声音重新全配,制作周期整整7年,其中心血不容小觑。
综观《深海》的全网影评,对于影片色彩技术的评价,绝对是肯定的。相较而言,故事的空洞与人物的单薄则难免令人有些失望。一个在重组家庭中被边缘化的8岁女生参宿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同父异母弟弟生日的这天,她意外落水,误入一个奇幻的深海世界。主线不难但逻辑有些许混乱,冗长的开头让人难以快速理解故事背景和发展逻辑,反倒看出很多《千与千寻》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影子,紧接着故事就被推到了所谓的高潮,人物行为动机浅显、剧情的拼凑感强烈,拯救抑郁少女这一中心思想在没有深厚的情感铺垫之下,略显单调乏味甚至混乱。因此,也影响了治愈的效果。可以说,缺失真实深度有逻辑的表达,是这部电影口碑两极化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深海》最致命的短板。
但必须承认的是,它在国漫崛起这条路上的价值是不能被否定的。其实验性在于色彩技术的革新,在于拉动中国水墨动画的视效呈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放在中国动画发展的横截面上,它一定是关键节点,打开了中国动画的新局面。未来,也希望动画导演能够继续探索下去,因为前方便是真正的国漫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