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写“少年精神” 叶舟用“除锈”的文学寻找西北腹地精气神
凉州、河西走廊是中国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汇地,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承载着两种文明的碰撞,这里的人们豪放、重情谊、敢于拼搏,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同时,凉州在中华文脉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中原战乱,文化人流离失所,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凉州,使文脉得以传承。凉州因此留下了大量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典籍和重要遗址。
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也成为文学写作者重要的写作灵感来源和素材。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协主席、作家叶舟就常年孜孜不倦将凉州、河西走廊写进他的小说。
《凉州十八拍》分享会现场
2月24日下午,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雄浑史诗——叶舟新作《凉州十八拍》新书发布暨推广会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潘凯雄,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诗人、评论家何向阳,北京大学副教授、评论家丛治辰,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诗人、小说家、《凉州十八拍》的作者叶舟,在现场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文学对谈。
走向海外
已加入“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
《凉州十八拍》是叶舟继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长篇巨著《敦煌本纪》之后,创作的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文化、历史、人物的长篇小说,也是叶舟长期行走勘探河西大地、悉心开展文化考察的最新成果,堪称河西走廊的心灵史、贸易史和军事史。这本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22年12月正式出版,上市后反响热烈,深受读者喜爱,一个月不到即已加印。在评论家丛治辰看来,“叶舟的文学作品有一种青铜一般,甚至比青铜还坚硬、像西北风沙一般既粗粝又精致的诗意。这部小说写出了诗人的壮丽情怀,写出了西北气概,也写出了中国的气息。”
《凉州十八拍》于2022年7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项目。在2月23日举行的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启动仪式暨作品推介会上,《凉州十八拍》英文版已签定版权输出合作协议,达成走向海外的第一步。
文学创作中的“逆行者”
讲述一个人的少年,一个国家的少年
生于甘肃、长于甘肃的作家叶舟,对河西走廊这片土地,始终怀有着深切、热忱的情感和深深的自豪感。叶舟表示:“如果说,写作是一种宿命的话,那么河西走廊就是我的文学版图之一,也是我的文学故乡。我所有的文学地理版图、词汇表都是西北,而且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西北之于中国不仅是地理上的纵深,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纵深。我想通过小说的形式,讲述一个人的少年,一个国家的少年。人类的文明与交流犹如我窗外的黄河,它不应该是停滞的、僵死的、断流的,而应该是澎湃向前,一路欢歌,去拥抱远方的大海。鉴于这样的认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书写就是在除锈,用文学的方式,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剔除偏见与促狭,努力去擦亮被灰尘覆盖的过往,寻找西北腹地的精气神,问询少年中国的那一条光荣来路。”
何向阳将叶舟这种“少年精神”理解为“少年一般的心情,青春、活力、锐敏、积极、不拘泥于文化,充满向往、希望、梦幻……是大唐盛世为代表的文化典范,不仅与世界对话,而且引领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何向阳还畅谈了她与叶舟通过文学的相识,她将叶舟称为文学创作中的“逆行者”,因为“当多数人在写科幻和未来时,叶舟在书写热血和忠烈,在书写金戈铁马的硬汉文学;当大家崇尚轻、碎、飘之时,他拿出了沉甸甸的大部头,展现了独属于文学写作者的赤子之心”。
- 《凉州十八拍》:用文学的形式为河西走廊立传[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