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传承红色文艺经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文艺报 | 冶治玲  2023年03月01日09: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新时代新征程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特别是针对文化领域,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的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然而,社会良好风尚和公民崇高道德素养的形成并非无根之水,它需要丰沃的文化土壤来滋养、培育,以形成扎实的精神道德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因此,想要真正达到改变精神面貌、强化道德操守的效果,加强优秀红色文艺作品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红色文艺作品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艺术化表达,记录了无数红色革命历史的珍贵瞬间,记载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迹,承载着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忘初心、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如今我们虽然成长于和平安全的环境中,但仍要汲取红色文艺作品中的精神力量,从生动的叙事中感受红色历史的波澜壮阔。最为重要的是,要将红色文艺作品的内核——红色精神传承下来,为建设更美好、更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力量。

红色文艺作品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小说、音乐、话剧、戏曲、电影、歌舞等丰富品类,受众广泛,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不俗的文化艺术造诣和极强的精神感召力,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优秀载体,是培育公民良好道德精神文明的文化宝库。尤其是红色文艺作品中所传达的精神品质与道德风尚,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联,因此,从多个方面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在实践层面可以统一为对红色文艺作品内核的发掘与弘扬。

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方可称为经典

许多经典红色文艺作品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表现出了不俗的文化艺术水准,而不是所谓的“沾了主流文化的光”。红色文艺作品数量繁多,其中有人们口耳相传的精品力作,也有复制模仿的平庸之作,甚至有粗制滥造、毫无艺术造诣可言的“雷人之作”。《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一批红色经典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文学阅读式微的今天仍然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们在艺术创造上所达到的高度。《红岩》所描绘的残酷的地下斗争环境,所塑造的江姐、许云峰等诸多英勇无私、感人至深的革命英雄形象,至今仍激励着无数青年为了祖国强盛的梦想而奋勇向前。《林海雪原》将解放军战士机敏灵活、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不仅人物塑造成功,经典对白、场景亦让人耳目一新。说到底,经典红色文艺作品之所以具有传承价值,首先是它在艺术创新层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其次,任何文学都是“人学”,通过塑造人物、渲染环境、设置矛盾冲突等创作技巧,来歌颂人高贵卓越的一面,鞭挞丑恶黑暗的一面。阅读、欣赏红色文艺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和观众与文艺作品精神内核互动的过程。文艺作品通过对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媒介的艺术化组合创作,向观众传达一定的创作主旨,或歌颂崇高,或贬斥丑恶,努力与读者、听众或观众建立情感共鸣,进而实现感染人、影响人、教化人、改造人的目的。当下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和被搬上荧幕的影视作品数量颇丰,但能收获广泛好评、被观众所记住的却不多。文艺作品想要突破平庸,像红色经典一样具备传承价值,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衔接,就要深入贯彻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要求。我们发现,除了过去年代的红色经典,一些新涌现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例如,张永新导演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上映就收获了大批忠实观众,其原因不仅在于演员演技精湛、服化道真实,作品真实再现了新文化运动后怀抱革命理想的青年志士为建党救国呕心沥血、不顾安危的革命先驱群像,更在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理念、红色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觉醒年代》的成功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并非不喜欢主旋律文艺作品,而是喜欢制作精良的文艺佳作。

深入挖掘红色文艺经典的教化价值

红色文艺经典不仅在艺术造诣上表现突出,也在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崇高品质以及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青年人才教育培养的优质养分。青少年学生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养成阶段的人群,需要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引导。而优秀红色文艺作品作为汇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教育内容,具有很高的教化价值,将其融入到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能够有效发挥思想引领、道德示范、价值导向的作用,对于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不能寄希望于口号标语的简单传唱,而是要将其与文化教育、艺术培养深度融合起来。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潜力、推动时代文化创新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进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应该举办形式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人,加强“以文化人”的艺术感染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实现国民道德素养普遍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显著提升、精神文化产品质优量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红色文艺经典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优秀红色文艺作品有着引人向上、感染人心的力量,其所传达的思想、精神强化了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因此,加强对红色文艺经典的传承创新,是传承红色精神的必经之路,也是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繁荣红色文艺创作,要将学习传播红色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要将思想塑造和文化修养培育统筹起来,提高红色文艺精品在文学、思政教育课程中的比重,既看重学生文艺素养、文艺创造力的培育,也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价值认知、政治觉悟的提升。例如,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组织同学们赏析一些红色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还有当下的一些优秀主旋律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观影感受,并点评影视制作和剧本编写中的精彩与局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感悟到了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也辩证地思索了如何艺术表达主旋律内容的问题。也可以将现当代文学中的红色经典加入到思政教育中来,比如举办“重读红色文艺经典”“红色文学作品论文大赛”等活动,选取诸如《红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作品,唤醒当代青年学子的红色血脉、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无论是学校思政教育还是社会性国民教育,都未能充分挖掘红色文艺作品的教化潜能,未能与思政教育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因此,今后要正视红色文艺作品的思想塑造和精神教育作用,结合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机融入红色文艺作品,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目标,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思政教育,开展诸如红色文化采风研学、红色文化思政实践课堂、红色文化主题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使红色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作者系宁波财经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