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喜剧力量践行社会责任
来源:文艺报 | 杨卓凡  2023年03月27日08:41
关键词:《保你平安》

《保你平安》是大鹏导演的第四部电影作品,无论是2015年创作情景喜剧《煎饼侠》,还是2017年自导自演《缝纫机乐队》,作品都以诚恳的态度关注草根梦想。2018年创作的《吉祥》是他在现实题材电影方面取得的突破成果。2023年上映的《保你平安》更以“现实+喜剧”的类型模式,获得观众认可。《保你平安》延续了常规的喜剧创作模式,赚足了观众的笑声。然而,如果影片仅仅停留在搞笑层面,还称不上一部好电影。纵观国内外优秀的喜剧作品,无不在诙谐幽默的基础上有思考、有情怀、有品位。

“现实+喜剧”的创作模式并不鲜见。上世纪初,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淘金记》《大独裁者》等作品都体现出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层思考。喜剧不等于搞笑,悲情内核才是笑行为发生的始因。

谈到真实,《保你平安》关注了网络暴力与校园霸凌两个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魏平安为韩露洗黄谣以及魏磨砺揭露真相却被同学霸凌的故事,引发观众思考:面对他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在容易和正确之间如何选择?在帮助他人和付出代价之间如何抉择?在追求英雄主义、信奉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路上,当自己陷入万丈深渊时还能坚持多久?影片以众多喜剧人物形象塑造了面对网络暴力时“与我无关”的众生相:有高高在上的冯总,有唯利是图的陵园董事长,也有“吃个瓜需要较真吗”的托尼、玩偶扮演者、金董事长,还有屏幕背后无数个键盘侠,网络谣言犹如潮水般漫天而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乃至道听途说的“真相”。看似荒诞的情节背后,导演讨论了性别问题和社会问题,大鹏用喜剧的艺术手法,让观众在啼笑间审视自己与周身。魏磨砺问魏平安你帮助这个人有什么好处吗?魏平安说没什么好处。反而在他一路追查、帮助韩璐洗白的过程中被大众赋予了“傻”“有病”“和韩璐关系不简单”等符号,甚至成为网红竞争、利益驱动下的全民娱乐对象,追找真相的魏平安本身也成为网络传谣的受害者,让观众感受到了网络暴力层层下沉、迅速失控的魔力漩涡。影片两条故事线并行推进,父女成为彼此踽踽独行的动力和慰藉,最终演绎了一桩得偿所愿的大团圆故事。

导演如何以荒诞、夸张且有代入感的喜剧手法,巧妙化解了“挖坟”“黄谣”“霸凌”等恶性事件给观众带来的悲痛感与窒息感,如何通过喜剧作品表现社会问题、引发观众思考,在上述方面该片也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首先,在喜剧结构的设置上,影片在开头就预设了一个追查真相、洗白黄谣的结局,在魏平安追查真相的剧情设置中将人物陷入误会和曲折,通过追“凶”路上一个个意外,将网络谣言链上丰富的社会形象铺陈开来。导演使用了观众熟悉的喜剧“历险”剧情,让主人公魏平安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陷入困境,但魏平安更是具有英雄主义的倒霉蛋,社会人称“籍安断尾虎”,染着绿头发、有入狱服刑的黑历史、背信弃义、离婚、女儿和前妻继父生活在一起,这样一个被观众“俯视”的小人物,却成为一个追查真相的大侦探,并上演了飙车、翻越火车、陷入草原绝境的公路类型片叙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被“谣言”所建构的“失败者魏平安”的形象也不断被澄清:他当年因为替兄弟打抱不平大打出手被判罪入狱,并怕牵连妻女而主动离婚。

其次,本片对喜剧元素的把握也较为成熟,除了“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错位感”,还有“追逐”“悬念”“夸张”“误会与曲解”等元素的使用都给观众深刻印象。例如,魏平安在寺庙抢走冯呛呛骨灰盒后被马丽饰演的冯总和秘书等人围追堵截,结果却是作为强大者的一方被愚弄,与《猫和老鼠》《港囧》《泰囧》《唐探》等片的追逐故事如出一辙。魏平安背着骨灰盒一路逃亡一路追查,卷入火车却死里逃生的夸张间离手法,也带给观众强烈的喜剧体验。片中众多喜剧演员的人设重现,大鹏、马丽、贾冰式幽默,尽管可能被观众误解他们永远无法超越自己而成为角色,却保持了观众对演员的熟悉感,强化了电影的喜剧效果。

此外,被网友热议的“抽离型喜剧”也在近些年的国产喜剧作品中涌现,即前面大笑、结尾大哭的共情效果。魏平安从“籍安断尾虎”变成头顶一抹绿的墓地销售,经历了公路片的非现实人生际遇之后,在片尾回归现实生活,化身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在茫茫夜色中奔波,却意外收获了韩璐生前留下来的生日祝福,以及收到了他一直在直播间渴望得到的“666”大烟花,结尾毛不易版《祝你平安》和江边绽放的烟火,将影片情感推向高潮,在笑声不断之后又赚足了观众的泪水。

《保你平安》在近些年上映的国产喜剧电影中确实让人印象深刻,面对国产喜剧同质化严重,“不好笑”的喜剧层出不穷,碎片化的网络段子拼凑全片的创作乱象,观众不得不在脱口秀等其他文艺形式中获得“寓庄于谐”的替代性满足。简单的情绪发泄并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娱乐中汲取营养的喜剧成为稀缺品。《保你平安》的成功,让我们不禁再一次思考,如何创作出优质喜剧电影。终归,“讲好”故事、讲“好故事”,都是喜剧创作者亟须深耕的艺术之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