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激情书写十八军入藏传奇 作家石钟山最新长篇小说《我的喜马拉雅》面世
来源:北京晚报 | 路艳霞  2023年04月07日08:00

“我的作品是通过顾红旗的视角走进西藏七十余年的峥嵘岁月,也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向十八军将士致敬,向仍然驻守在边防的官兵致敬。”作家石钟山最新长篇小说《我的喜马拉雅》近日面世,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他充满深情地说道。

石钟山采访十八军女兵

三代军人见证西藏变迁

“拉萨河水在他墓前静静地流过,远处就是雪山,是喜马拉雅余脉。许多当年的战友都安葬于此。他们当年奉命开拔入藏,此时,他们又回来了。他们重新集结在雪山脚下,守护着他们朝思暮念的喜马拉雅。”在《我的喜马拉雅》中,石钟山这样写道。

石钟山说:“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时代和时代英雄更值得我们铭记。”七十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一群已转业到地方安家立业的军人,突然接到征召:和平解放西藏。他们重新集结起来,不惧牺牲奋勇向前,历经千难万险维护了祖国统一且长久地守护、建设西藏。《我的喜马拉雅》艺术而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了那个崇高年代,作品紧紧围绕解放军某部前卫团团长顾红旗和政委杨明业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塑造了以顾红旗、杨明业、冷妮、王秀丽、顾藏光、杨三康、杨戍边等为代表的三代军人形象,展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可歌可泣的非凡经历,用时间链条和三代军人的成长、奋斗轨迹,勾勒出了西藏七十余年的历史和发展轮廓。

“在任何宏大的历史环境下,人都是历史的主体,是由一批特殊的人创造了这段特殊的历史。”石钟山直言,小说试图让时代的特性融入每个人物,通过一段段动人的私人情感将宏大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比如,顾红旗随时提在手中的马鞭,在书中出现了246次,它像是顾红旗情绪的晴雨表,喜怒哀乐都通过马鞭的挥舞得到抒发。

采访百岁老兵激活封尘史料

2020年,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军区约请石钟山创作一部电视剧,在此过程中,石钟山接触到一大批史料,西藏和平解放的那段历史凸显而出。“这是我第一次用采访的方式、用翻阅资料的方式完成的小说。我之前一直认为只有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才需要用史料和采访完成。”

为了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石钟山积累了上千万字资料,这其中有各种人物传记、各种历史资料,以及参与西藏和平解放的十八军老干部写的回忆录,他花了半年时间研读、消化了近30本书。石钟山还采访了9位十八军老战士,以及200余位老战士的后代。在石钟山看来,面对面的沟通、采访尤其珍贵,“历史是生硬的,见到有血有肉的人,史料被激活了,现实中的人物也变得更厚重了。”石钟山采访的十八军某师宣传科科长魏克已百岁高龄,石钟山说,哪怕老人家一句话都不说,只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联想到当年十八军军人的状态。而他采访的白曙阿姨也有90岁高龄,她从女兵视角讲述入藏的艰辛,非常感人。

“我原来以为我写作过程中不会感动,但写到悲情处、煽情处,很多时候都会泪流满面,哽咽难耐。”石钟山说,作家就像演员一样,但在一部作品中,比演员演的角色更多,书里的所有角色都要演一遍。“要把书中人物演好,演活,演得真实,最重要的是还要设身处地、要充满真情实感。”

影视改编权正在洽谈

石钟山出身于军人家庭,16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他曾经在零下50℃的艰苦条件下运送军用物资、在雪地上与狼群对峙、在茫茫草原上等待救援……无数的磨难与痛苦中的挣扎,最终都化成了坚定的斗志,凝结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里。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到《军歌嘹亮》里的高大山,石钟山善于透过日常生活的精微刻画展现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

石钟山198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5000多字的短篇小说《热的血》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这让他足足高兴了小半年。当年,20岁的石钟山收到两本样刊,甚至想过把两本都送出去,让所有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尽管拥有将近40年的写作生涯,但石钟山直到2008年才真正成为专业作家,他说,那个时候才觉得自己可以自由掌控时间,不用再偷偷摸摸写作了。而在这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石钟山常常冒着风险把书稿带到单位,领导走过来,他要迅速用报纸盖上“私活”,紧张又刺激。那段岁月由年轻、激情、梦想交织而成,石钟山说:“很怀念,但一去不复返了。”

迄今为止,石钟山用1700万字、30余部长篇小说、300余部中短篇小说筑就自己的“文学大厦”,他创作出的各类军人形象很多已为读者熟知。书写这些军人形象,石钟山从未厌倦;创作,阅读,思考,石钟山从未停止,他庆幸自己找到了一生的热爱,并一直用心用力坚守了下来。

和石钟山此前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一样,《我的喜马拉雅》影视改编权正在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