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五届“温泉杯”原创童话研讨会:如何用童话讲述中国故事
来源:汤汤童话书屋 |   2023年04月12日11:38

4月8日晚,第五届“温泉杯”原创童话研讨会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举行,研讨会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武义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是:如何用童话讲述中国故事。

本次研讨会由《儿童文学》杂志社编辑付丹阳主持,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国际格林奖获得者蒋风及夫人卢德芳,武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峰,武义童话办常务副主任王小玲,《儿童文学》图书编辑部主任王苏,第五届“温泉杯”擂台赛的评委孙建江、纳杨、谢倩霓、梁燕、汤汤,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王宜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第三届蒋风儿童文学奖(青年作家奖)获得者舒辉波,第五届“温泉杯”短篇童话擂台赛的获奖作家,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副教授和儿童文学专业研究生,以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创作特色班的本科生到场聆听交流。

研讨会伊始,武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峰先生代表武义县人民政府及武义人民向莅临研讨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向获奖的作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感谢大家对“童话武义”的关心与支持。

《儿童文学》图书编辑部主任王苏为大家介绍了第五届《儿童文学》“温泉杯”全国短篇童话擂台赛赛事的相关情况,她认为,“成长的困境与爱”是这届童话创作者们普遍关心的议题。同时,童话创作者们也能更为自如、自信地运用本土文学意象进行童话创作,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自我认同。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从宏观的层面出发,描述了近十年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态势,以及他对前五届“温泉杯”的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他围绕“艺术与创新”、“好看和有意味”两个方面,表达了他对原创儿童文学发展的思考与期待。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钱淑英从童话与乌托邦的某种内在联系,来阐述童话创作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她认为,如果童话创作者在内心“理想国”的引领下,带着对乌托邦的深入理解去书写现实与成长的命题,就可以在作品中传达出更具深远意义的理想和价值目标,从而使童话在文学和文化两个层面呈示出超越时空的经典品质。

儿童文学作家顾抒认为,“用童话讲述中国故事”即书写中国童年故事,在童话中回到故乡,回到童年。“我所要做的,无非是把父母给我留下的人生记忆和美的教育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再讲一遍,如此而已。”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张颖作了题为《讲好童话故事,写下中国的恒与变》的发言。 她以《宝葫芦的秘密》《皮皮鲁奇遇记》这两部中国本土的经典童话作品为例,阐述了童话故事对童年的叙事和想象,进而分析了童话如何展现中国现实的“恒与变”。

随后,第五届《儿童文学》“温泉杯”全国短篇童话擂台赛中获奖的九位作家,在结合自己创作的基础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各自对“如何用童话讲述中国故事”的思考。

王君心以“就像老树上年年发出的新芽一样”来形容她对“用童话讲述中国故事”的理解。在她看来,童话需要呼应中国人的情感逻辑,而童话的艺术空间的搭建更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

对“用童话讲述中国故事”的思考是龙向梅童话创作之路中一条清晰的线索。《寻找蓝色风》《落地惊神》《鞋尖朝外》《住在屋顶上的小人》......她始终在尝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特有的元素融入到童话中,让自己的童话更有中国的味道。

从空间纬度来看,“中国式童年”则涉及到童年空间存在的具体性,来自新疆的朵朵飞近几年在遥远南疆的所见所闻为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研究者们思考“中国式童年”提供了借鉴。她认为,用童话去讲述孩子们需要的故事,丰富他们的世界,那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

于赵卯卯而言,当创作陷入困境,中国故事便是一种新路径的尝试,而中国故事基于生活,“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身边从来不缺少故事,用眼睛,用心去寻找,去感受,你才能在生活里,找到独特的中国故事。”

何晓宁作了题为《滚来滚去的童话》的讲话。他认为,童话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圆形童话”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形状,写出“圆形童话”要靠某种自然的天性,因而童话作家需要具备“原始人思维特征”,让自己的思维也能够进入一种原始的状态,“回到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隋小欠的童话“生长在一片寒冷的大地上”,她的童话创作根植于她的家乡——严寒辽阔的东北吉林,一个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小城市。豆包、小饽饽、山货庄、贯通东西大集市......对家乡的回忆、对美好童年回忆使得童话创作变成一个“温馨又治愈”的过程,她想通过童话展现家乡的人与事。

小河丁丁跟大家探讨了他在文学之路上面临的困境,与大家分享了曾激励过自己的小故事。“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摩对神光所说的话,也是他在文学之路上跋涉时常对自己说的。

如何用新方法讲老故事? 晏菁提出了她对于这一问题的独特思考。她认为,要做到“新”,在创作笔法和创作风格方面要借鉴当下不同类型的写作手法;另一方面,童话作家也可以赋予老故事以全新的时代背景,抛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去到达读者内心某个他们未发现的角落。

吴越从自身的童年经验出发,阐述了他对“中国式童年”书写的批判性思考。乡土童年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中常见的童年样貌,相较于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乡土童年书写”,作为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吴越深感“城市童年书写”的匮乏,他希望自己能够好好磨练笔力,创作更多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中国童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