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伯庸与湘大学子分享“历史中的大与小”
4月11日下午,湘潭大学学生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历史小说作家马伯庸作了题为“历史中的大与小”主题分享会。
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著有《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大医》《古董局中局》等。
主题分享会上,马伯庸聚焦历史微观细节,以小人物揭开大的历史帷幕。他通过敦煌壁画和《兰亭集序》草稿中的生活细节、唐三藏的孝思亲恩、南阳汉画像中看古代家庭生活、中国最早实物家书看战争中的小人物、宫廷记录中的南越王与故乡的枣树、嵇康壁画看历史中的细节等,引领听众跨越千年,走进历史深处的细节,与古人的内心同频共振,将小人物的细腻情思娓娓道来。
“正是普通百姓的愿景汇聚成大历史的潮流,驱动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马伯庸深入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由石砖刻字,推演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史观,以普通人的视角,通过人性的方式去理解和阐释历史。
“古代没有涂改带,也没有删除键,写了错字,就只能愤怒地涂黑了。” 马伯庸幽默地分享了古人抄写《兰亭集序》时的内心活动。马伯庸认为,一直以来自己致力于呈现给读者鲜活的历史中的“小人物”的故事,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思考与领悟。马伯庸的演讲娓娓道来,内容干货满满,语言幽默诙谐,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
此次签售的新书《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见微”系列历史短小说和口碑代表作,马伯庸参考古今历史学家的研究,用充满想象力的细节描摹真实的情况,还原用唐代的技术条件实现“千里送荔枝”这个古代物流的奇迹,让读者看到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感受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
对话环节,在场学子就读书和写作积极提问,马伯庸对“如何获取新颖而鲜活的历史素材”“如何看待笔下的小人物”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解读。
“马伯庸老师的分享很有意思,他把对历史的熟稔与现实关怀结合在一起,使得文字直击人的内心,写的是古人,却经常看到的是自己。”文学与新闻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小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