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续脉,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音乐盛典 ——观交响组曲《岳麓书院》有感
近日,我观看了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出品、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制作、湘籍作曲家廖勇先生编曲的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的现场演奏版音像,在跌宕恢弘的炫音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随音而生,一所跨过千年时光长河的湖湘书院,赫然跃立于我思海之上。我于窗前屹立良久,迁思回虑,憬然有悟,不由感叹“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交响组曲《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创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重要指示的感召下、耕耘于三湘四水这片红色文化沃土之上结出的又一硕果,是交响乐民族化、本土化的一次成功的创造性转化,更是一次在尝试深挖地方文化资源、高扬地方文化优势后对习近平总书记“历史自觉”“文化自信”论述的践行之作。
该组曲采取了传统的且非常完美的交响奏鸣曲式结构,运用了相当娴熟的国际通用交响作曲技法,旋律则采用了非常典型的甚至带有浓厚湖南乡音的创作技法和思维,所用的交响结构完全服从于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堪称当代交响组曲创作的典范。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余隆持棒指挥后兴奋地对创作团体说:“纵观世界和中国关于写山、写水、写建筑的交响乐创作史,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算创作得很好的。”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下功夫,还要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美学品格与精神气象。如何循此实现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审美表达?交响组曲《岳麓书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理念。该组曲在对民族文化坚定自信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部分,进行民族化、本土化的转化和创新,从而创作出既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又充溢着走向世界的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流传千年的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早已不仅仅是一座书院,而已演变为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与根基,成为了中国文脉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岳麓书院做出重要论述后,更是被赋予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新的时代定位。交响组曲《岳麓书院》能敏锐地抓住这一点,把蕴含着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湖湘文化与经历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充分发挥音乐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调动受众情感、扩展遐想空间上相较其他艺术类别的独特审美优势,并选用交响乐这一世界性的音乐语言,在完全沉浸式的舞美设计中,用“千秋文脉、一院弦歌、百年风华、十年丰碑、时代之光”五大乐章,从公元976年书院始建,到“朱张会讲”“兼收并蓄”“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再到毛主席推窗而见“实事求是”从而坚定“改变中国与世界”中的思想核心,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日新月异的改变,可以说组曲横跨中华千年岁月,用音符勾勒出一幅历史画卷,用音乐表达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诠释,更是用世界交响的审美形式传递出中国当代所取得伟大成果与对中国未来前景的展望,正是当今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在如今百花齐放、持续繁荣的中国特色文艺园地中,交响组曲《岳麓书院》昭示了一条根植本土文化资源,用走向世界的审美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把现实主义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情怀相融合的广阔的文艺创新正途。
我与湖南文艺界同行缘分已久,他们创作的诸如《毛泽东》《恰同学少年》《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刘少奇》等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我极为推崇。他们的成功经验证明:创作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素养,长期积累、久久为功,经过心无旁骛的捶打才能成功。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的问世与和光传媒过往创作的红色影视剧,都是如此。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中华文明”积淀了强大的传统文化基础,是其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的高度,就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特殊价值。湖湘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自“三皇”的神农、“五帝”的舜,再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唯器”“知行统一”的王夫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的周敦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且最为璀璨闪耀的“脊梁”。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古刹,则从根本上篆刻、记录了伟大的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的湖湘文化的灵魂。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的问世,充分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的谆谆教导,用一次实际行动赓续了千年文脉,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湖湘文化之魂得以“活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在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文化建设气象万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日益坚定。近年来,许多中华文化精品更是走向了国际舞台,如京剧《杨门女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等都在各自艺术领域用极富中国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和当代中国鲜明的新时代艺术特点,不仅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更是丰富了世界文化大花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了多元维度。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的创作,是中国交响乐这一艺术门类在对其充分本土化、民族化后,以中华文明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精神为表现的又一优秀作品。
- 22场音乐会带来“时代交响”专家座谈为乐团建设把脉开方[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