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谢络绎:为了孩子的一切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谢络绎   2023年04月21日09:26

五月的藏区还处于万物待醒的冷清之中,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森布日。

这是一个庞大的安置社区。社区周围环绕着藏区常见的那种寸草不生,有着尖利侧峰的褐色山脉。远一点的地方是碎石伴着杂草,仿佛无限延伸的旷野。我刚一走进社区,忽然之间,空中传来欢快的藏歌。在清晨,在朝阳缓缓升起,四下因为植物还未生发,被冷空气浸泡得灰蒙蒙的环境中,这样充满生机的歌声让人感到温暖和振奋。我循声而去,走过一排排整齐的藏式小楼,一所足球场大小的幼儿园出现了。

小朋友们穿着红色校服,在铺着彩色塑胶地板的操场上,跟着领队老师一起蹦蹦跳跳。一幢与操场等长的三层教学楼伫立在他们身后,楼体最高处贴着藏汉两种文字,是一句话:为了孩子的一切。整座幼儿园依山而建,山峰嶙峋,没有任何植被,望着它,你会轻易想到“贫瘠”“匮乏”等词汇,它的脚下却有这样一所活力十足的幼儿园。藏歌飞向四方,孩子们欢笑着。这场景带给我的震撼,无异于初次见到巍峨的雪山。

一直以来,藏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情怀被赋予了理想家园的意象,事实上这些只是西藏的一角而非全部。但受此影响,即使是那些最为原始的代表落后、贫困和艰难的场景,也被一些人加上滤镜,进行美化。然而,处在这些场景中的藏民,他们生活上的艰辛和为此所承受的肉身之苦,是那些乐于加滤镜之人不会考虑的。这也导致很多人对西藏的印象还停留在雪山草地、磕长头等符号化的事物上,缺少对基本民生状况的穿透,不理解也不会去思考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这些社会问题。真正为藏区人民提供帮助的是那些真实地理解苦难,对诸多问题有深度思考,并且脚踏实地做事的人。这所建在大山脚下的幼儿园就是一个见证。

多年前在我第一次进藏时,途经一座林间村庄。看到我们,村里的孩子们全都出动了,他们浑身是土,伸出同样沾满灰尘的手,追着我们要东西吃。孩子们从蓬头垢面、不学无识,到干干净净,欢乐地学习知识,经过了怎样的思想震荡?建设者们又走过了多少路程?所有产生了巨变的事情,都是逐渐演化而来的,只有当事人清楚他们战胜了多少次对变化的恐惧。你能想象在搬到森布日前,很多人因为缺氧头疼,常年吃止疼药,包括孩子也是这样,因而很多孩子都发育不良,个头矮小。除此之外,他们还很少跑步,踢球更是奢望,因为会加重高反。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似乎很简单,只要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即可,但其实趋利避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殊条件下,仅对利和害的认定都很艰难。这篇小说的缘起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艰难,并尝试去处理其中的复杂性。

小说以一场史无前列的高原手术为切入点,表现高海拔地区牧民在生养下一代的问题上所经受的磨难和为改变现状做出的努力。这部分内容让我在完稿后想起幼儿园教学楼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写就的那句话: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应该是所有参与到藏区发展事业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