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秦河:藏地女性的情感挣扎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秦河   2023年04月25日09:44

在阅读马南的中篇小说《拉珍》的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时地会联想到一些印象深刻的小说和影视,比如王朔的中篇小说《刘慧芳》、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还有悉德·菲尔德的剧作结构。

这篇小说的故事暗暗地契合了悉德·菲尔德的剧作结构:“我”是个编剧,专门去西藏山南市桑日县程巴村采访拉珍,听说她九年如一日地照顾失明的丈夫、打零工看病买药、供儿子上了大学,经过了一番周折才接近她。故事中另一个线索是,拉珍暗自喜欢着教她读书写字的旺久老师。“我”跟着她,追踪日常的行程,知道了她的悲惨命运,发现自己受不了她这样的煎熬。她过早就爸死妈病,没上过学就去做工,拉扯两个妹妹;如今,从小被爷爷奶奶抱走的哥哥是县里的医生,两个妹妹在县城一个开餐馆、一个卖玉,只剩她还在村里。她每天要做饭洗衣、照顾丈夫,到了晚上还要去酒馆卖花,经常是熬到深夜也卖不出去几朵。娘家人异口同声地叫她对善良的丈夫好一些。令人意外的是,她和丈夫早就没有了夫妻生活,熬了这么些年实在需要一个依靠和安慰,于是把租的房子布置成她和旺久的婚房自我安慰。她鼓起勇气要送给旺久一把藏刀,被拒绝后情绪失控,在灵魂坠入黑夜时继续压抑情感。故事的结局是旺久住院,拉珍看到有一个女人在照顾,彻底失望。

据说,冯小刚打磨《天下无贼》剧本时,总也难以过审,于是向王朔请教。王朔看完剧本说,让女贼去西藏,既有边地风景又有宗教气息;让女贼怀孕,建立这对雌雄大盗弃恶从善的稳固基点;让女贼信佛,实现精神洗涤和灵魂救赎。我在此把《拉珍》和《天下无贼》稍作比较,总觉得两者在这些方面多有交叠。藏族妇女拉珍身上洋溢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勤奋、隐忍和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这样的形象放到任何地方都真实可信,但是放到西藏就产生了前人未曾写过的陌生化审美效果。拉珍向往九十岁的央宗那样一心向佛的虔诚,每天都要去转经、礼拜,为的是洗刷身为人妻却又喜欢别的男人的罪孽。“我”情感受挫时,也正是拉珍安慰了我,引领“我”走出泥淖。

1990年,由王朔的中篇小说《刘慧芳》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渴望》横扫大江南北,一时万人空巷,争相观看。年轻俏丽的女工刘慧芳渴望爱情,但是面对两个追求者迟疑不决,一个是有恩于她的车间主任宋大成,另一个是身陷困境、需要帮助的大学毕业生王沪生,经过一系列波折后仍是难以抉择。而马南的中篇小说《拉珍》同样塑造了一个夹在两个男人中间、情感挣扎不已的女性形象。拉珍和刘慧芳都是传统道德下的完美女性——温柔善良,宽容体贴,勇于担责,任劳任怨。但是,拉珍超越刘慧芳的地方是不抛弃瘫痪丈夫,敢于追求真爱,想要保持平衡,获得圆满。然而,事情的发展却难如人意,旺久拒绝了拉珍示爱的藏刀,伤透了她;旺久生病住院,照顾他的是另外的女人,使她死心。至此可以说,拉珍苦苦追求的真爱竟然是斩断她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反噬她灵魂的毒药。

从某种意义上讲,拉珍的遭遇也许并不是孤案,可以说是所有女性都有可能会遇到的情感挣扎。可是,拉珍这样葆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中愈加珍贵。因此,这篇小说塑造的藏地女性拉珍,既有辐射广阔的外延,又有灵光闪闪的内涵,给小说人物画廊里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