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申晴:写出更好的作品是对自己最大的期待
来源:《小说月报》 | 申晴   2023年04月28日09:40

我老家在山东菏泽,一个北方的三线城市,也是中国的牡丹之乡,以前算是比较穷的地区,这些年发展不错,也有了高铁和飞机场。我高中的时候一直梦想着能离开故乡。暑假的时候我喜欢骑着车乱转,大概半个小时就能逛一遍城区,我觉得这个地方实在太小了,似乎装不下自己。后来凭着好运气,我来到上海读大学,毕业后也一直留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上海很大。刚毕业的时候,我和同学在人民广场见一面,路上要花一两个小时,在茫茫人海中,有一刹那,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心也似乎蜷缩了起来。

就这样晃晃荡荡,人生就已经过了一半。虽然在俗世生活中,我只是一个打工族,很平凡甚至很平庸,但幸运的是,我还拥有对文学的喜爱。每到周末的时候,我总会在拥挤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下一片空间,写下一首诗,或是一篇小说的片段。

这种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再加上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的张生老师和我的好友董少校、马伦鹏、寇宗哲对我多年的鼓励,我在2016年考上了同济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工作之余重新回到学校,重新游弋在文学海洋之中,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学创作。

过去的文学创作大多是诗歌,其他就是小说。诗歌对于我来说,更多是一种感情的发泄和苦闷的疏导,就像理论家说的“文学是苦闷的象征”。过去我写诗,总是写得太具体,描写得很细致,好像是为一口山泉凿一条引水沟,很辛苦,也很肤浅。现在,我更喜欢让自己跳入河水里,随波漂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触摸身边的鱼儿,也可以被水草牵绊,甚至被湍流给冲击得不知身在何处。

下面是我最近创作的一首诗《告别》,请大家批评指点:

我们游荡在

你的身体的荒原

层层皱纹阻挡得了

汗水的流淌

却无法阻挡衰亡的蔓延

思绪过于纷繁,如春雪

在群山之间飘落

哀愁寄居在凹陷的双颊中

随着二月的风沙

逐渐堆积

这里的土地日益贫瘠

河床也慢慢干涸

我们蹒跚而行

双眼凝视着空洞

双手扶持着伤痛

身影在田埂间断裂

心在迷途中蜷缩

此时,夕阳告别了山峦

我们开始品尝黑夜的滋味

咀嚼暗淡的星光

吐出穿行的乌云

黎明来临时

残月成为人间的冷炙

至于小说方面,我感觉自己还处在早期阶段,就像看着邻居开凿泉眼,我也学着怎么寻找蕴藏着泉水的山地,虽然也在书本上学了如何辨别地形,如何使用工具引流下山,但真正做起来还是面临很多具体的困难,就像很多人说的:听过很多大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我只能像盲人摸象一般慢慢地摸索着,一点点地摸到鼻子、身体、尾巴,然后再通过想象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火车》这篇小说也是这么摸索出来的。最早是听到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故事,讲自己父亲去世了一年多还没人知道,在自己房间里都腐烂了。这种事之前都是在新闻里才看到,没想到这次是由身边的朋友讲起的,内心非常震撼。我最早是想写一篇中篇小说,把身处其中的女儿、母亲和父亲的心理进行对比描写,但写出来的感到很平,我不是很满意,就放了起来。后来机缘巧合得到作家瓦当老师的指点,改为一篇微型小说,大幅删改了很多段落,只保留了女儿回来收拾父亲房间的片段,她的回忆和邻居的闲谈交织在一起,让她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一直潜藏在内心,只不过自己意识到时为时已晚。

这篇小说,我其实并不是很满意,但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我还在摸索阶段,可能目前只能做到这个水平,随着以后的不断钻研,或许我会写出更好的作品,而这也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