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香遍国 ——浅探“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酒神金盘
筹备三年之久的犍陀罗艺术展目前正在故宫文华殿展出。此次展览是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共展出203件珍贵文物,其中173件是巴方文物。它们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塔克西拉博物馆、白沙瓦博物馆、伊斯兰堡博物馆、迪尔博物馆、斯瓦特博物馆和洪德博物馆。文物的时代跨越巨大,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不等。文物类型多种多样,既有造型精美的大型雕像、精致的金银器物与首饰,又有讲述佛教故事的石雕、佛塔建筑构件等等。剩余的来自故宫的30件文物,大多从古代犍陀罗地区通过高原丝绸之路上斯瓦特、克什米尔等艺术中心进入中国西藏西部后辗转来到故宫。这些文物都展现出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
“譬若香山”与北京香山
此次展览的名字叫“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这里的“香山”指的是什么呢?和北京香山有关系吗?“譬若香山”出自佛经,“香山”最早出自佛教的经典。据记载,释迦牟尼出生在迦毗罗卫国都城,都城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山:犍陀摩罗,翻译过来就是香山、香水山、香醉山等。唐代的《俱舍论光记》中就写到,这座山的香气令人闻之欲醉。释迦牟尼在世时,他的弟子许多都在香山修行,之后也有很多信徒在此修道。所以香山是信众们心中不灭的家园。佛教传入中国后,香山之名也随之而来,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登上这座高峰修行。于是,我国就出现了很多以“香山”命名的山峰,著名的北京香山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犍陀罗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即今天巴基斯坦境内,西边是兴都库什山,东边是喀喇昆仑山,包括今天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东侧的塔克西拉,斯瓦特河谷以及阿富汗喀布尔河上游的哈达、贝格拉姆等地。展览从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角度,为观众展示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影响。
香遍国:多元文化下犍陀罗文明的诞生。这里自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起曾先后受到波斯帝国、孔雀王朝、大夏、安息、贵霜王朝统治,最终在公元465年嚈哒人(白匈奴)入侵犍陀罗。频繁更迭的统治者,为这片土地引入了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多样的文化相互融合碰撞,奠定了键陀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基础。
犍陀罗艺术的辉煌。有了多元文化的基础,繁华的文化有了自己的发展。在犍陀罗艺术的早晚期,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点。早期的犍陀罗艺术深受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比如来自地中海的建筑装饰纹样,有着波浪卷发造型的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特征。而晚期的犍陀罗文化受到了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主要用石膏造像,本土化的艺术风格日趋明显。
犍陀罗艺术的余晖。经历变动的犍陀罗艺术走向衰落,不同地方的文化由于变动,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后来,大量古代佛教艺术精品进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寺庙珍贵的财富与艺术品一直保存到今天,为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的生根、成长并走向成熟提供了丰富养分。
三个欣赏角度
观众在看展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欣赏这些精美文物:
神话人物 由于犍陀罗艺术深受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所以这个地区发掘出的文物中,有很多是我们熟悉的神话人物主题,比如酒神与阿特拉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他是宙斯之子,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狄俄尼索斯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确立了相关法则,并传授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族巨人。他在与宙斯为首的奥林巴斯神族的战斗中失败并受到惩罚,以双肩支撑苍天。阿特拉斯神话传到犍陀罗地区后,常被塑造为大力神的形象,多位于佛塔或者建筑物的下层,呈现蹲立或屈膝坐姿,以肩或手臂来支撑上面的部分。
雕像艺术 展厅中的C位是尊巨大的佛立像。这尊雕像上的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特征很明显。高挺的鼻梁、波浪卷发、有流畅衣纹的薄衣、面部轮廓都是明显的欧罗巴人的特征。这样的造像风格也深深影响了我国云冈石窟、莫高窟的佛教造像。此次展览海报选取的“转法轮印佛坐像”表现的是释迦在萨尔纳特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情形。此尊像面容呈完美的椭圆形,五官匀称,形象表现自然,头顶肉髻较小,具有典型的晚期犍陀罗风格。
佛教故事 展厅中与佛教故事主题相关的文物占了大部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本生故事。这类故事主要讲了释迦牟尼前生的事迹,说明释迦牟尼修成正果是经过若干世的善行最终成功的。故事内容曲折、情节生动,还有鲜明的善恶观念和复杂的伦理思想。譬如“二妇争子本生”这件作品,一母夜叉抢得一男孩,强辩说是自己的儿子,与孩子的母亲争吵起来。菩萨为断明此案,在地上划出一条线,将孩子置于线上,命双方拉拽孩子,谁能把孩子拉向自己的一方,孩子便归属于谁。孩子在拉拽下大哭起来,生母心疼,松开了手,于是菩萨断定“心痛孩子者必为其母亲,而只顾拉拽,无动于衷者必为假冒”。动画片《九色鹿》就是依据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的。一类是佛传故事。通过将讲述释迦牟尼此世生命历程的作品按时间顺序展现出来,方便观众直观地感受佛陀一生,包括他作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降生、历经苦修和降魔最终修成正觉、终其一生弘扬佛法并度化众生、最终在娑罗树下涅槃的经历,从而感受到犍陀罗艺术对这一题材的艺术呈现,体会到犍陀罗地区对佛陀个人的缅怀,以及对佛教基本精神与教义的世俗化表达。譬如比较著名的“太子诞生”描绘的就是摩耶夫人手攀树枝,悉达多太子从其右肋诞生降下,帝释天手捧披巾接住太子。整件作品与《修行本起经》中的记载基本一致。
此次展览旨在通过从犍陀罗艺术的诞生、巅峰、衰落三个时间段串联起不同时期极具特点的文物,将犍陀罗艺术深受希腊艺术、印度艺术等多方艺术影响的结果呈现出来,同时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域,犍陀罗艺术对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有着深远影响,为今天的人们复原古丝绸之路的辉煌起到了重要帮助。同时,此次展览也是响应“2023中巴旅游交流年”,展现了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馆员)
- 敦煌艺术展亮相苏博[2023-04-25]
- 程昕东:中国当代艺术,得有自己的考量系统[2023-04-21]
- 融科技之力 展艺术之美[2023-04-03]
- 破解美之密码 传播中华大美[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