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严肃文学,用阅历与青春握手
来源:光明网 | 陆玄同  2023年05月11日15:54
关键词:严肃文学

2023年5月10日,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一个庸常的日子,但对一些文学爱好者来说,这一天令人感到伤痛,因为著名作家沈从文在35前的这一天溘然长逝。肉体寂灭,精神长存。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仍旧沉浸在沈从文描绘的湘西美景和静宁里,体味着“慢时光”的惬意。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up主,开始解读起严肃文学。从鲁迅到沈从文,从路遥到汪曾祺,从莫言到余华,大家的作品被一遍遍解读,让很多年轻人沉浸其中。这一现象让人不禁惊叹,严肃文学年轻化了?

严肃文学,想说爱你也容易

时下,不管是抖音、B站,还是小红书,“小课堂”式的解读拉近了大部头与普通人的联系,让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一个场景的描绘,一段金句引发的情感共鸣,这些内容为严肃文学带来了巨大流量的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有兴趣探寻了解那些熠熠生光的近现代作家。

就这样,一本本严肃文学,一个个尘封在历史中的文学家在短视频平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复活”。文学与生活的链接,并不因历史演进而中断。好的文学作品诠释的生活,刻画的人性,描摹的精神图腾,在任何时代都会引发共鸣。有数据显示,在B站、小红书等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上,提倡“共读”和互相打卡鼓励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手段。

而严肃文学的年轻化,也说明历经碎片化阅读冲击,和网文零食的投喂后,年轻人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构建。他们渴望用严肃文学中极具情境性的画面,对抗现实中的功利和浮躁。同时,走进严肃文学,与文学中的人物对话,与时代对话,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屏蔽嘈杂、抵抗焦虑、回归自我。比如,沈从文的《边城》《月下小景》《湘行散记》等作品中,既有潇湘烟雨的人间醉梦,也有生活中的淡定从容,这些都可以熨平躁郁的情绪,重拾一份心灵的宁静。

在众人的狂欢里读懂世界

让严肃文学回归年轻人,其中有短视频平台强大社交属性的一份功劳,此外也离不开影视作品对严肃文学的改编。

从微信读书组以社交目的,把“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一群人的狂欢”,到抖音、B站依靠博主的个性化展现,将严肃文学重新演绎、生动解读,再到影视化改编,让迥异于当下生活的文学背景与时代叙事,有了切实可感可知的互动与交流,严肃文学的面孔越来越在年轻人心中变得和蔼可亲。

近年来大火的《人世间》《装台》《平凡的世界》《人生》《觉醒年代》等作品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很多年轻人在追完剧后,回归文学阅读本身,在导演编剧叙事和原作者叙事的双重构架下,体悟文学本身的穿透力、感染力,进而构建起自身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

伟大的文学,兼具思想性和时代性。相较于内容浅显的网络小说,严肃文学的优质内容是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当下的年轻人从原著中揆诸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于是,作品越是贴近生活,就越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当然,这种贴近并非一味地迎合,因为,人性是相通的,那些有生命张力的人物放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引发当下人的共鸣。

借助经典的力量向阳生长

主持人杨澜曾说,“严肃文学常常能触碰到人们的痛处、全社会敏感的神经,网络文学,特别是幻想、奇幻类文学,就像是给伤口上裹隔离霜。”经典的严肃文学之所以可以穿越时空,抵达当下年轻人的内心,就是因为它们可以给予人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和苦恼,也有机遇和挑战。人的成长之路天然是曲折的。比如路遥,他对年轻人遭遇坎坷境遇的同情和激励,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再如鲁迅,“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亦如他的思想,成为年轻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支柱。即便一个世纪过去了,他笔下的“孔乙己、狂人、阿Q、小D、闰土、祥林嫂、赵太爷、假洋鬼子”在当下依旧能找到原型,让人心服口服。

阅读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年轻人回归严肃文学,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这说明,青年越来越重视内心精神世界的构建,期待更有营养更有力量的文学作品的滋养。继而在更高纬度和更深层次的体验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幸福的含义。

当然,当下扁平单一的网络流行语,让年轻人集体陷入语言表达匮乏的困境,他们希望从严肃文学找寻更多元表达。比如鲁迅的犀利,沈从文的诗意,汪曾祺的气韵,路遥的平实,老舍的通俗等。

总之,不管各种原因,严肃文学在年轻人中回来了,这本身值得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