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书香童年添彩
儿童阅读的意义
作家赵丽宏
儿童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人生打基础,是为未来画草图。从小读什么书,长大成什么人。对书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的选择。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造房子,要把房子造好,第一件事情,也是事关成败的事情,就是要先把房子的基础打好。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这个基础上造出坚固美观的房子。儿童的阅读,就是为人生打基础。而童年时代读到的那些好书,就像是造房子的基础材料,有了这样的基础,平地可以起高楼。在这样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人生楼房,一定是既美观又结实。
儿童的阅读,是为未来画草图。未谙世事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往这张白纸上画什么线条,涂什么颜色,这些线条和颜色就会留在这张白纸上,就会改变这张白纸。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不断地亲近美好的文字,阅读有质量的好书,那么,这张白纸上会留下美好的印记,这张白纸会逐渐丰富,逐渐美满,最后成为一幅丰富多彩的美丽的画。
我常常对孩子们说,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能活一次,然而如果你爱阅读,那么,你就可能活很多次。读一本好书,可以走进一个智者的生命,跟着他活一次。阅读可以无限地拓宽你的视野,延长你的生命。
儿童阅读的意义,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智者。所谓智者,不仅是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追求真理的恒心。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思想者。
阅读的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接受过程,不是机械的灌输;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思考的过程。我小时候读书,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问为什么。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即便没有找到答案,这其中寻找探索的过程,也会让你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取舍标准,对所读之书,有自己的辨识和见解。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至理名言。人间的书籍浩如烟海,形形色色。读书,就要选择读那些能滋养心灵的好书。要让孩子慢慢懂得,读书的过程不仅是欣赏沉醉,也是辨识思考的过程。真正的读书人,要对所读之书有自己的见解和评判。读那些写出真性情真见解的好书,会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思绪情感和所读之书融为一体,那是精神的升华。而遇到无聊庸俗的书,要拒绝,要舍弃,不要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们,要在有质量的阅读中,成为一个有眼光有品位的识书人。
如何为孩子们提供好书,引导他们进行有质量的阅读,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为之思考,为之操心。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文化工作者,以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此费心,把有益于儿童成长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我们应该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和思考,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这是惠特曼的诗句,这和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个道理。我们要努力做的,就是应该尽我们的心力,爱孩子,关心孩子,引导他们从小和好书结伴,让这世界上的真、善、美,成为孩子们最初看见的东西。
荐书
《中华经典藏书:唐诗三百首》
中华书局顾青 编注
《四大名著》(儿童版)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罗贯中 曹雪芹 施耐庵 吴承恩 著
《安徒生童话》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丹麦〕安徒生 著
《柳林风声》
贵州人民出版社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著
《金波儿童诗选》
天天出版社 金波 著
选书的原则与方法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
阅读是一种魔法,能帮助儿童放飞想象,开拓视野,感受无尽的乐趣和各种不可能在现实中体验的生活。不仅如此,阅读更关系到每个儿童和每个家庭的未来。阅读力与一个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紧密相关。一个人只有从小广泛涉猎各种图书,才能学到很多知识,才能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长大才能做更多事情,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孩子的成功是家庭最大的成功,孩子的幸福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从这个角度来讲,阅读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可以说,阅读是教育投资里最划算的投资。“六一”儿童节到了,家长朋友们不妨选书作为孩子们的节日礼物。那么,如何选书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坚持分级阅读和分龄阅读理念。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不同的,书的内容深浅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要让孩子读得懂,觉得书有意思,一定要让孩子拿到符合他阅读能力的书,这个非常重要。0—3岁,最好给孩子选择好玩的书。比如动物形状的书、食物形状的书、洗澡书、布书等,让孩子一边玩一边读。比如我的外孙,在他小的时候我给他买了很多布书,他最喜欢的是“面包国王”丛书,他躺在摇篮里一边看一边啃,所以我还发过一张照片说:“小读者是这样用功啃书本的。”4—6岁幼儿时期,主要阅读以图为主、字很少的图画书。7—12岁,就要开始读桥梁书,主要阅读以文字为主、图很少的文字书,慢慢开始过渡。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给他挑选不同难度的书,这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特别注重“阅读是儿童的一种权利”。我们要尊重儿童的阅读权利,一定要挑选孩子喜欢的书。比如刚才我讲的玩具书,孩子喜欢汽车的选择汽车书,喜欢动物的选择动物书,一定让孩子一边看一边玩,让孩子感觉这本书很有意思。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要比他学了多少知识重要得多。因为只要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将来可以通过读书掌握很多很多知识;如果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通过阅读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现在教给他多少知识都没有用。
养成阅读习惯比学多少东西都重要,我希望家长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从小我们让孩子觉得书是好玩的、书是有趣的。孩子们会主动离不开书,认为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最甜美的东西,是上天给予的最好的礼物、最贵重的礼物。
第三,家长要读一读世界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史。比如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为孩子列出一个12岁之前的书单,开放式的书单,有好书随时可以加进来,让孩子在12岁之前把重要的书读到,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家长了解世界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史、图画书的历史,就可以把对夯实基础非常重要的书推荐给孩子。孩子在阅读的关键期,要把这些重要的书都读到。
我提供一个简单的选书办法——选择“名作家、名画家、名翻译、名编辑、名出版社”出版的书。按照这种“五名”的办法去选书,应该不会错。
荐书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第四辑)
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秦文君 徐鲁 葛竞 等 著
《梦溪笔谈(少儿彩绘版)》
接力出版社 李劲松 刘崇德 著 吴思远 绘
“手斧男孩”系列
接力出版社 〔美〕盖瑞·伯森 著
《爸爸的大手》
接力出版社 〔韩〕崔德奎 著
“章鱼先生有兴趣”系列(全3册)
接力出版社 韩煦 著
我写“霹雳贝贝”
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
1987年的夏天,我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文学部主任。我们文学部还有6位编辑,我们的任务就是每年为我们厂提供5个可以投入拍摄的儿童电影剧本。
有一天,厂长宋崇来到我们文学部说:“诸位,现在‘六一’儿童节都已经过了,可是今年我们还没有一部电影投入拍摄,大家不着急吗?”大家都表示很着急,就是现在手头的剧本还不成熟。厂长说:“大家都把手头的剧本说一说,一起讨论一下。”于是大家就纷纷说起了手里还不够成熟的剧本。说一个,厂长摇摇头,又说一个,厂长又摇摇头……作为文学部主任,我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个素材——
北京的春天天气干燥,我每天下班骑车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开信箱。手指刚要碰到信箱,就被信箱上的锁电了一下,有时还看见一个小小的蓝色的电火花……上楼走到家门前,开房门锁的时候又被电了一下……打开水龙头,当把手伸向透明的水流的时候又被电了一下,晚上睡觉脱衣服的时候,尤其是脱那种套头穿的衣服(化纤的、混纺的,甚至是纯毛的),屋里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如果关上灯,屋里还可以看见许多跳跃的蓝色小火花……
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大自然的静电现象。我比别人多想了一点,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我的手指被锁电一下?幸运的是,我比别人又多想了一步。我在想,如果一个孩子,他身上的静电现象特别强,强到别人都不敢碰他的程度会怎样?他的亲人甚至连亲他一下都不敢……在这个孩子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我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大概的故事。我对厂长说:“我来给你说一个,你看看有没有希望?”
厂长点点头。我开始讲述(当然要编一些吸引人的场景和物件):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北京妇产医院的上空,来了一架飞碟。一个妈妈正在生宝宝,随着一道闪电,医院的电断了,房间里一片漆黑,医生着急地喊起来:我们是双回路供电呀!怎么没有电了,这要出人命的!又是一道闪电,医院的灯都亮了。
“随着婴儿的啼哭声,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一个男孩诞生了……护士喊道:‘孩子的爸爸呢?你生了一个男孩。’爸爸高兴地跑进来,就对他的孩子亲了一口。他觉得他被电了一下……”
就这样,我断断续续讲了20分钟,我讲完了。宋崇厂长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赶快写,写好了我来拍……”
厂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回家以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稿和同题小说,剧本的名字叫《带电的孩子》,后来又修改了两次,最后剧本定稿时名字改作《霹雳贝贝》。那个时候“霹雳”两个字还不常用,属于时尚的名词。1987年的秋天,电影《霹雳贝贝》开拍了。1988年与广大观众见面,受到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要感谢导演,感谢摄影师,感谢美术以及摄制组的同行们,是这部电影让几乎全国的孩子们知道了《霹雳贝贝》。
我还要感恩读者和观众,这几十年来,他们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温暖。每当小读者知道我是《霹雳贝贝》作者的时候,他们就像遇到亲人一样地拉着我的手,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对于一个作者来讲,还有什么奖励能比它更让人感到欣慰和幸福吗?
我心里还在默默地想,我要感谢科学对我的陪伴,没有科学的思考与想象,“霹雳贝贝”是不可能产生的。
再后来,我写了科幻小说《非法智慧》(拍成电影《危险智能》)。我写了科幻小说《极限幻觉》(拍成电影《疯狂的兔子》)。我还写“小猪大侠”等一系列科幻作品。我觉得我们喜欢科学,并不一定就要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我们就是不从事理工方面的工作,了解普通的科学知识也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荐书
《没头脑和不高兴》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任溶溶 著
《乌苏里密林奇遇》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鲍尔吉·原野 著
《幻想的羽翼》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之路 著
《香山慈幼院》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之路 著
《居里夫人传》
商务印书馆 〔法〕艾芙·居里 著
在纸上作一次“童旅”
作家、诗人冯杰
30多年创作里,我在写诗歌、散文、绘画的同时,一直没忘记写儿童诗,题材上多和自己乡村经历有关,笔下出现的也多是乡村、草木、风物、孩子。
我的童年是和外祖父母在豫北滑县一个叫留香寨的小乡村度过的,在当时总共纵横三条胡同的乡村里,能看到的书很少,更没有阅读时挑选的余地,可谓是遇到什么看什么。在乡村,我更多看到的是村民为生计奔忙,我能听到的多是乡村林子里布谷鸟叫,断断续续,觉得那夏天像鸟声一样漫长,漫长到今天的此时此刻。
后来,我能接触更多的书则是回到长垣县,那是距离留香寨50里开外的另一个县城,在父亲供职的小镇上,竟然还有一家品种单一的小书店。儿童书籍尽管稀少,我已经能看到儿童杂志《向阳花》《儿童时代》,还有我姐姐在鹤壁矿山打工时买的连环画,譬如《渔岛之子》《火娃》《火牛陷阵》《半夜鸡叫》《鸡毛信》等等,这是一些充满革命色彩的连环画册,当时我们叫作“画本”,平时,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挤在一起比较谁的画本里面“打得激烈”,那便是上品。
在童年的阅读总结里,留在我记忆里的意象,更多的还是小村外粉红的杏花、粉白的梨花、紫色的葛花,姥姥蒲扇里的童谣,姥爷讲的乡村传奇。我观我闻我记,这些后来都成为我创作不尽的源泉。值得自豪的是,我在乡村割草、放羊、喂猪、养兔子、遛狗、赶集、拾柴火、偷瓜、打架。北中原乡村那些蓝天、庄稼地、河滩也算是读到最多的“作品”,那应该是另一种“自然文学”。风吹哪页读哪页。
在现代化的今天,中原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没有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历了。即使生活在现在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已有共同点,他们早已和自然、草木、器具、动物、风俗等传统农业元素陌生化了,也渐行渐远。
我知道无法对比,是时代变化太大,许多人在高速生活里没有空隙关注昔日的“慢生活”,现代化浪潮中,大江东去,没有一条鱼漫游并去关注岸上一朵独自开放的“闲花”。这也给作家提供一个记录时代的抒写空间,从一位诗人角度而言,我作为一名来自乡村的诗人,觉得自己每一次创作的“诗旅”,都是一次返回童年的“童旅”。
记得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包括很多内涵。作为一位儿童诗人,我从“天空、大地”和“自然、元气”上面感悟,我知道,童年时代的草木情怀,自然感受,会无形地滋润在一个人骨子深处,像青铜的渍浸,像玉石的包浆,像钟乳石静静滴垂,总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文化胎记”,让人一生携带。
一个童年时代能闻着遍地草木气息、山野气息的乡村孩子,我相信有一点,当他们成长后走向社会,无论人文和科学,生命里保持的那一段自然感受会受益终身,童年乡村的这一期“自然课”是无法在成年之后补课的。那些属于自然、草木、山川、河流、大地的“大词”,它们是自然的清澈,必将左右着一些无形的东西,譬如气质、感觉、感受,对待世界的态度。
这里,有我作为一名儿童诗人去写“乡村和孩子”的某些奢想。我想看到城市里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带领自己的孩子亲近乡土、感触草木、回归自然。我写儿童诗也是纸上返乡,阅读乡土,踩着诗行,去作一次纸上的乡村“童旅”。让你从诗中去返回童真和乡土。
荐书
《小马过河》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彭文席 著 陈永镇 绘
《父与子》
译林出版社 〔德〕埃·德·卜劳恩 绘
《金银岛》
作家出版社 〔英〕史蒂文森 著
“乡土和孩子”系列诗集
海燕出版社 冯杰
《在西瓜里跳舞》
海燕出版社 冯杰
爷孙同享阅读乐
科普作家郭耕
本人作为动物保护科普作家,原本是以多年来与动物相伴的个人经历与体会,针对孩子们,作讲座、做节目、写书,所谓少儿科普,基本是一人对众人,除了讲课后的互动环节能得到一些反馈外,做节目、出书则完全无法知晓听众和读者的感受。建议出版社多给作家进学校、下课堂的相关机会,以求得到写作效果的反馈。
自从我当上姥爷,有了外孙,终于明白,只有熬到这个份上,才有资格对亲子阅读,提出一些带有切身体会的建议,包括如何提升孩子的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的小外孙现在快5岁了,几乎是在缠着我念书、讲故事的岁月里成长的。当然我也是乐此不疲,每当小外孙从满架子的书堆中挑了一本书,一屁股坐进我的怀抱让我讲书,那该是爷孙同乐的最幸福时刻。他似乎不在乎是否讲过的书,有人给讲就行,我可是希望再讲就讲没讲过的书。于是,既有推陈出新,也有故事重温,小娃娃是一张白纸,你尽可以给他描述最新最美、有趣味有内涵的画境,还有语境。我便发挥多年练就的讲述神功,绘声绘色,或学鸟兽,或学火车……声情并茂地先拿小外孙练手,过后再走向社会给广大少年儿童讲课,毕竟我作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教授,常年在各地巡讲,包括给小学生讲座。至少,无论几年级,给我什么课,都能应对裕如。
说到讲童书的体会,我这个做姥爷的还真有些设身处地的体会与经验,颇知一些老少皆宜的童书,比如,《神奇校车》令人十分受益,无论什么领域的探究,只要跟着卷毛老师进入神奇校车,一切疑问都会迎刃而解,轻松愉快,有惊无险,知识丰富,画风活泼。
“11只猫”系列也是爷孙同乐的一套好书,有情节、有情感、有悬念、有内涵,既凸显正义与规则必胜,又不乏幽默滑稽之风格,每每抱孙讲书,抑扬顿挫,双双入境,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巴巴爸爸经典故事》则以想象中的气泡般生物的动画故事,描述其一家的经历,虽属虚构,却也不乏情感和高尚……《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更是魅力不减的名篇,被做成图多字少的儿童绘本后,既有强大的专业性,也具高度美观悦目的可读性,读后,我不禁产生去观察昆虫的冲动,而小外孙更是宣称长大后要去研究昆虫!读书美丽、阅读魅力,不言而喻。刚刚,小外孙拎着一本《谢谢你!快递车》又一屁股坐进了我的怀里。每天都有快递敲门,快递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从产地到集散地,从乡村到城市,从大车转小车,再分发到快递员手中,直至上门递送,让孩子体会一下收获快递背后的艰辛与付出。阅读,有助于使人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目的。
当然,我爱观鸟,有时也带小外孙同观,可谓共读自然之书。我在全国各地作讲座,也会带着我的拙作赠予听课的小学生,以补听课时短未能尽兴之不足。总之,给小朋友写书,与小朋友阅读,已成为我的习惯,“六一”来临之际,愿全国的小朋友都能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荐书
《神奇校车》
贵州人民出版社 〔美〕乔安娜·柯尔 著
“11只猫”系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日〕马场登 著
《巴巴爸爸经典故事》
接力出版社 〔法〕安娜特·缇森 〔法〕德罗斯·泰勒 著
《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
新星出版社 〔日〕小林清之介 文 〔日〕森上义孝 图
《动物与人那些事》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郭耕 著
读书的四种工具
儿童文学作家葛竞
你知道吗?读书不光可以用眼睛读,还可以用脑子读、用嘴读,也可以用脚丫来读!
你一定要哈哈大笑起来,脚丫怎么读书呢?听我慢慢讲给你吧。
用眼睛读,是指我们要完整的,逐字逐句地阅读整本书,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对作家的写作手法都了然于胸。
用心读,就是在睡觉之前,把书本里的内容在心里默默地回想一遍,这样,书中那些最重要的部分就留在你的记忆中了,会让你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小时候有一回我独自在家,正在灯下看书,忽然停电了,一片漆黑之中,我很害怕,这时候,我最喜欢的《长袜子皮皮》这本书就跳到我的脑海里。皮皮是个很特别的女孩,脸上都是小雀斑,她能举起一匹马,能从着火的屋子救出两个小男孩。我在脑海中默默地回忆书中的内容,就像皮皮真的出现在我的身边,变成了我的好朋友。
用脑读书的过程中,你的大脑里就好像有许多超级智能小机器人,能够对书里的信息一 一梳理,让那些最重要的内容形成一条脉络。
第三遍就是用嘴读。这可不是让你背诵书里的内容,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在思考整理书的核心内容,也在筛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还要转化成自己理解和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是个很考验人的读书方式。不仅需要表达能力强,而且思路清晰,说得头头是道,还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人人都爱听你来说书。
先想想,再开口,在自己心里打个草稿:说什么?为什么说?
你想给别人讲述一个故事,那就应该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在心里过一遍,从头讲起。要讲好开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因为开场白是吸引你的听众最重要的武器,也是让别人明白你要讲什么的敲门砖。你还可以和爸妈一起讨论书里面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你的表达能力,还能让你了解别人对这本书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谈话,你与爸妈会变得更亲密。小时候,我爸爸常会把写好的作品第一个给我看,来听取我的意见,我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就经常给他的作品挑毛病。现在回想起来,一方面,我爸爸把我当成了小读者,另一方面,也是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我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在讨论中引领孩子去深入阅读,也能和孩子做深入的情感交流。我的成长过程经常和爸妈一起读书,一起去讨论书中的内容,把自己心里的一些事情也借由这样的交流,跟父母聊出来了,把阅读变成了一个交流亲子感情的平台。
最后,用脚丫读!怎么用脚丫读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可以走到书中的世界去看一看,这样你对这本书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我曾经去英国伦敦旅行,特意去探访了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家。你可能会说,福尔摩斯不是虚构的人物吗?因为大家对这部作品的热爱,所以就在书中所写的贝克街221号,真的为福尔摩斯修建了一个家,这里面的陈设全是按照书中所写的那些布置的,还会有很多大侦探参与过的案件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到了这里就好像真的走进了这部世界名著中。
读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边读书中的故事,边体验自己的生活,让书和生活产生互动,这才是真正的深入读书呢!
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读书的四种工具了吧?你记住了吗?你最喜欢用哪一种工具读书呢?
荐书
《桦皮船》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薛涛 著
《长袜子皮皮》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瑞典〕林格伦 著
《小屁孩日记》
新世纪出版社 〔美〕杰夫·金尼 著
《永远玩具店》
新蕾出版社 葛竞 著
《吹泡泡的小老鼠》
新世纪出版社 葛竞 著
书灯照彻少年时
儿童文学作家刘耀辉
大作家博尔赫斯生前长期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自然而然地吟出了那广为传诵的诗句:“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眼中,顶级作家的桂冠固然为博尔赫斯赢得了荣誉与尊重,但那些浮名到底不过是身外之物,最令人称羡的,还得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书中穿行,把每一个寻常日子都酿成了诗。阅读和写作既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他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生,多么令人神往!
岁月匆匆,韶华易逝,我如今也已然年近半百了。
47年前的一个大雪天,我出生在黑龙江呼兰。有幸与“文学洛神”萧红成为老乡,冥冥中似乎注定了我此生也会跋涉于儿童文学的道路上。在东北的8年里,我父母亲在一个小镇上修表,月月有工资,家境算是比较殷实。5岁进了幼儿园后,我曾拥有过满满一抽屉小人书。后来在回山东老家的路上,它们全都被某个贼给撬了去,我为此伤心了好久。人说只有失去过才会懂得珍惜,我对书的珍爱之情,大概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滋生的。
我老家在沂蒙山区腹地的一个小村子。父母回来后就没了工资,只能从土里刨食了,家道于是迅速中落,没过几年就穷得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闲钱给孩子买书呢?上四年级时,二姨父带我到县里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童话书。那是我整个小学时代所拥有的唯一一本书。上了初中以后,我先后沉迷于言情、武侠小说,成绩一落千丈。等到初三上完,我连参加中考的资格都没能获得,只好复读了一年,然而还是没能考上高中。那个暑假我苦闷极了,亏得从堂兄那里借到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书写尽了初恋之美,读来叫人沉醉,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文学的魅力。它因此成了我第一本反复涵咏过的书,有些诗句至今仍然能背诵出来。
后来,我进了高中,成绩列全校倒数第一。加上办理入学手续时饱受白眼,我终于被刺激醒了,暗暗下了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决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导、帮助下,我奋起直追,成绩飞速提升,3年后在高考中拿下了全县文科第一名,一举冲进了北京大学。奇迹的背后无他,唯有发奋苦读。当然这个苦读主要指的是啃课本,读闲书的时间是几乎没有的。直到高考成绩揭晓后,我才跑到邻村一位同学好友家借了一堆文学经典,记得有《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羊脂球》。至今犹记在那些个闷热的夏夜,我躲在蚊帐里,就着一盏书灯读得汗出泪下。世界一片宁静,心潮却在不停地翻涌。偶有鸡鸣狗吠,听来有如天籁。那是多么美好的少年时啊!
高考第一志愿我报的是北大中文系,奈何差了几分,被调剂到了考古学系。一开始,我还是做着文学梦的,经常写诗,还跑到图书馆读了不少文学书——经典的如《三国演义》,小众的记得有一本散文集《花树下的人》。然而北大的学术氛围实在太好,不过一年就把我给拽到了“做学问的正途”上。于是我告别了文学书,改为钻研考古类的专业书了。
造化弄人,我毕业后先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后来又调到青岛出版集团,工作与考古再也不沾边了。到2009年,在编辑曹文轩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受到感召,决定也试着写起来。那以后我才真正开始系统阅读文学作品,从《红楼梦》读起,一路细读了鲁迅、萧红、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肖洛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作家的代表作。7年前,我调入青岛科技大学教书,读书兴趣已慢慢转向了《论语》《传习录》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现在看,我的少年时早已结束了。虽然古话说人无再少年,但我却觉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独属于自己的书灯,无论你我的年纪再怎么大,只要能够时时点亮它,在精神生命的层面我们就都依然还是个少年郎。
荐书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清〕曹雪芹 著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 著
《萧红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萧红 著
《少年读论语》
青岛出版社 刘耀辉 著
《少年王阳明》
济南出版社 刘耀辉 著
近处的风景
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
读一本书,书里住着一只小蚂蚁。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
童年的我就过着这样的生活。除了那只圆形打滚的西瓜虫不会变色,其他的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精彩生活。
有一些味道,仿佛依然存在:雨中的泥地呲呲作响,散发着蚯蚓的气味;阳光下油菜花黄澄澄一片,散发着油油的香味;麦地里麦秆堆成垛,散发着青涩的气味……
有一些声音,依然清晰:外婆用太仓方言讲述狼外婆、白蛇的故事;妈妈则在煤油灯下用太仓方言朗读《聊斋志异》、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欧叶妮·格朗台》……这些书是舅舅一字一字抄下来的。妈妈和外婆讲述的声音不同于生活中的对话,她们在讲述之前的神情就意味着一种神秘的游戏即将开始,仿佛她们自己就是从故事中来,她们和故事里的人是熟识的,我每天都希望听到那些关于贫困、金钱、慷慨、仁慈、宽容、智慧的故事,这种倾听,在日后演变成我对于文学的兴趣。
有一种诱惑,伴随着我走过童年时光。我小学时候有一位康同学,他的爸爸是上海人,给他订了《看图说话》杂志,其中一期刊登了一个女孩因懒惰变成老鼠的故事,金黄色的粮仓,女孩长而顺的黑发,画面下小小的红色文字,看起来精美无比,这是我见到过的第一份儿童杂志。拥有一本儿童杂志是我童年无法企及的梦想。
紧接着,一件幸福的事情来临了,我家有了一台黑色的长方形收音机。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收音机里传来清脆童音: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接着一个浑厚的男声开始讲述冰子的童话《小蛋壳历险记》,这声音夹杂在鸭子和狗叫声中,傍晚,成为一天中最期盼的时刻。
《小蛋壳历险记》给予我一种启示:一个小小的蛋壳也可以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那么一棵树呢?一朵花呢?一条狗呢?一个人呢?
于是我有了一个秘密,我偷偷地写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在太仓岳王镇附近,有一个酒鬼叫阿昆,常常喝醉了躺在路边,浑身污秽不堪。身后跟着一群孩子,一边跳一边叫……这时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我要写一写他的故事,于是《阿昆的故事》就偷偷地写出来了,有一万多字,对于四年级的我来说,是很了不起的“长篇”了。后来以阿昆为原型的人物常常走进我的童话,《雨街的猫》里的那个灰衣人,《隐形树精灵》里那个赶着红白相间羊的流浪汉。
那个时候的我,走在小镇长长的石子路上,宁静读书,灯火可亲,家人相依,心中装着远方和诗的梦想。于是,我写下了《蔷薇别墅的老鼠》中那个宽容、乐于收养的蔷薇奶奶,那是守候在老家的外婆形象;《雨街的猫》中那神秘的雨街,便是江南多雨的小街;而《鼹鼠的月亮河》中的鼹鼠米加则沿着弯弯的月亮河走出去;《木偶的森林》里的小熊白黑黑同样也走向了那条通往城市的道路。
写作多年,小说、童话都一一尝试,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在描绘小镇女孩内心对远方的向往。忽然有一天,我开始有了回归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有了新的方向,于是写下新作《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我尝试通过文字,写不一样的从前和如今眼里的故乡,写那个曾经生活在小镇的女孩生活的近处。
当我写完《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我特别想把这本书送给我亲爱的妈妈,是她带我去田野劳作,体验大自然的美,是她给我讲故事,给我文学的眼睛,我所看见的、记住的童年最美的风景,来自于她最简单的一遍遍的阅读和最自然的一次一次的劳动。我越写下去,越发地觉得我对文学的热爱、对事物的感受力都来自于我的妈妈,并不懂得文学教育的妈妈无意中给予了我阅读和体验生活的机会。我想,一个孩子,观察了,阅读了,记住一部分,忘记一部分,自己想出一部分,那么,写作就起步了。人生有这样的开始,是幸运的事。
荐书
《和树谈心》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金波 著
《人间草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 著
《夏洛的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E.B.怀特 著
《离星星最近的地方》
新蕾出版社 王一梅 著
《鼹鼠的月亮河》
新蕾出版社 王一梅 著
从书房走向广阔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赵菱
从我还不记事起,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听妈妈说,我对印有文字的报纸、杂志、书籍都很敏感。两岁左右时,我拿起一份报纸,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边说:“还怪有意思哩!”一旁的奶奶哈哈大笑,说:“你一个字都不认识,知道什么是有意思呀?”但很快我就知道了,并且对书入了迷。
妈妈很喜欢阅读,我家里有很多书。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感觉书架比我高很多,当我在一格格书架上摸索着,寻找我喜欢的一本书时,仿佛在书的神秘世界里穿行。
在我还不认字时,每天晚上妈妈都会给我讲故事、读娃娃歌谣,那是我童年的每个夜晚最甜蜜的时刻。等我能够读书了,妈妈的书架就成了我的快乐天地。
上小学时,我开始读《红楼梦》,有的篇章觉得非常好看,有的片段看得似懂非懂,居然也读下来了,并且在笔记本上摘抄了很多诗词。我觉得这些诗很美,还把它们背诵下来。
有一年冬天,妈妈带回一套《红楼梦》主题的杯子,杯子上印着“金陵十二钗”。那一个个古装美人让我惊讶万分,好像她们从书中的世界忽然一下子来到了我面前。我把《红楼梦》又读了一遍,这套杯子也成了我的心爱之物,常常拿出来看上面的人物,再和书中的描写对比。
妈妈喜欢历史,从小就听她给我讲《二十四史》,讲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对我影响很大。长大后,我把妈妈曾经给我讲过的史书,又细细阅读了一遍。当我读到童年听过的故事时,感到非常亲切,童年的温馨、快乐如一股暖流,迅速涌遍了我的全身。
童年时,妈妈的书架就是我的书架,她大学时代的课本,也成了我很喜欢的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我都一本本阅读,有些篇目反复读了很多遍。比如,《棋王》《边城》《受戒》《月牙儿》等,都是那时我喜欢的作品。
妈妈喜欢巴尔扎克的作品,先是在我小时候给我讲《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后来就把她的书拿出来,让我阅读,这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人生。
奇妙的是,当我长大后,拥有了自己的书架,我把童年时喜欢的书,都一一买来,让它们再次成为我的珍宝。
每当我看到那些陪伴我成长的书时,就倍感幸福,童年的诸多回忆也随着当年的阅读涌上心头。每一个阅读的日子都是金色的,如同花丛中的蝴蝶,翩翩起舞,翅膀闪烁着迷人的梦幻色彩。
少年时期,我经常跑图书馆,把当时能看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几乎读遍了。这给了我丰厚的精神滋养,对我以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除了书,我家里还有非常多的杂志。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妈妈买的《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还有大量的情感、生活类杂志,几乎一期不落。杂志太多了,每到年终,妈妈都会用结实的麻线,穿上最大号的针,把这些杂志手工做成“合订本”,方便保存,也方便再次阅读。妈妈还给我订了很多少儿杂志,如《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等,从这些杂志上,少年的我学会了投稿,从开始发表一篇篇文章,到出版第一本书,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坐在书房门口看一本书,被书中的世界完全吸引,激动得热血沸腾。当我看到妈妈从外面走进来时,我抬起头,说:“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走得很远很远,我要看到更多精彩的世界。”
妈妈脸上闪过一瞬间的惊讶,但立刻她就微笑了,温柔地说:“会的,你一定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后来,这句天真的话语变成了真的。
我从童年的书房,走向远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是阅读带给我的惊喜与奇迹。
荐书
“童心向党·百年辉煌”系列绘本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晓玲 等 著
《草房子》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曹文轩 著
《追踪小绿人》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金波 著
《童眸》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黄蓓佳 著
《大水》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赵菱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