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盛宴的文学“味道” ——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侧记
6月5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在厦门隆重开幕。今年大会以“放歌新时代 剧耀新征程”为主题,整合中国作协、中广联合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等行业协会资源,让这场视听盛宴散发出浓郁的文学“味道”。在会场二层展台,《人世间》《牵风记》《北上》《主角》《应物兄》等茅奖获奖作品深深嵌入“剧”字中,《戴花》《家山》《白洋淀上》《大医》《北流》《神圣婚姻》《金枝》《雪山大地》《亲爱的蜂蜜》等十余部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业已出版的作品吸引了来自影视行业的众多嘉宾驻足阅读。
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展示
首届电视剧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作主旨演讲。他谈到,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提出了一个极为重大的时代命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对中国文学和中国电视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文学与影视携手也面临着更强的紧迫感。前不久,中国作协举办了“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邀请了三十多位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剧作家,齐聚中国现代文学馆。剧作家刘和平说:“剧本也是文学,编剧也是作家。”的确,戏剧、影视和文学,本来就是百年修得同船渡的关系。尤其在今天,影视文学在文化产业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位置更加突出,文学与电视剧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文学和影视都不能缺席,这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邓凯说,未来,中国作协将致力于挖掘丰沛的文学资源为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致力于搭建文学作品版权开发体系,为文学的影视转化提供畅通的渠道;致力于推动更多优质文学作品“破圈”传播、“跨界”生长,以文学为起点,推动向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不同艺术门类衍生转化,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文学影视双向赋能高峰论坛现场
开幕式当天下午,在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中广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文学影视双向赋能高峰论坛上,二十余位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制片人以及影视机构和播出平台的嘉宾们齐聚论坛现场,他们不仅共同见证了《2020—2022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与“新芒影视文学计划”的发布,还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等形式,充分探讨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分析当前文学影视转化的机遇挑战,碰撞出文学影视融合发展的新思考和新办法。
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热度攀升
《2020—2022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提供行业数据
近年来,丰富的文学作品宝库正在成为剧集创作题材与内容的新热点。据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0—2022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在网络推荐评分平台上,截至今年5月,共收录近三年播出的文学改编剧集264部,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作品有67部,占25.4%,文学改编剧集的平均评分人数高达93054人次,远高于近三年国产剧在豆瓣的平均评分人数47331人次,可见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热度正盛。正如邓凯在大会主论坛致辞中谈到的那样:文学携手影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创新活力、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底气。
《2020—2022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发布
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储小毛介绍,蓝皮书既总结了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一些改编过程中尚存的问题,比如局部价值消解、说教倾向尚存;爱情叙事泛滥,类型创新有限;性格圆扁失当、人物塑造受限;影视思维有限,视听叙事不强;市场定位不清,版权意识欠缺等等,蓝皮书还在文学IP的挑选、开发、衍生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促进文学与影视的融合发展与良性循环。
百堂课程、百场沙龙、百万征稿
“新芒影视文学计划”为好内容保驾护航
2021年,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新芒IP计划”,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作协向芒果TV输送小说近2000部。作为芒果TV持续加码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新芒IP计划”全新升级为“新芒影视文学计划”。据芒果TV副总编辑、影视中心总经理唐藩介绍,“新芒影视文学计划”将推出“百堂课程”,邀请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创作者公开授课,探讨文学和影视的融合发展问题,启发创作者提高文学与影视创作能力;组织“百场沙龙”,邀请文学界和影视界工作者,碰撞故事创意,探讨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孵化影视剧项目由芒果进行投资开发;发起“百万征稿”,将征稿对象拓展为小说、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剧本等。据悉,今年的征集活动已于2月28日开始,将持续到9月30日截止。
作家、编剧代表座谈文学影视双向赋能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作家王跃文谈到,影视的现状是苦于没有好内容。计划的全新升级,为有志于投身文学创作的作家、剧作家、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平台,这不失为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与有益倡导。作家、编剧蔡骏表示,该计划对文学新人的意义很大。“因为在出版、影视改编等方面,他们相对弱势,不容易被影视公司发现、被大家关注到,而通过这一计划,他们笔下的优秀作品得以有机会进入影视公司和平台视野,这确实是一种双向奔赴。”
行业的“爆款”焦虑何解?
复制性是对影视文学最大的“误会”
论坛上有专家谈到,现阶段整个影视行业都具有很强烈的“爆款”焦虑。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对年轻观众的迎合问题。人人都在寻求打造“爆款”的密钥,然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会上不少一线从业人员都谈到真诚书写的重要意义,而这或许也正是优质文学改编从更广层面带来的启示。民进中央原副主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作家张平谈到,截至目前,他所创作的12部长篇小说全部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或被影视公司买走版权。在他看来,要让影视作品走进人民大众的心里,就得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这样的情感内涵,来不得半点伪饰,作家必须要相信自己笔下所写的东西。
编剧、导演张挺告诉记者,由他担纲编剧的《江河日上》同样是一部文学改编作品。该剧根据射日鸣镝的小说《江流天地外》改编,原初打动他的正在于作家本身贴近生活的真诚表达。在他看来,文学作为创造力的产物,是不具备任何复制性的。“当你不具备复制性的时候,资本强求对它进行复制怎么办?就会贴上大量标签,变成大男主、大女主、腹黑文等等。从他们的角度而言,贴上标签就可以批量化复制生产,其实,文学最怕同质化。”不管何种形式的文学,它们都应当来自作家的个人表达,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其生命源泉。张挺还观察到,不止文学如此,影视“爆款”同样是无法复制的。商业规律的总结是建立在它已经成功的基础上,在它未取得成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商业规律可以套用。最近几部大火的影视作品,比如《人世间》《宇宙探索编辑部》《漫长的季节》等,它们都不具备可复制性。创作者要拷问自己的是:你是由于喜爱而去做忠实表达,还是因为它具备了某些条件与要素你去完成它。“如果是后者,就不要去表达。”
圆桌讨论上下半场,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文学改编影视如何引发观众共鸣”“如何创作现实题材精品力作”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文学和影视双向赋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成就的过程。专家建议,文学作品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广阔天地,创作者要在一个更大的蓄水池里,找到适合改编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