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变色的海不仅在梦中 ——评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
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获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而比简单的获得或者放弃更难的,是人在做出选择时会坚持自己的信念。
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正在CCTV-8和腾讯视频热播,该剧以上世纪70年代到 21世纪初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肖春生、佟晓梅、叶国华、贺红玲、叶芳、陈宏军等一批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勇敢追梦、励志成长的故事。在这三十年的成长中,他们经历了时代的飞速变化,选择着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或者出于个人的意愿,或者受到周围因素的变动,他们历经高考、创业等人生阶段。
凭借一腔青春热血,他们也都曾在激昂岁月中执着追梦。肖春生是一个心中装着大梦想的人,他脚踏实地,无论是面对何等工作,都全心全意去完成,对爱情忠贞,对朋友坦荡仗义。佟晓梅善良热烈,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帮助他人,透过那温婉的外表,她用自己的坚定守护着理想。叶国华温暖率真,敢于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抉择,也能够做到对身边的人周到真诚。贺红玲热爱音乐,把音乐当作自己的唯一事业,哪怕不被世人理解也仍然选择孤身前往。叶芳是时代的幸运儿,身怀抱负的她最终如愿以偿,成为第一代大学生。陈宏军拥抱命运,也掌控自己的命运,在时代大潮下他始终扼住命运的咽喉。甘苦自知中,他们从“发小”和玩伴,变成事业的伙伴、家庭的伴侣,有的则变成了陌路人,甚至是事业中的“对头”,分道扬镳。
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个人境遇、人物之间的关系总在发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的不确定性,很难有人从开始就会想到终局。因而,有人会不由自主地丢弃曾经坚持的东西,而有的人却始终坚守着自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比如,主人公肖春生一直珍存的古道热肠。
与同龄人一样,肖春生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爱情,更憧憬着小伙伴们的相互辅助,取得成功。当叶国华想寻找心仪的女孩时,肖春生以一张肖像画“启事”寻人,并真的使叶国华见到了她。同时,这个带有喜剧性的“隔空约会”,也意外地引来了肖春生等人面临的一次危机。通过这一情节,创作者巧妙地将肖春生热心、机智的性格底色在开篇展示了出来。随着剧情的展开,肖春生身上所带有的这种独特品质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
改革开放后,故事进入后半程。因为个人理想抱负、价值观的不同,各自的命运也有了不同走向。再度回到北京,剧中的角色都已经成家立业,已经远离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身不由己地背负起“为稻粱谋”的成年生活。多为自己想,多为自己的家庭想,这当然无可厚非,在人际交往中也已练达老成。但是,肖春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并没拥有别人口中的“成熟”,而是坚守自己内心认定的品质,热心助人,与众人的成长“逆行”。在生活中,他不为挫折困境所困,撕破了成年人认为的习以为常,彰显了自己的正直和勇敢,保留了自己内心的纯然和坦荡。
作家刘墉曾说:在这个平凡世界,我们需要的不见得是英雄伟人,而是这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却无负自己良心的人。无负自己的良心,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成年人的奢望,特别是当面对生活的重负时,选择的天平往往不会偏向于“良心”的一面。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自己从何处出发,因何而行,甚至去向哪里,将躲避、漠视、讨好视作一种生活的本来。
本性纯真、特别是经历过生死的肖春生却脚下有路、心中有光,正如他所说:“我多希望我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这句话,既是剧中肖春生所抱持的希望,也是他的一份坚持,更是他人生的底色。
从时代中走来,我们总能从肖春生这样的人物成长和命运中获得启迪和力量。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时常能与自己对话的肖春生,都能拥有一片不曾变色的蔚蓝海洋。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