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光启的一瞬间,有一种力量能够疗愈我们
来源:文艺报 | 林蔚然  2023年06月26日08:14

作为写作者,捕捉、记录、升华个体心灵和生命的华彩与隐秘,完成对时代群像的书写,是我们毕生的职责和追求。

我的舞台剧创作起步于小剧场,成长于小剧场。从2009年开始,我进入小剧场戏剧领域,创作的作品多聚焦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前几年又完成了关注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衔接磨合的小剧场话剧《家长会》。

从小剧场戏剧的探索过渡到大剧场戏剧的创作,我始终想要追求的是一戏一格,是如何让戏生动好看,让戏剧形式探索出新。这与我对小剧场的深刻体验是分不开的。

作为写作者,我偏爱现实题材,力求通过细节与场面塑造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希望自己一直秉承着小剧场戏剧突破、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人的生存困境、情感困境,不断向人的心灵更深处去探索。

今天我们谈论小剧场,是为了以小见大、以自由搏击限制、以实验彰显创新。在创作中,我们也持续追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从小剧场里生长出来的种子和产品,进入中、大型剧场的时候往往能够“站住”。当作品具备足够的气象和气魄,它就能够抓住更多的观众。因此小剧场一定不是局限,而是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关于小剧场的话题虽始于小剧场,却不应局限于小剧场。

用戏剧表现人与自我的斗争

话剧《请你对我说个谎》是我在2009年写的。这个剧本触碰的是婚姻和伦理。这是一个说实验也商业、说“不正经”又特别严肃的,在人物设置与结构方式上也进行了探索的戏。是一部女性与他人和自己“对决”的戏。

该剧讲了一位大龄女青年爱上了一位已婚男性。女主人公由三位女性同时扮演。当剧中危机发生之际,纠结的“三面夏娃”轮番上阵。对方妻子的形象在女主人公的猜想中一遍遍刷新,而实际上那只是个疲惫不堪的中年女性,对丈夫心存疑虑和幻想。到了结尾,女主人公的“三面”仍在阳台上悲伤而尴尬地伫立,无措之中碰翻了栏杆。不合时宜的巨响打破了局面,谜底将要揭开,收光。这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剧终而已,戏剧仍然没有结束。生活是不能重新来过的,但舞台上可以,一分钟可以无数次推倒重来。选择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正是因为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让我们永难预料下一秒钟。我以为,戏剧最重要的不是情节。情感的多元与丰富性永远是创作者应该用心体察并恰如其分地进行展示的对象。我们写的,永远都是自己心底的斗争。

在剧场追求自由的表达

我第二部值得提及的戏是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这部戏的前身叫作《秘密》,是一个独幕短剧,也是我个人创作历程中一次极为自由的表达。2012年,田沁鑫导演以艺术家个人名义联合苏格兰国家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等共同发起中国青年编剧“新写作计划”。在该项目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秘密》的第一版剧本。故事从一个平常的午后开始,一个闲适少妇的平静生活被前男友越窗而入彻底打破。两个人各自要从对方身上寻求一个真相,他们彼此试探,然而又都终无所获。

这个小戏最终从“新写作计划”中选拔出来,成为首个亮相在英国举办的“中国当代剧本展演”的三个作品之一,在苏格兰三个城市演出了13场。当我来到寒冷的格拉斯哥,坐在剧场里听到观众们随着剧情低声惊叹,忐忑的一颗心终于落下了。《泰晤士报》《苏格兰先驱报》和《爱丁堡戏剧导览》为此剧给出了四星半或四星的评价。

这次舞台的检验增强了我将之扩容为一出大戏的勇气和信心。2014年,应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和李伯男导演之邀,我们决定把它扩至一出由三个场次组成的戏剧,推向国内的舞台。接下来的故事似乎另外起笔:另一个午后,医生在下班前迎来最后一个患者。女患者得了奇怪的病症,她的描述携带着另一个秘密触动人心,引而不发,又悬而未决。这一切与第一幕貌似没有关联,隐约中又环环相扣……而第三场更是在文本提供的基础上隐匿于舞台之后,似乎勾勒出某一个遥相呼应的时空轮廓,却又为观众留下大片空白。那些人物欲言又止的话语,流淌着层层迷雾的欲罢不能、进退两难,对于写作者来说是极有难度和乐趣的一件事情。我企图探索到它们最适当的分寸。这是生活表层之下的暗流汹涌,更是日常秘密的惊心动魄,那些潜台词中的层层包裹,等待着观众的体察、感知与发觉。

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独特体验

我还想提及的一次小剧场戏剧创作,是由武汉市艺术学校等单位联合推出的话剧《家长会》。故事源于一次考试在学生们心中产生的影响。孩子们第一次要面对人生的分岔路,这一次考试以试卷外泄作为开篇,在悬疑中追索,最终成为涉事师生们考问心灵的一次契机。我想要把这样一个故事作为素材,写一个献给孩子、学校和家长的作品,关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究竟在意什么,又缺失了什么。小剧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能够允许我们创作一些充满思考并且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并向人生中的每个段落致意。在舞台上,过去的事情是可以被追溯的,就像拼图,一片一片放在一起,看似靠近了真相,但留下许多怅然。最终的真相靠“倒逼”展示出来,父亲的溺爱和认领过错,让孩子变得自私脆弱,濒临崩溃。我们不禁深思:究竟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小剧场戏剧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要不断推陈出新。这种追求要在我们的创作中一以贯之。归根结底,创作者要找到自己生命中独特的体验,否则为“新”而“新”容易陷入苦苦求索的盲区。“创新”二字要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对素材的提炼之中、对舞台形式的探索使用之中时时闪耀,要不重复自己、不批量生产,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和安全区。小剧场是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去触摸边缘、拓宽边缘的场域,在这个领域怎么挥洒都不为过。小剧场是前沿,是做“实验”的地方,它的观众群体更宽容、更现代、更年轻。想要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创作者自己先要灵光一现。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跨界”的思维,从人物的独特性、叙事的反常规、切入点的新意、舞台空间的支点变化等方面多加考虑。不怕失败和差评,才能引发多元的思考。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勇敢心态。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目前从创作到演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些停滞,这和行业的整体走向、发展态势有关。很多出品小剧场戏剧的公司都在转型,民营公司也开始承接政府项目,或尝试用运营的经验与体制院团合作。小剧场戏剧创作者开始试探实景演出、沉浸式和新空间。更多的新生力量在涌现。但要恢复21世纪前10年的盛况,小剧场戏剧重新成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力量,还需要时日。

在这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人们对新事物接受度非常高的多元化的时代,科技给戏剧的赋能不容忽视。科技给戏剧带来的首先是题材上的可能性。我们看到科技对于人类伦理的冲击。这是重大的变化。小剧场的探索性也包括创作者对于时代生活变化的敏锐感知与对未来大胆的展望。

写作者应该是忧虑人类命运的一群人。当我们走进小剧场,当光启的一瞬间、谢幕的那一刻,永远有一种力量能够疗愈我们,让我们走下去。这让一切都变得充满无限可能。

(作者系《新剧本》杂志主编、一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