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滋养当代文艺创作是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发掘、提炼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系列重要元素,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我们增强历史主动性的战略定力所在,更是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持久性力量之源,需要在新时代历史语境下融入中国精神的社会性成长中。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所谓“传统文化”,并不是现成性的,静止地呆在那儿,或者单纯保存于博物馆里。事实上,它日益构成影响大众生活的现实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起居,左右着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甚至社交礼仪,当然也包括当下的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创造性转化,还是创新性发展,都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融入,这使其必然带有当代性意味。因而,重新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以滋养当代文艺创作,不是单纯地对古典艺术进行因袭和模仿,而是融入当代人视野和审美理念的一种艺术创造。其形态和意蕴既是古典的又是时尚的,彰显的是当代人的艺术想象力、审美表达力,并让古老文化意蕴重新焕发活力。
对于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当代中国而言,充分发掘和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滋养当代文艺创作是时代使然。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和审美意蕴的当代文艺,可以使世界人民更好地感知崛起的中国形象,赢得世界人民对崛起中国的亲近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借助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传统的成为时尚的,有利于在彰显艺术魅力中走向世界舞台,可以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趋势,民族形象的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民族精神的凝聚、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创造等议题变得更加重要。展示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和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崛起的中国正为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跃升作出更多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随着当下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对一个有着使命感的民族来讲,我们要在促进世界文艺生态健全发展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新时代文艺要以胸怀“国之大者”加强世界民心相通,为在世界舞台上构建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
伴随世界秩序的变化,新时代文艺力量的彰显,越发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润泽和创意的融入与创新的支撑。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需要以艺术的方式、独特的审美符号展现伟大的文明中国形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诉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基于历史与现实的丰富的审美想象等,都要通过当代艺术作品、大众文化产品广泛传播开来。这些也构成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文艺胸怀“国之大者”的艺术呈现。在当下文艺创作中,作家艺术家需要增强时代意识,讲好新时代的新故事。最近看了一位作家的长篇新作,颇有些感触。作品女主人公,一个看似纤弱的名校博士生,毕业后毅然逆行北上,因为她怀揣着一个连结父女两代人的计划,那就是设计出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飞机。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此外,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这些有利于增强我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当前,我们需要增强“世界的中国”意识,充分意识到崛起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更加文明进步的中国,是一个与世界人民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文明国家。这种文明理念和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提炼,应成为作家艺术家的一种自觉追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推动契合国家崛起的一种精神力量的生长。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课题而言,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攀登时代艺术高峰,是对时代课题的文学回应。这种回应需要积极发掘和阐释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元素,更需要发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滋养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源和文化沃土。
(作者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