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浮云一别后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紫  2023年07月25日11:29

我的双足浸入夜的河水,月光在其中荡漾,这柔情的微波,再次激起我的泪水,我可能是在鲁院流过最多眼泪的女子,归来近一月,想起当时,又禁不住为流泪的自己加倍流泪了。

我从读书时开始发表作文习作,因为写作,才得以拥有这样好的人生。时至今日,我不见得长了什么见识,但读过的书成了脚下的基石,它把我用力举高,使我能站高一点看世界。同时,新世界的辽阔和无边无际,也让我更加谦卑。

六月,我在热烈的日光下送走一位又一位从鲁院启程回家的同学。我站在楼下,帮同学拿起行李,背起背包,在烈日下走过从楼下到学校门口那比往日短暂太多的路程。送别者和被送别者站到门口,对望一下都不忍,默默等车来。有的时候,我们又急切地抢话说,害怕空气出现寂静的缝隙。车来了,行李安置好了,要离开的那个,在打开的车窗里跟我们挥手,我们站在学校门口,在北京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的夏天,在鲁迅文学院的大门前,机械地、热切地、笨拙地,强笑着挥手,再挥手。

我们说着再见,但谁都知道,五十个同学,天南海北,回到各自忙碌的生活里后,像这样的相聚,恐怕终其一生,再也难有。车走远了,我们晚走的几位同学结伴往学校走,有同学眼睛已经哭红了。我笑着安慰:“没什么好哭的,以后一定会见的。”

然而回到宿舍,我关好门,拉好窗帘,躺在床上疯狂流泪了。

我后悔自己没有买早一点回家的票,这可怕的离别和一日都难忍受的空虚,在各个宿舍渐渐不复有那些亲爱的面孔之后,愈加令人受着折磨了。我在失眠中度过剩下的两日,熬到走的那天,我谁也没有告诉,在高温的中午,肩上背着红色的大背包,一手拿着一个大皮箱,往楼下走了。热心的保安帮我把行李送到台阶下面,我一步一步往前走。我想过回家时有人送我的场景,但最终,我一个人走了。

往高铁站走一个小时,往山西走两个小时,朋友开车接我一个小时,晚上十一点前,我回到了山西的家。

三月未归,走进厨房,锅灶积灰,走到阳台,残花已枯。我回到客厅,收拾带回来的三件行李,然后去洗澡,去睡觉。关门,关灯,房间陷入黑暗的那一刻,想起一句诗:“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我睡了,紧挨着枕边,放着同学送的一把折扇和数本书。

接下来几天,是和本地朋友们的相聚,是对房间的清理,是对积压工作的处理,同时,不管多忙,我每天都会读几页书,写一些字。去鲁院之前,我也在读,在写,但和现在不同了,以前是凭兴趣,现在,是靠自律。

所以,是回来后,我强烈地意识到,鲁院给我的教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深植于我的日常之中了。这个发现令我惊喜,惊喜之后是平静,平静之后,是自觉遵守,誓不轻移。

鲁院归来,鲁院所有的风景留存在记忆的池塘。

403房间里的挂画将比我更长久地居住在此,画的左下方是书桌,电脑网速飞快,我坐在那把极度舒适的座椅上写下十几万字的短篇小说、日记、诗歌和散文,读了图书馆和同学们的好书。桌上的玻璃板下,纪律要求、生活指导和物业等处的电话,都详细打印于这纸上,是一个完整的鲁院生活学习指南。

画的右下方,是一张素净的床,被褥定期有人换洗,床具时刻干净如新,有一次,我特意选了粉色的一套,晚上躺在这样的床上,仿佛回到小时候的公主梦里。

靠窗的地方,放着方桌和两个结实的圈椅,热水壶放在桌上,茶具、咖啡杯、零食小吃,都放到上面,这个地方适合小憩。

房间衣橱宽大,木地板发出木质特有的哑光,有同学说,房间的镜子投射出的自己都是比别的镜子里好看的。

这是一方独属自己,无人打扰的天地,哪个写字的人,不对这样的居处有过憧憬呢?

吃饭的地方,和健身室紧邻,饭菜好吃,体重增加几乎难免。我曾有几天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让自己瘦下去,对抗是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对抗懒惰、对抗颓废、对抗顺流而下的在庸常中摇晃的灵魂,同等重要。

院子里,花树长着新的花朵,树木长出新的叶子,别后,它们的形状和香味在记忆池塘里轻影浮动。坐在水边的青石上,我轻轻哼唱一首母亲教过的儿歌,看那些红色黑色花色的鱼儿在水中游弋,它们是水中的舞者,献舞与我,也倾听着我献给它们的歌。

且歌且舞的情景里,出现了美妙的和声,我回过头,我的同学们不知何时全部围拢过来。我回身向水,泪水再次奔涌,他们齐聚在记忆的池塘边,配合我完成了一次重聚的幻景。每个人的名字、家乡,我都没有忘记。他们送我的书,我全部都认真读过。结业典礼发言时,我说过,普通的我在和优秀的同学相处中,受到了太多的启发,在物理时间的流逝中,三月很快过去,可是,我们都幸运地拥有文学的手,可以推开和拉近过去未来。

回程中,车一站一站前行,山西的站牌赫然已在眼前,三月未归,我生长的这片土地以无比熟悉的怀抱给我以热情和接纳。临走前的嘱托是责任,回来之后的汇报是决心,在分享自己学习所得时,我说,是山西这片土地,送我在文学的路上一直向前,在这里,我得到了最多的善意、最真的友情、最快的成长。在鲁院时,我带着山西的烙印;回到山西,记忆池塘的水,同时留存着鲁院和山西的所有情境。水光映照着时光,与鲁院告别后,我知道,有很多人晨思暮想,梦回此地,我们也许会在某一次共同的回忆里重逢,在离开的重新抵达中,一次次强化和重释成为一个鲁院学子的意义。

韦应物有诗云:“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漂流不定的是人生,经年岁月不过一晃,守着自己,坚定自己,用文学的力量支撑未来的道路。此生,从鲁院走出来的我,定不能负。

作者简介

李紫,鲁迅文学院第43届高研班学员,山西文学院第六届签约作家,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