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文学新样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网络化、新媒体化文学新变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当前文学的中心任务和鲜明主题就是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和文学产业发展。因此,必须正视网络化和新媒体化文学正在发生的新变,及时分析新样态,厘清新现象,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多样化手段应对新问题,保障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当前文学新变及新问题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普遍事实。新媒体、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文学的整体格局和生态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文学生产,创作主体,传播的方式、对象、范围,还是文化环境,宣传舆论工作以及意识形态阵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迅速更新的时代经验、速度化景观对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网络安全和文学“出海”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媒介革命、时代经验改变文学样态
从媒介革命、数字技术和文学传播方式来看,从最初的BBS论坛、电子刊物、文学网站到后来的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各种短视频、直播平台,强社交媒体和数字化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时代以来,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经验也在更新着文学主题以及文学样态。与新时代、新科技、新产业、新行业密切关联的主题写作已经成为当前文学新的生长点,一些优秀作品也为我们认知社会现实、阶层群体以及文化场域提供了多样化的切口和路径,这些作品也提供了具有新质的现实经验和写作经验。文学转型是由时代转型所决定的,时代转型对作者、文学生产、传播、接受以及评价形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文学创作要具有创新意识而不能“旧瓶装新酒”。
(二)数字化文学生产与网络安全
近年来,注册的网络作家已经超过2000万人,签约网络作家超过200万人,网络文学存量超过3000万部,而每年电子化的诗歌产量(主要以自媒体平台发表为主)更是超过一亿首。网络媒介的实质仍是人以及现实社会的延伸,因而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并呈现出虚拟遮蔽性、共生性、交互性、即时性、不安全对抗性以及多渠道、多圈层、超链接的渗透性。文学的网络化和新媒体化使得数字意识形态兴起,网络安全、舆情风险进一步提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文学样态已然成为最庞大、最复杂的舆论场,新媒体所具有的“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对新媒介情势下党的文学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速度化景观与创作主体的能力、态度
在网络化、新媒体化的海量文学生产中创作主体在能力、态度上的变化值得关注。
随着生产媒介、现代交通方式以及现代性时间对空间和人的心理意识的渗透,当下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速度化景观。速度导致“观光廊道”的产生,地方化特征以及作家主体的空间观感在最大程度上被同一化、装置化和景观化。在此情势下,作家的深度凝视能力、行走和践行能力、感受现实的方式以及想象生活的方式已经被速度化力量打断并空前弱化。换言之,作家对自我、环境、社会、现实以及世界的理解渠道越来越被媒介化、新闻化、屏幕化、拟像化,由此创作主体的整体能力出现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文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创作主体整体存在着创作态度急功近利的浮躁倾向。其中最值得注意和反思的就是作者对时代、现实和人性“深度挖掘”的普遍缺失,许多作品无论是在主题选择、人物塑造、价值观取向还是在语言运用、表现方法以及创作技巧方面往往流于表面和形式主义。写作者对于新变当中复杂的生活现场以及人民大众的内心世界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更没有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由此导致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存在缺陷。
(四)文学“出海”的现状及问题
从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的文学“出海”方面来看,较之传统的文学译介和纸质出版物形态,新时代以来网络化、新媒体化文学产品的海外输出数量远远超过传统纸质书,这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提下文学的开放、共享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21年和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约30亿元,海外用户超1.5亿人且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显然,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输出的重要载体,而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题材的关注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中国功夫、中国美食、中医养生以及书法等。必须注意到以网络为主体的文学海外输出在内质、主题以及区域上存在着不平衡状态,比如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市场以东南亚为主,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的读者占海外读者总量的81%,而对北美以及欧洲地区的文学输出存在明显短板。在传播平台以及方式上也存在缺陷,比如文学海外输出的渠道基本被Google、Facebook所垄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应对措施
尽管文学在生产、传播、接受(包括消费)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和问题,但是必须深刻认识到在所有的文学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中核心的部分就是价值观。这关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以及宣传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位置,所以面对当前文学的新变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一)文学新变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学在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所以关于文学的生产、传播、评价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不只是文学本体的问题,更是大是大非的价值观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由此可见,文学问题在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是意识形态问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文学生态和格局的全面影响使得“文学变量”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强,这也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化、新媒体化的文学空间中数字化历史虚无主义、去意识形态化、泛娱乐化以及各种错误的消极的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仍然存在,文学舆论的红色地带、黑色地带以及灰色地带的博弈也愈加复杂。
(二)应对新变的具体措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作家、作品灵魂。作家的思想、情感、创作态度、写作能力尤其是价值观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内容、趣味、水准。在全媒体时代,在每个人都享有了媒体化、数字化的交流平台和发声渠道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写作者沉浸于这种取消了写作难度、思想难度、阅读难度以及评价尺度的大众狂欢和无度消耗之中。这就导致海量的文学作品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因此,围绕着作家和作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当前的作家群体尤其是网络写手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评价的参与者都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宗教观、人民观、文化观、文学观、道德价值观。这至为关键,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学领域来说尤其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学不仅要“破圈”“跨界”,还要扬帆“出海”。在积极拓展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的同时,要有效构建中国文学的国际话语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此相应,相关环节的管理者要有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系统思维以及创新化的应对措施。尤其针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存在的内质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构建中国叙事的主题学体系,加强作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拓展主旋律社会主义文学作品的美学空间以及传播空间,尤其要打造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工程。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性,作家们要在当代中国经验中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文化形象。
强化文学的人民立场、精品意识,打造网络安全环境。海量的文学生产中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而全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流量法则以及公众参与的广度和程度都对网络安全提出挑战,所以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对文学网站以及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严格实施网络作家的准入机制和奖惩机制,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学舆论环境。海量的文学生产导致大量的平庸作品和伪劣作品产生,人民所需要的不是泛泛之作,而是能够经得起时代和人民大众检验的精品力作。所以,所有的文学生产因素、环节都要把人民放在至高的位置,要以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文学创作与生产的根本动力。这就要求相关的文学机构、文化部门在文学出版、文学评奖、精品工程申报、文学产品IP孵化以及海外译介、传播等方面强化人民立场,强调文学的人民性、时代性以及世界性,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安全环境。
贯彻新发展理念,协调好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关系。文学事业和文学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尤其要从全局观出发协调好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社会效益与产业属性、经济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当前文学发展态势来看,网络化、新媒体化和视频化的媒介平台使得文学产品的消费性、娱乐性一面被空前强化,文学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豁。与此相应,创作者、出版社、报刊、文学网站以及各种新媒体文学平台都处于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总体场域之中。因此,必须有效平衡和协调文学的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要把文学生产以及文学新样态涉及的各个因素、环节首先置于社会效益第一的评估体系之下,而不能本末倒置。
概而言之,面对当下的文学新变以及新样态,面对创作主体的价值观和创作态度的变化,面对新媒体化的文学生态以及宣传舆论环境,我们必须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立场和底线思维,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时刻强化文学场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位置和指导地位。
(作者系中国作协《诗刊》社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