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安三万里》:天才的不遇与文化的奇遇
来源:文艺报 | 平林漠漠   2023年08月04日07:03

《长安三万里》中,天才总是成群地来,李白、高适两个主角之外,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岑参、张旭、吴道子、李龟年……群星璀璨,他们的诗歌及艺术千年之下依然烛照着后人生命。但这并不是一部给孩子看的动画片,也不是一部简单地普及唐诗和传统文化的影片。其中深意需要度过中年才看得懂、看得深。电影只是借用了盛唐的一段历史,讲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文人的生命与他们的时代。

李白一出场就是那个“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样子,鲜衣怒马,俊朗不羁,高适则是一个朴拙沉毅的没落世家子弟。两个人形成了奇妙的对比,一个飞扬,一个朴拙;一个天赋异禀,一个连书也读不好还口吃;一个出入权贵之门不惜两次入赘高门以求闻达,一个在边塞飞雪之地苦熬军功。就是这样两个人,成为一生的好友。他们相逢于少年微末之时,他们的梦想是长安——在长安见识世界,在长安赢得声名,在长安建功立业、出人头地。

少年心气是人类最有希望的力量。李白在江夏看见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虽然一时不能媲美,但发誓要写出超越此诗光耀千古的诗句,掉舟南下扬州,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一幕真的很“燃”。但是少年终有老去的一天。当中年李白出现的时候,曾经意气风发的美少年有了一张浮肿颓唐的脸,虽然走通了终南捷径,梦寐以求成为皇帝的近臣——翰林院待诏学士。但在他醉生梦死,穿梭于各种权贵及名人的生活中,依然是难言的苦闷。成名的想象已经完成,但真正的理想似乎遥不可及。跻身皇帝之侧,也只能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终于“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电影给予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潼关大败后高适逃出生天,逃往长安,然而最伟大的都城已陷于大火和劫掠。街头到处都是哭喊逃遁的百姓,一头身上着火的舞象与高适擦肩而过,一人一象对视的瞬间,眼中尽是惊惶与难以置信,长安毁灭了,盛世破灭了。山河破碎,战火连绵。这才是杜甫说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字一血,只有最深的生命感触才能将那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变成沉郁千古的老杜。

遇见盛唐遇见知己,有缘在一个盛大的年代会聚一群天才,是李白高适们的幸运;遇见盛世光鲜之下的颓败,遇见国破与战乱,遇见冷酷的门阀制度和权贵的倾轧,又是他们的不幸。好的际遇固然成就人,然而某种程度上,不遇也同样成就人。李白是不遇的,他终身也没有成为想象中的帝王师、成为被三顾茅庐的诸葛孔明,但是不遇却能够激发诗人伟大的创作灵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一段骑鹤直上云霄神游天地的段落极其传神,诗歌的力量、诗人的力量、奇绝的想象力与瑰丽的意境,千年之下,依然令人目眩神迷。高适也是不遇的,他自知文学才性不如李白、王维等人,决定接受高家世代戎马的宿命,以军功名世。当他九死一生从战场返回,却遇见将领沉迷于酒醉欢宴,激发了那句著名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贯穿全片,最令我心动的细节是处处都有的诗歌板。黄鹤楼上有,苦寒边地的驿站也有,写诗就仿佛是那个时代的朋友圈或微博,随时随地记录个人的悲欢、感触、心绪。诗歌首先是沟通人类生命和情感的文字,其次才是进入艺术殿堂的文学。我不认为电影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选择与命运的故事,我更认为,不管电影与历史有多少重合与不同,它讲述的都是一代诗人的生命质地。

这是一个关于文化和文人的超越与坚守的故事。无论欲望荣枯,无论世事变幻,这些寄寓在诗歌之上的活生生的人,才是最打动我们的。盛唐消逝了,长安消逝了,但是他们还活在唐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