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文化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成为指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艺百年发展历史已经印证,“两个结合”是最契合中国文艺的理论源泉和实践诠释,孕育着丰富的守正创新因素。新时代文艺工作要在“两个结合”中汲取养分、涵养自身,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养分,绘就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文艺新图景。
领悟“两个结合”,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践行“两个结合”,新时代文艺工作既不能丢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不能断了历史文化根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两个结合”表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进行了科学阐释,再到这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点阐述“第二个结合”,“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受其滋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这是“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最为根本和广泛的基础。因此,践行“两个结合”,新时代文艺工作既不能丢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不能断了历史文化根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方向、引领思潮,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对于宁夏广大作家而言,要善于结合宁夏实际,立足宁夏独特地域文化背景,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结合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实践和改革开放4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小说、报告文学、音乐剧、广播剧、歌曲等各门类文艺创作中,深挖“本土元素”,多方位、多角度展示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作为文艺创作的素材,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作为文艺创作的主题来表现,把受传统文化滋养的普通人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来汲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传统文化内在的生命力,打造出更多能留得下来的文艺精品。
把握“五个突出特性”,拓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新时代文艺工作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一步开阔文艺发展视野、提升文艺创作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立足连续性,要把作协文联工作扎根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用文艺家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用文艺的方式赓续历史文脉。立足创新性,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观念、内容、风格的革新,促进传统文化在文艺领域的资源转化与赋能发展。立足统一性,要把增进文艺作品的认同性和凝聚力放在突出位置,从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多向社会提供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优秀作品,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立足包容性、和平性,要加大文艺工作交流互鉴力度,创新对外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以“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凝聚起了中华民族更为强大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文艺工作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尤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化交流中,要以“五个突出特性”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开阔文艺发展视野、提升文艺创作高度,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人民故事、展现昂扬的时代风貌、传递强大的中国精神,让世界透过文艺了解中国。宁夏将大力实施宁夏文艺走出去工程,加强对外沟通协调,推动落实“1+5+1”文学对外传播机制。广泛推荐优秀作品进入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推介项目,促进中国文学国际传播推广。建强文艺成果对外展示阵地,完成宁夏首个“中国曲艺之乡”在青铜峡验收挂牌,有效提升《朔方》《宁夏文艺家》及宁夏文艺网等阵地的质量,提高宁夏文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持续深化文艺评奖评论,发挥好《朔方评论》主阵地作用,加强对西海固文学现象研究的探索创新,以深刻的批评实践和鲜明的导向作用引领和助推宁夏文艺“高峰”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
在服务人民、服务大局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的路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韧性和张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并强调“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践行“两个结合”过程中,要突出文艺和文艺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把传承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艺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的热潮中推进,在服务人民、服务大局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的路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韧性和张力。
新时代文艺工作要继续在深入实际、服务群众、围绕大局中找对立足点、找准发力点,在创作方向上更加突出民族复兴的主旋律,创作题材上更加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大主题,艺术表现上更加突出美丽新生活的主色调,形象塑造上更加突出团结奋斗的新史诗,倾心回答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崭新命题,强化“两个结合”的贯彻落实和“五个突出特性”的领会把握。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火热生活和生动实践,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区建设”“四新任务”“五大战略”等全局性战略部署,宁夏将积极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选派骨干作家组成创作小组,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创作一批反映宁夏山乡巨变的优秀作品,助推文化强区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艺家深入开展“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六个一心连心”文艺志愿服务等文艺惠民活动,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为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作者系宁夏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