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暨纪录片人才培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许 莹  2023年09月05日08:29

8月28日,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在京启动。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承办。

29日下午,“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暨纪录片人才培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主题沙龙是中国纪录片大会特色活动之一,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发起举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新闻宣传管理处处长滕勇、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管理处处长王亦君出席会议,专家学者、纪录片业内人士等2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主题沙龙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纪录片的历史、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22ZD09)课题组首席专家何苏六,首先以“关于中国纪录片学派构建的思考”为题,围绕“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与纪录片人才培养进行主题阐释。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纪录片的历史、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组立足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和本体维度,在审视过往理论和美学范式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国纪录片学派”的构想。“中国纪录片学派”旨在扎根中国历史和实践,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进而繁荣纪录片生产、创作和传播,打造更多彰显时代精神的中国精品纪录片,进一步推进纪录片强国建设。

与会专家就“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以及纪录片人才培养等议题发表见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香港凤凰卫视原副总裁钟大年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学理基础,已经到了学派构建的时间段。他用东西方比较视野,从学理内涵、意义表达、人才培养三方面对“中国纪录片学派”的核心理念进行观察和思考。中国纪录片在当下语境中,更强调对温情的呼吁以及对现实的记录;在意义系统构建中,更强调文化的存续和传承;在人才培养中,更强调不同风格的兼容与勾连。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原所长丁亚平认为,“中国纪录片学派”的提出将是中国纪录片的里程碑事件。他从中国纪录片早期历史源流及其意义的角度切入,对纪录片《定军山》的现代性与革命性进行了历史溯源。在对影片的历史细节深入挖掘后,丁亚平谈到,“中国纪录片学派”从一开始就拥有现代性、革命性的影像基因。中国纪录片“超文化”的突出特性,将对“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十届国家督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认为,“中国纪录片学派”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他结合“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经验,提出在“中国纪录片学派”研究中要注意将“学派”与“流派”加以区隔;要更加侧重作品取向而不是人物取向;在哪些作品能够代表“中国纪录片学派”这个问题上,应该坚持国家视野或者国家标准;理论体系和创作体系需要共同构成“中国纪录片学派”两翼;“中国纪录片学派”的研究需要将国际背景和时代背景整合起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中国纪录片学派”的文化使命。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认为,“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的核心概念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提出的“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国际视野、中国风格”有着内在的目标诉求。他基于影人年谱、数字人文、平台建设与中国知识体系的角度,从研究方法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影像研究实践的新路径,为“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参考。

此外,多位知名纪录片从业者就中国纪录片历史、理论、边界与标准等关键问题发表见解,为“中国纪录片学派”概念明晰与体系构建贡献了来自业界的思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召集人杨华认为,“中国纪录片学派”的建设需要立足当下,观照未来。面对纪录片呈现出年轻化、潮流化、多元化、极致化的趋势,传统媒体主动转型是媒介生态变革下的必然选择。她从优势发挥、叙事表达、品牌运营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 副总经理池建新认为,如今“纪录片+”正成为一股推动纪录片行业发展的热潮。面对纪实影像边界拓展的现状,纪录片创作者如何坚守纪录片的本真,纪录片如何在社会、政治、市场三方博弈过程中找到动态平衡等问题曾一度困惑着从业者,他希望“中国纪录片学派”的体系构建,能够为纪录片创作实践提供更多帮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三部负责人徐欢认为,为什么做纪录片、纪录片做给哪些人看、给观众看什么内容,是“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三多堂传媒联合创始人、资深纪录片导演刘军卫谈到,目前业界特别需要对中国纪录片的评价标准与价值观进行厘清,“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腾讯视频副总编辑、腾讯视频纪录片尤里卡工作室负责人李伦认为,纪录片必须对时代有所判断,要对当下纪录片文本中意义的缺失和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的忽视等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

哔哩哔哩纪录片总监制张元谈到,在构建中国自己的纪录片体系过程中,纪录片人既要重视纪录片长期留存的价值,也要重视纪录片的人文观察价值和社会意义,更要重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价值。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陈亦楠工作室负责人陈亦楠建议,“中国纪录片学派”应该纳入世界纪录片学派内,而不是独立和对立存在,上海台所在的海派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学派”下面的一个子集,一直非常重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

“中国纪录片学派”澎湃而繁荣的未来图景,活水源头在人才,根基在教育。纪录片人才培养是“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清华大学教授、纪录片制作人雷建军、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CNEX视纳华仁共同创办人陈玲珍、知名纪录片制片人孙书云、江苏广电纪录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海滨、上海平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导演周明亮等嘉宾直面中国纪录片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围绕中国纪录片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多元路径、适合中国纪录片生态的人才评价体系搭建等内容展开交流分享,共同探索多维需求下中国纪录片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