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鲜明宣示中国将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同全球各地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政策主张,要以贺信精神为指引,更高水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敞开文化胸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首都文化发展,文化设施不断丰富,文艺创作精品频出,创新发展活力强劲,惠民服务持续提升。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表示,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北京的重要使命,“面向未来,北京将积极履行首都职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说,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要以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为指引,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文化定力、敞开文化胸怀、扛起文化责任,推动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效连接、文化传承与交流互鉴深度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绽放新时代光彩。
“从文化节目《遇鉴文明》等影视作品在海内外赢得热烈反响,到图书、戏剧、考古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图景越来越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说,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北京燕京八绝协会会长、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介绍,“燕京八绝”依托平台举办了超过600场主题文化活动,还到访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传统技艺保护好、传承好,用热情、智慧和汗水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力量。”
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耿羽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聚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课题,努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搭建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一流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
“习近平主席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述了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并对北京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表示,北京市文物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突出价值挖掘、系统保护、活化利用、公众参与、交流互鉴,为搭建起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一流平台作贡献。
“文物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傅萌表示,要全链条、全方位做好文物防灾减灾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减少文物损伤和病害风险,“我们还要做好文物的活态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我们一线考古从业者深受鼓舞!”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表示,要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辱使命,努力通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为北京地区的“城之源”“都之源”研究提供物质实证。
“文化遗产是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近年来,北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活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积极探索,正在推进的项目可以有效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艳说。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主席贺信中的殷殷嘱托,开展研学活动,上好‘大思政课’,把红色纪念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首都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说。
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克表示,石景山区要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与街区整治,推动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业遗址、红色印记、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融合发展,向世界展现石景山独特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蕴。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表示,要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让“活起来”的非遗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国家大剧院建院近16年来,创作了102部体现民族特色、时代主题的精品力作,与百余个国家400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建立联系。”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表示,国家大剧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搭建规范性、深层次、常态化的交流平台。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介绍,近年来,北京市文联发挥文艺门类资源优势,特邀音乐、美术等国内外艺术家合作创作作品,“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向国际社会展示北京文艺成就,助力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塑造。”
“我们通过高品质的戏剧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分享创作和文化。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我们戏剧工作者更加坚定了坚持包容开放、推动中国戏剧和世界戏剧交流互鉴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我们要踔厉奋发,创造出更多精品力作。”央华戏剧艺术总监、导演王可然说。
“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碰撞,古典舞蹈与街舞融合,古老非遗与国际时尚品牌相互汲取创新性发展的营养……人类文明的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说,“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守自身文化立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本报记者张烁、王昊男、王珏、施芳、郑海鸥、潘俊强)